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禅庵:禅房;佛寺。
  • 2、禅版:即倚版。僧人坐禅时倚身或安手之器。世俗亦用之。以一长方形板,上下穿穴,贯索其中,缚着于绳床后背之横绳,使版面稍斜,可以倚身。亦常于夏日横安膝上,作为安手及支颐之用。
  • 3、禅变:变化。
  • 4、禅病: 1.佛教语。指妨害禅定修行的一切妄念。 2.借指文笔雕琢﹑工巧。 3.指禅定修行不当所引起的诸疾病。南朝宋沮渠京声译《治禅病秘要法》列有"治阿练若乱心病七十二种法"等发病防治内容十二章。
  • 5、禅草:指汉司马相如的《封禅文》。相如善文辞,病笃,武帝遣使往取其书而相如已死,家中仅有遗札一卷言封禅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6、禅除:扫除。
  • 7、禅床:坐禅之床。
  • 8、禅代: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交替。
  • 9、禅带:僧侣坐禅时用以系身之带。
  • 10、禅道:僧侣所修之道。亦特指禅定之道。
  • 11、禅德:有道禅师。
  • 12、禅灯:寺庙灯火。
  • 13、禅定:1.佛教用语。禅那与定的合称。禅那是指修行者高度的集中精神,努力对某对象或主题去思维。定是指心住在一对象的境界之内。禅那是过程,定是结果。禅定依修习的层次可分为「四禅」和「八定」。但在中国,禅定的定义常是混合不区别。2.谓坐禅习定。
  • 14、禅法:佛教语。以小乘上座部为代表的坐禅八静之法。专注一心,调整出入息。
  • 15、禅房: 禅房chánfáng (1) 寺院建筑的一部分,僧徒尼姑的静修居住、讲经颂佛的房屋,也泛指寺院 英 a monastic room;Buddhist temple
  • 16、禅扉: 1.禅房。 2.指佛寺之门。
  • 17、禅缝:清水混凝土是由模板组合浇筑而成,模板之间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缝隙,很好利用模板之间的缝隙、形成立面上带有构图的分格是在设计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模板面板之间拼缝在混凝土表面自然留下的细小缝隙叫做禅缝,取自佛教中可有可无的意思。
  • 18、禅锋:犹禅机。
  • 19、禅诰:禅让皇位的诏书。
  • 20、禅阁:犹禅房。佛徒习静之所。
  • 21、禅更:变更。
  • 22、禅宫:僧人所住的房屋;寺院。
  • 23、禅关: 1.禅门。 2.比喻悟彻佛教教义必须越过的关口。 3.指入佛门修道者。
  • 24、禅观:谓依禅理参究修行。
  • 25、禅规:佛教的清规戒律。亦指寺院法规。
  • 26、禅国:谓禅让帝位。
  • 27、禅号:修禅者的称号。
  • 28、禅河:亦称熙连禅河﹑希尼河﹑阿恃多伐底河。古印度之河名。佛教对此河名颇多异说。或译有金河,或译无胜河,无定称。佛经中传说佛在涅盘前曾入此河沐浴。后因以谓修习禅定的境界。
  • 29、禅户:犹庙门。
  • 30、禅化:变迁转化。
  • 31、禅话:佛教禅宗常通过问答方式来测验对禅理的理解程度,这种问答语句叫作机锋语,也就是"禅话"。大多数用各种比喻来表达。语言形式用散句,也有用诗句的。
  • 32、禅慧:佛教谓禅定和智慧。
  • 33、禅寂:佛教语。释家以寂灭为宗旨,故谓思虑寂静为禅寂。谓坐禅习定。
  • 34、禅机: 禅机chánjī (1) 佛家禅宗所传播的机要秘诀 英 Buddhist subtleties;Buddhist allegorical word or gesture
  • 35、禅讲:犹禅说。
  • 36、禅扃: 1.佛寺之门。 2.指禅房。
  • 37、禅居:僧人居住之所。指寺院。
  • 38、禅踘:是坐禅时警醒昏睡者的一种用具
  • 39、禅铠:谓修持禅定犹如铠甲之坚不可摧。
  • 40、禅龛:佛堂。
  • 41、禅客:佛教语。禅家寺院,预择辩才,应白衣请说法时,使与说法者相为答问,谓之禅客。亦用以泛称参禅之僧。栀子的别称。见元程棨《三柳轩杂识》。
  • 42、禅窟:即禅师窟。
  • 43、禅理:佛学之义理。
  • 44、禅寮:僧房。
  • 45、禅林: 禅林chánlín (1) 佛教寺院的别称 英 Buddhist temple
  • 46、禅流:指禅河。
