曾开头的词语
更多- 1、曾飙: 高风,大风。曾,通“层 ”。
- 2、曾标: 高标。比喻高尚的风姿。曾,通“层 ”。
- 3、曾波: 层叠的水波。 《楚辞•招魂》:“娭光眇视,目曾波些。”
- 4、曾巢:聚集柴木以为巢。曾,通'橧'。
- 5、曾臣: 犹末臣。古代诸侯对天子自称的谦词。
- 6、曾城: 传说中的地名。亦泛指仙乡。 指高大的城阙。
- 7、曾巅: 1.亦作"曾颠"。 2.高山之顶。曾,通"层"。
- 8、曾颠:高山之顶。
- 9、曾父: 即曾祖。
- 10、曾巩: (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讲究章法,有《墨池记》等名篇。有《元丰类稿》。
- 11、曾闳: 高大。曾,通“层 ”。
- 12、曾华:重叠的花朵。
- 13、曾晖:指日光。
- 14、曾加:层层相叠。
- 15、曾颊: 面容丰满,颊肉若重颐。曾,通“层 ”。
- 16、曾茧: 手掌或脚掌上磨起的多层硬皮。俗称“老茧”。曾,通“层 ”。
- 17、曾今:“曾今”,是"曾经"的笔误。实际上是没有“曾今”这个词的。
- 18、曾經: 曾经céngjīng (1)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例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例 我曾经到过北京 英 have already
- 19、曾坑:地名。在宋时福建建安北苑苏氏园的最高处。其地产茶,因亦以为茶名。
- 20、曾空:高空。
- 21、曾累: 犹重叠累积。
- 22、曾岭:高山。曾,通'层'。
- 23、曾门:即曾祖。
- 24、曾闵:曾参与闵损(闵子骞)的并称。
- 25、曾挠:曲屈貌。
- 26、曾乔:高耸。曾,通'层'。
- 27、曾青:矿产名。色青,可供绘画及化金属用。道士常用为炼丹的药品。
- 28、曾穹: 高空。
- 29、曾曲:深隐之处。
- 30、曾泉: 指多水之地。
- 31、曾伤: 深沉的悲伤。
- 32、曾逝: 高飞。
- 33、曾史:曾参和史鳅的并称。古代视为仁与义的典型人物。
- 34、曾飔:高风,大风。曾,通"层"。
- 35、曾潭:深渊。
- 36、曾翁: 称他人的曾祖父。
- 37、曾玄: 曾孙和玄孙。亦泛指后代。
- 38、曾崖:重叠的山崖。
- 39、曾颜: 曾参和颜回的并称。皆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称。
- 40、曾掖:犹深宫。指掖庭。
- 41、曾阴: 重叠的阴云。 比喻其阴暗。指极阴暗之处。
- 42、曾云: 层云。重叠的云层。曾,通“层 ”。
- 43、曾祝:主祭祝的重臣。
- 44、曾祖: 祖父的父亲。
- 45、曾折: 屈曲貌。
- 46、曾孙:1.孙子的儿子。 2.对曾孙以下的统称。
- 47、曾思:反复思考。曾,通'增'。
- 48、曾阿: 重叠的山陵。
- 49、曾经: 曾经céngjīng (1)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例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例 我曾经到过北京 英 have already
- 50、曾升:曾升乃是曾头市小郎君,白净面盘,未有胡须,身长九尺,天资聪颖,武功盖世,人不可当,年仅十六七岁。
- 51、曾朴: 词语解释⒈ 近代小说家。字孟朴,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光绪年间举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运动。后创办《小说林》杂志。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财政厅、政务厅厅长。1926年脱离政界,在上海创办《真美善》杂志。所著长篇小说《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另有小说《鲁男子》及译作多种。
- 52、曾祖妣: 即曾祖母。
- 53、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 54、曾祖父: 祖父的父亲。
- 55、曾大父: 即曾祖父。
- 56、曾王父:即曾祖父。
- 57、曾国荃:人名。(西元1824~1890)字沅甫,清湖南湘乡人,曾国藩弟。辅佐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屡著功绩,穆宗同治三年六月(西元1864)率军入南京,灭太平天国,封一等威毅伯,官至两江总督。卒谥忠襄。
- 58、曾纪泽:曾纪泽(1839年12月7日-1890年4月12日),字劼刚,号梦瞻,清代著名外交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位驻外公使,与郭嵩焘并称“郭曾”。
- 59、曾祖母:即父亲的奶奶;祖父(爷爷)的母亲;通俗称呼:祖奶奶。
- 60、曾孝谷:曾孝谷(1873~1937)中国近代话剧活动家,名延年,一字少谷,号存吴。
- 61、曾孙女:侄外孙女 zhíwàisūnnü 姐妹的孙女。
- 62、曾用名: 泛指曾经使用过的人名、地名和科技名词。
- 63、曾不惨然:意思指竟不觉得惨痛。
- 64、曾经沧海: 曾经沧海céngjīng-cānghǎi (1) 已曾经历过沧海多变的世道。比喻世事变迁之巨及经历之多,眼界非常开阔,不把平常的事物放在眼里 英 have crossed the deep,blue sea;having seen and experienced much
- 65、曾经沧桑: 彭德怀饱经战火洗礼、曾经沧桑
- 66、曾无与二:独一无二,没有比得上的。
- 67、曾祖王父: 曾祖父。祖父之父。
- 68、曾几何时: 曾几何时céngjǐhéshí (1) 时间过去不久 例 曾几何时他们的预言全都落空了 英 before long;in what a short space of time;it was not long before
- 69、曾姓入闽:“天下一曾无二曾”,曾姓出自夏禹的姒姓后裔。
- 70、曾母投杼:曾母,指曾参的母亲。杼,织布用的梭。曾母投杼指因曾母再三听说曾参杀人,终于心生恐惧,丢下手中梭具逾墙逃走。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
- 71、曾祖王母:曾祖母。祖父之母。
- 72、曾参杀人: 《战国策•秦策二》:“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之祸。
