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矛舛:矛盾﹐乖谬。
  • 2、矛盾: 矛盾máo dùn 1.  矛和盾,比喻言行自相抵触。 例 矛盾百出。 英 contradiction; 2.  辩证法上指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例 矛盾的普遍性。
  • 3、矛戈:矛和戈。谓攻击﹐指责。
  • 4、矛弧:矛和弓。泛指凶器。
  • 5、矛戟:矛和戟。亦用以泛称兵器。
  • 6、矛槊:犹矛矟。指简单兵器。
  • 7、矛头: 矛头máotóu (1) 矛的尖端,比喻攻击的锋芒 例 有正义感的作家应该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敌人 英 spearhead
  • 8、矛子: 1.即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
  • 9、矛楯: 1.亦作"矛盾"。 2.《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
  • 10、矛叉:月牙铲。
  • 11、矛骹:矛刃的下口。
  • 12、矛矟: 1.矛和矟。指简单兵器。
  • 13、矛渝:古舞曲名。
  • 14、矛盾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矛盾的判断,即不能既肯定它,又否定它。如不能既说“水是物质”,同时又说“水不是物质”。这两个判断中必有一个是假的。遵守矛盾律能使思维具有一贯性和不矛盾性;否则,就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故矛盾律的公式是:“甲不是非甲”或“甲不能既是乙又不是乙”。
  • 15、矛盾论: 毛泽东作于1937年8月。编入《毛泽东选集》第1卷。总结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危害革命的教训,提出并论述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一系列相对完整的矛盾学说的理论体系,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强调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原则。指出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该书是毛泽东的哲学代表作之一,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理论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16、矛知道: 是广东省茂名地区的方言。
  • 17、矛盾概念: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外延互相排斥、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概念。
  • 18、矛盾规律: 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来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对立的斗争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19、矛盾重重:指彼此利益冲突或意见相反的地方很多。
  • 20、矛盾修饰: 将两个互相矛盾、互不调和的词放在同一个短语中,产生特殊的深刻含义。
  • 21、矛盾相向:拿矛与盾相互敌对。
  • 22、矛盾哲学:矛盾哲学是哲学观点的一种。观点非系统的论述,因这非个人所长。个人擅长点性跳跃性的思考,思维模式决定。
  • 23、矛盾之说:矛盾之说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 24、矛盾判断: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两个判断。如“逻辑学是有用的”和“逻辑学是无用的”就是矛盾判断。对于矛盾判断,可以由一个判断之真推出另一个判断之假,也可以由一个判断之假推出另一个判断之真。

矛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闹矛盾:因意见不合而彼此不和。
  • 2、内部矛盾: 哲学概念。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 “人民内部矛盾 ”的省称。
  • 3、外部矛盾:哲学概念。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原因。
  • 4、操矛入室:语出《后汉书.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着《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后以'操矛入室'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 5、敌我矛盾: 敌我矛盾dí-wǒ máodùn (1) 敌对阶级之间由于根本利害冲突而产生的矛盾 英 contradictions between ourselves and the enemy
  • 6、无矛盾律: 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
  • 7、基本矛盾: 规定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本质,并规定和影响这个过程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矛盾。
  • 8、阶级矛盾: 指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阶级之间的矛盾。
  • 9、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zìxiāng-máodùn (1) 典出《韩非子》,某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矛和盾都是最好的,当问及“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如何”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 例 明显的自相矛盾 英 paradox;a self-contradictory;be mutually conflicting (2) 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例 随着他越来越自相矛盾,斯特恩的文雅的、流畅的文风就消失了 英 inconsequence
  • 10、鬻矛誉盾: 鬻:卖;誉:赞美。自相矛盾,不能两立。
  • 11、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 12、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思维过程中违反矛盾律要求而产生的逻辑错误。
  • 13、福矛窖酒:福矛窖酒诞生于“世界双遗”武夷山脉的东南侧、“酒城”建瓯境内。
  • 14、鬻矛誉楯:指不能两立;自相矛盾。
  • 15、弃矛从政: 矛,是武器,喻指武;而政,是指政治,喻指文。弃矛从政的意思大致就是,弃武从文,放弃武官职位,走向文官的道路,与“投笔从戎”基本相反。
  • 16、对抗性矛盾:部不包含对抗因素并采取非对抗形式解决的矛盾。如生物学中的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指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它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但又不能把非对抗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完全等同起来。因为在特定情况下,人民内部还包括某些剥削阶级。毛泽东说:“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 17、人民内部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rénmín nèibù máodùn (1) 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 英 contradicions among the people