  • 47、禅侣:僧侣。
  • 48、禅律: 1.佛教语。禅宗和律宗的并称。 2.佛教语。指禅定和戒律。
  • 49、禅门:1.佛教语。谓禅定之法门,为心定于一﹑屏除妄念之法。 2.指佛教。 3.佛教语。即丛林。僧侣群聚的寺院。
  • 50、禅魔:谓迷禅若魔。
  • 51、禅衲: 1.僧衣。 2.以指僧人。
  • 52、禅念:谓寂静之念。
  • 53、禅袍:僧衣。
  • 54、禅让: 禅让shànràng (1) 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 英 abdicate and hand over the crown to sb.
  • 55、禅人:泛指修持佛学﹑皈依佛法的人。
  • 56、禅僧:和尚。
  • 57、禅室:犹禅房。佛徒习静之所。
  • 58、禅士:犹禅人。
  • 59、禅受:犹禅让。以帝位让人。
  • 60、禅授:犹禅让。以帝位让人。
  • 61、禅书:禅让皇位的诏书。
  • 62、禅寺:佛寺。
  • 63、禅诵:佛教语。谓坐禅诵经。
  • 64、禅榻:禅床。
  • 65、禅台:古代帝王为祭祀天地山川而筑的祭坛。
  • 66、禅谈:谓谈禅。
  • 67、禅堂: 禅堂chántáng (1) 参禅处所;僧堂 例 同入禅堂 英 Zendo;meditation room in a Buddhist monastery
  • 68、禅天:佛教语。指修习禅定所能达到的色界四重天(初重天至第四重天)。
  • 69、禅庭:禅院。
  • 70、禅位: 禅让帝位。
  • 71、禅味:谓入于禅定时安稳寂静的妙趣。
  • 72、禅文:禅让皇位的文书。
  • 73、禅悟:谓洞达禅理。
  • 74、禅锡:即佛教法器锡杖,杖头有锡环,故名。
  • 75、禅孝:佛教常用语,意指中国佛教禅宗孝道。
  • 76、禅心:佛教指清空安宁的心:清池皓月照~。
  • 77、禅学:谓佛教禅宗的教理。
  • 78、禅眼:谓佛教禅师语录中之佳句。
  • 79、禅要:禅学要义。
  • 80、禅椅:坐禅之椅。
  • 81、禅意:犹禅心。
  • 82、禅友:即栀子。
  • 83、禅语:禅话。
  • 84、禅宇:佛寺。
  • 85、禅院: 禅院chányuàn (1) 佛教寺院 例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英 Buddha Hall
  • 86、禅源:禅门的根本道理。
  • 87、禅月:前蜀僧贯休的别号。
  • 88、禅説:犹禅学。谓禅宗教理。 宋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三》:“《西清诗话》云:‘ 元丰 中, 王文公 在 金陵 , 东坡 自 黄 北迁,日与公游,尽论古昔文字,闲即俱味禪説。’” 明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至 唐宋 间,禪説胜而经典稍左次矣。”
  • 89、禅悦:佛教语。谓入于禅定,使心神怡悦。
  • 90、禅斋:犹禅室。
  • 91、禅真:佛像。
  • 92、禅枝:寺庙禅堂周围的树木。
  • 93、禅旨:谓佛教禅宗的旨意。
  • 94、禅众:僧众。
  • 95、禅钟:指寺院钟声。
  • 96、禅祖:佛教宗派始祖或传人的尊称。
  • 97、禅钻:谓以谈禅而行钻营之术。
  • 98、禅坐:谓僧侣端坐静修。
  • 99、禅祚:禅让皇位。
  • 100、禅乘:泛指佛教所称修行方法和教义。禅,禅那;乘,运载。

禅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褒禅山: 褒禅山Bāochán Shān (1) 旧名华山,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褒禅,指唐代的高僧慧褒,曾在此筑庐定居,最后葬在此,故名褒禅山 英 Baochanshan mountain
  • 2、受禅碑: 碑名。
  • 3、封禅书:指司马相如言封禅事的遗书。
  • 4、封禅文:司马相如言封禅的遗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唐李白《宣城哭蒋征君华》诗﹕"安得相如草﹐空余封禅文。"清二石生《十洲春语.选韵》﹕"长卿踯躅归茂陵﹐封禅文谁卖残槁。"后用以指歌颂帝王功德的文章。