- 73、曾子杀彘: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 74、曾能饭否:谓饭量极大。战国廉颇故事。表示年虽老而不忘报国。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 75、曾外祖父:父亲的外祖父,祖母的父亲
- 76、曾母暗沙:我国南沙群岛中最南端的一群暗沙。
曾中间的词语
更多>>- 1、皇曾祖:对已故曾祖父的敬称。
- 2、侄曾孙: 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是儿子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孙子,即儿子的堂侄孙,是孙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侄孙的儿子,即孙子的从侄,是曾孙的族兄弟。
- 3、外曾祖:母亲的祖父。宋苏轼有《跋外曾祖程公逸事》文。
- 4、族曾孙: 1.族曾孙本义,指的是自己的亲兄弟的曾孙,是儿子的堂兄弟(即从父兄弟)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的孙子,即儿子的堂侄孙,是孙子的从兄弟(即从祖兄弟)的儿子,即自己的侄孙的儿子,即孙子的从侄,是曾孙的族兄弟。
- 5、族曾王父:亦称'族曾祖父'。 父亲的从祖祖父。
- 6、族曾祖父:父亲的从祖祖父。
- 7、不曾序过:意思是没有宗族关系。序,指按宗族的谱系排辈分。
- 8、高曾规矩:祖宗留下来的成法。
- 9、未曾相识: 从没见过的意思。
- 10、未曾谋面: 没有见过面。
- 11、得未曾有: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 12、族曾祖母:族曾祖母、父亲的从祖祖母。
- 13、族曾王母:族曾祖母、父亲的从祖祖母。
- 14、似曾相识:好象认识和曾经见过。
- 15、外曾祖父: 母亲的祖父,也即外祖父的父亲。
- 16、从曾祖父: 1.从曾祖父本义,指的是曾祖父的亲兄弟,是祖父的伯叔父,是父亲的伯叔祖父(即从祖祖父)。
- 17、不曾弄险:不做危险的事。
- 18、赵杲送曾哀:一去不回的意思。
- 19、惯曾为旅偏怜客:犹言同病相怜。
- 2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孔子与众弟子谈论理想的言论。
曾结尾的词语
更多- 1、多曾:多次。
- 2、惯曾: 犹经常。
- 3、何曾: 何曾hécéng (1) 反问表示未曾 例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英 never
- 4、几曾: 几曾jǐcéng (1)何曾;何尝 例 在他重病期间,我几曾安睡过一夜 英 when
- 5、可曾:1.可爱。 2.曾否;是否。
- 6、孔曾: 1.孔子与其弟子曾参的并称。
- 7、欧曾:宋散文大家欧阳修与曾巩的并称。
- 8、未曾: 未曾wèicéng (1) 不曾 例 臣未曾闻也。——《战国策·魏策》 例 这样的丰收年,我活了八十岁也未曾见过 英 have not
- 9、颜曾:孔子弟子颜回和曾参的并称。
- 10、也曾: 曾经。
- 11、阿曾:方言。可曾﹐曾否。
- 12、似曾: 似曾sìcéng (1) 好像曾经 例 似曾相识的面孔 英 seemingly
- 13、孙曾:孙子和曾孙,泛指后代。
- 14、不曾: 不曾bùcéng (1) 没有,从来就没有 例 一生不曾见过这种人 英 never 亦作“未曾”
- 15、高曾:高祖和曾祖。 泛指远祖。
- 16、青曾:青石。
- 17、无曾:犹不曾,没有。
- 18、远曾:犹远祖。
- 19、世不曾:从不曾。
- 20、马师曾:马师曾(1900年4月2日-1964年4月22日),字伯鲁,号景参,广东广州府顺德县桂洲马地桥人(今属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地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
- 拼音zēng,céng
- 注音ㄗㄥ,ㄘㄥˊ
- 笔划12
- 繁体曾
- 五笔ULJF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zēng副词(1)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2)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 白居易《忆江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 又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4) 已经 ——表示动作行为已经进行。如:似曾相识形容词(1) 通“层”。重叠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管子·轻重戊》大厦曾架,拟于昆仑。——《淮南子·本经》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2) 另见zēngcéng形容词(1) 重。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自此而曾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曾元时不分。计高曾之时。视高曾之时。高曾时为一户者。(2) 又如:曾翁(称他人的曾祖父);曾玄(曾孙和玄孙)(3) 谦词。犹“末”曾臣彪将率诸侯以讨焉。——《左传》(4) 又如:曾臣(末臣)(5) 高举的样子曾逝万仞之上。——刘安《淮南子·览冥》动词(1) “增”的本字。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下子》曾欷歔余郁邑兮。——《楚辞·离骚》(2) 又如:曾思(反复思考);曾折(曾挠。屈曲貌);曾益(增加,增强);曾巢(在高物上架巢);曾逝(高飞远去)副词(1) 乃,竟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曾不能疾走。——《战国策·赵策》曾不惨然。——清· 黄宗羲《原君》长曾不盈寸。——明· 魏学《核舟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2) 表示相承,相当于“则”、“是”、“就”我曾无闾里之闻,穷巷之知者何?——《淮南子》(3)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怎” 。如:曾奈(怎奈)名词(1) 姓(2) 另见céng [查看更多]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