  • 18、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19、非对抗性矛盾:部不包含对抗因素并采取非对抗形式解决的矛盾。如生物学中的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指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它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但又不能把非对抗性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完全等同起来。因为在特定情况下,人民内部还包括某些剥削阶级。毛泽东说:“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在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说来,除了对抗性的一面之外,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
  • 2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词语解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zī běn zhǔ yì jī běn máo dùn ]⒈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到资本家手中,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成为各部门分工协作的社会过程,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资本家的私事,造成个别企业的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对立。资本家为了追逐利润,尽量扩大生产,并无止境地追求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造成生产能力无限增长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的对立。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这一矛盾对资本主义社会其他矛盾起支配的决定的作用。
  • 2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词语解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⒈  用你自己的矛来刺你自己的盾。比喻用对方的论点来驳斥对方。英Turn sb's battery against himself; Fight sb.with his own weapon;引证解释⒈  )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引《韩非子·难一》:“楚 人有鬻楯(通“盾”廖仲恺 《中国人民和领土在新国家建设上的关系》:“所以他在别个方面,用个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办法,对于 马罗达斯 所引各处的凭据,从实例上驳他一顿。”鲁迅 《准风月谈·反刍》:“他们是在嘲笑那些反对《文选》的人们自己却曾做古文,看古书。这真利害。大约就是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罢--对不起,‘古书’又来了!”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国语辞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yǐ zǐ zhī máo gōng zǐ zhī dùn ]⒈  比喻以对方的观点、理论来反驳对方。引语本《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英语lit. use sb's spear to attack his shield (idiom, derived from Han Feizi 韓非子|韩非子)​; turning a weapon against its owner, fig. to attack an opponent using his own devices, hoist with his own petard
  • 2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词语解释⒈  主要矛盾指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起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指主要矛盾以外的矛盾。在事物的各种矛盾中,只有一种主要矛盾,其他都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也对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两者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抓住主要矛盾,就能抓住事物的中心,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主要矛盾有时即基本矛盾。

矛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槽矛: 1.即酋矛。
  • 2、鋋矛:铁柄小矛。
  • 3、电矛:闪光的矛戟。
  • 4、盾矛:矛盾。
  • 5、戈矛: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 2.武士;军队。 3.战争;冲突。
  • 6、长矛: 长矛chángmáo (1) 一端装有钢尖的长杆武器,有时在边上有钩状物或锄状物,在被刺刀取代之前一直为步兵所用 英 pike
  • 7、仇矛:古兵器名。三隅矛。
  • 8、楯矛:《韩非子.难势》:"人有鬻矛与楯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因以"楯矛"比喻事物互相抵触。
  • 9、飞矛:古代一种带火的箭。
  • 10、横矛:横持长矛。
  • 11、厹矛:有三棱锋刃的长矛。
  • 12、酋矛:古代兵器名。一种短柄的矛。
  • 13、蛇矛:亦作'虵矛'。 古兵器名。矛之长者。
  • 14、霜矛:明亮锋利的矛。
  • 15、穴矛:开凿地道的工具。
  • 16、夷矛:古兵器。古代车战和守城用的一种长矛。
  • 17、竹矛: 1.竹制长柄直刺兵器。
  • 18、宛鲁矛:矛名。
  • 19、两刃矛: 古代兵器之一种。
  • 20、宛景矛:矛名。
  • 21、刺卫矛: 刺卫矛为卫矛科植物长刺卫矛的根。
  • 22、杯酒戈矛:比喻在宴会上引起的仇恨或争斗。亦以喻相互倾轧。
  • 23、倒持戈矛: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 24、亡戟得矛:亡:丢失。戟、矛:古代兵器。丢了戟,得到矛。比喻有得有失,或得失相当。
  • 25、丈八蛇矛:矛名,古代兵器。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矛组词,矛的组词,矛字怎么组词,矛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矛字组词的组词,其中矛字在开头的组词有24个,矛字在中间的组词有22个,矛字在结尾的组词有25个。
  • 拼音máo
  • 注音ㄇㄠ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CBTR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进攻性武器。本义:长矛) 同本义矛,酋矛也。建于兵车,长二丈,象形。——《说文》。按,矛者,刺兵也,其饰县毛羽,兵车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又有夷矛者,长二丈四尺,兵车所不建,不常用。二矛重英。——《诗·郑风·清人》二矛重乔。脩我戈矛。——《诗·秦风·无衣》进矛戟者。——《礼记·曲礼》操戈执矛。——《周书·王会》矛若林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2) 又如:矛戈(矛与戈。攻击;指责);矛弧(矛与弓。泛指凶器);矛子(梭镖。装有长柄的双刃单尖刀);矛戟(矛和戟。泛指兵器);矛叉(月牙铲);矛舛(矛盾,乖谬);矛戟(矛盾。矛与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