  • 5、封禅树:秦始皇封泰山后﹐下山遇暴风雨﹐躲避于一松树下﹐因封此树为五大夫。后人亦称之为"封禅树"。
  • 6、封禅藳: 1.本谓司马相如奏言封禅事的遗书﹐后泛指上奏的遗稿。 2.泛指遗书。
  • 7、南禅寺:在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李家庄西侧。寺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大佛殿内无柱,只用两根通长的四椽栿承载着上部屋架。创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国现存已知最古的木构建筑物。殿中十七尊塑像﹑佛座以及石塔﹑石狮等都是我国唐塑中的佳作。1974年进行了维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8、受禅台: 相传为禅让帝位而筑的坛台。
  • 9、四禅天:佛教有三界诸天之说。
  • 10、拜禅姓: 姓氏,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清之际蒙古拜禅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 11、四禅定:佛教语。色界初禅天至四禅天的四种禅定。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时,忽觉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为初禅天定;然此禅定中,尚有觉观之相,更摄心在定,觉观即灭,乃发静定之喜,是为二禅天定;然以喜心涌动,定力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以发,此为三禅天定;然乐能扰心,犹未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此为四禅天定。参见'四禅天'。
  • 12、班禅喇嘛: 班禅喇嘛Bānchán lǎma (1) 西藏两大佛教精神领袖之一(另一为达赖喇嘛) 英 Panchen Lama
  • 13、鬓丝禅榻:鬓丝:指年老的人;禅榻:僧床。形容老人过的像僧人一样的清静生活
  • 14、崇禅尚武: 说崇尚禅修和武术。
  • 15、慈心禅那:指能过禅定的形式,向自己和他人祝愿幸福平安,进而达到一种安静、平和、无思无欲的修持境界,使身心更加健康。
  • 16、初禅梵天:色界之诸天,悉离淫欲而得清净,故名梵天。梵即清净的意思。
  • 17、慧空禅院: 慧空禅院Huìkōng Chányuàn (1) 褒禅山寺名 例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英 Huikong Temple
  • 18、道键禅关:道键禅关dào jjàn chán guān:。
  • 19、鹫禅灵麟: 恩威大神座下第一神兽。
  • 20、虎窟禅寺:道光九年老东阿县志载,原名虎窟寺。
  • 21、辞请禅令: 辞请禅令出自《魏志·文帝纪》注引《献帝传》。
  • 22、四禅比丘:佛教指出家得度、在远离聚落和城邑的闲静处修行、受具足戒的男子。
  • 23、白足禅僧:即白足和尚。
  • 24、白足禅师:即白足和尚。
  • 25、圆通禅寺: 福建龙岩圆通禅寺,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东北部天宫山。
  • 26、佛性禅心: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 27、古道禅踪:峨眉山的游山古道,平平仄仄、弯弯曲曲、坡坡坎坎,就象佛遍洒全山的禅机,那一步步迈向金顶的台阶,就是通往光明和幸福的道路。
  • 28、缘水禅心:指世缘如水之清淡,内心如修禅般坦然。
  • 29、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 30、班禅额尔德尼:西藏喇嘛教黄教中主持扎布伦寺及后藏事务的教主封号,意为'大学者'。
  • 31、题破山寺后禅院: 诗篇名。唐代常建作。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写作者清晨游寺的见闻和感悟,“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四句,意境优美深邃,体现出作者的恬淡胸襟,为后人传诵。

禅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安禅: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 2、班禅:西藏黄教领袖之一,住持后藏。
  • 3、襃禅: 1.山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
  • 4、逼禅:谓强迫帝王让位给别人。
  • 5、避禅:谓逃避禅位于己。
  • 6、承禅:接受禅让。
  • 7、初禅:佛教语。色界中的初禅天,包括梵众天﹑梵辅天和大梵天。佛教语。四禅定之一。'初禅'的主要特征是'八触':痒﹑动﹑轻﹑重﹑冷﹑暖﹑涩﹑滑;'十功德':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见隋智顗《摩诃止观》卷九之一。
  • 8、打禅: 打禅dǎchán (1) 佛教徒闭目静坐修行 英 sit in meditation
  • 9、呆禅:比喻隐晦难解的语言或事理。
  • 10、耽禅:耽味禅悦。亦谓潜心学佛。
  • 11、登禅: 1.谓受禅让﹐登帝位。
  • 12、递禅:更替;逐步转化。
  • 13、封禅: 封禅fēngshàn (1) 封禅(封祀,封峦,封岳,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德,称禅) 英 grand ceremony of worship of heaven on mountain (Tai) top to pray and say thanks for peace and prosperity
  • 14、孤禅:指孤单的僧人。
  • 15、狐禅: 禅门指妄称开悟、流入邪僻者。后亦泛指异端邪说。
  • 16、化禅:变化代谢。
  • 17、交禅:谓帝位的禅让。
  • 18、劫禅: 胁迫“禅让”。
  • 19、进禅:封建时代帝王让位给新帝王。
  • 20、枯禅: 1.指老僧。 2.枯坐参禅。
  • 21、狂禅: 佛教谓学禅不当而流于狂妄。 指狂放不拘的僧人。 喻学术、艺术流派中僻陋悖理者。
  • 22、论禅: 1.谈论佛学。
  • 23、貌禅: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禅。形容入神的样子。
  • 24、偏禅:古代的半袖衫。
  • 25、入禅:犹入定。
  • 26、诗禅: 1.诗中隐含的禅理。亦指隐含禅理的诗。 2.诗道与禅道的并称。
  • 27、受禅:受禅(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 28、殊禅: 谓传位方式不同。
  • 29、谈禅:谈说佛教教义。
  • 30、逃禅:逃出禅戒。 指遁世而参禅。
  • 31、问禅:犹参禅。
  • 32、悟禅:参悟禅理。
  • 33、修禅:学佛坐禅。
  • 34、巡禅:谓巡岳封禅。
  • 35、熏禅:谓修习禅业。
  • 36、哑禅:禅宗倡静虑﹑顿悟,常以动作示意,使人领会禅理。故以"哑禅"喻糊涂难明。
  • 37、尧禅:相传帝尧年老,让位于舜。后以'尧禅'指称盛世政治清明,明君相继。
  • 38、夜禅:夜间打坐参禅。
  • 39、依禅:中亚与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苏菲派首领的尊称。
  • 40、渊禅:深深的禅寂之心。
  • 41、证禅:参悟禅理。
  • 42、谘禅: 1.问禅。住持升座说法时﹐名客出众与住持问答。
  • 43、传禅:转让帝位。
  • 44、参禅: 参禅cānchán (1) 佛教指静坐冥想,领悟佛理 例 参禅悟道 英 (Buddhist) meditate
  • 45、栖禅: 1.亦作"栖禅"。 2.犹坐禅。
  • 46、出禅:犹出定。
  • 47、趣禅: 1.谓参禅向佛。
  • 48、行禅:佛教语。谓打坐静修。
  • 49、内禅: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禅'。晋干宝《晋纪论晋武帝革命》:'尧舜内禅﹐体文德也;汉魏外禅﹐顺大名也。'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
  • 50、情禅: 1.指有关情爱的道理﹑哲理。
  • 51、三禅:佛教谓色界之第三禅天。此天名定生喜乐地。
  • 52、世禅:世代传授。
  • 53、四禅:佛教语。即四禅定。
  • 54、外禅:谓天子禅位于外姓。
  • 55、五禅: 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唐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净,凡圣无差;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
  • 56、相禅: 1.亦作"相嬗"。 2.相演变;相转化。
  • 57、学禅:犹学佛。
  • 58、中禅: 亦作“中禅”。 古时朝服、祭服的里衣。 泛指汗衫。
  • 59、坐禅: 坐禅zuòchán (1) 僧尼闭目端坐,凝志静修 例 高台坐禅 英 sit in meditation
  • 60、茶禅: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
  • 61、二禅:佛教术语,巴利语pathama-jjha^na。
  • 62、闭口禅: 即禁止自己说话。
  • 63、达摩禅: 1.祖师禅。
  • 64、一担禅: 禅林用语。形容一知半解,似通非通之禅。
  • 65、一滴禅: 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语本宋·本觉《释氏通鉴•韶国师》:“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眼曰:‘是曹溪一滴水。’韶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
  • 66、凡夫禅: 一种完全不包含任何特定哲学或者宗教内涵的修行。
  • 67、金刚禅: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名。
  • 68、野狐禅:佛教用语。指错解的佛法。由错解佛法将堕「野狐身」的典故演变而来,见《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宋.苏轼〈常州太平寺法华院薝卜亭醉题〉诗:「何似东坡铁柱杖,一时惊起野狐禅。」后泛指胡说八道,邪道异端。《儒林外史.第一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2.指外道;异端。《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自己想要说的话,仅仅是由搜索枯肠而来的一些支离灭裂的野狐禅,那能够和那严整的理论系统‘相对论’相对?”亦省作“野狐”。梁启超《新民说》九:“当晚 明 时,举国言心学,全学界皆野狐矣!”
  • 69、虾蟆禅: 1.见"虾蟆禅"。
  • 70、虾蟇禅:神兵中龙王的兵将,喻不中用的兵
  • 71、默照禅: 禅宗术语,是一种禅定修行方法,以禅坐方式进行。
  • 72、老婆禅: 佛教语。谓禅师苦口婆心,多方设教,反复叮咛如老婆婆。
  • 73、一味禅: 佛教谓不立文字语言、顿悟而明之禅。
  • 74、沩印禅:沩山灵佑禅师印证之禅。
  • 75、一指禅: 见“一指头禅 ”。
  • 76、柏子禅:指禅宗。参禅时多焚柏子香,故称。
  • 77、祖师禅: 佛教语。禅宗称祖祖相传、不立文字的禅法为“祖师禅”,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别传。
  • 78、文字禅: 1.用诗文阐发的禅理。
  • 79、口头禅: 口头禅kǒutóuchán (1) 本指不明禅理,而袭取佛家现成套语润饰其言词。今泛指某人言谈间所爱用的习惯语,又叫口头语或口头语儿 英 cant;cliche;pet phrase
  • 80、三种禅: 泛指佛教的三种禅,根本味禅,出世禅,出世间上上禅。
  • 81、五种禅: 四念处、八背舍、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等五种。
  • 82、饮食禅: 从吃饭饮食中学禅。
  • 83、野狐谈禅:在禅宗中,流入邪僻、未悟而妄称开悟,禅家一概斥之为“野狐禅”。
  • 84、黄面老禅:指释迦牟尼。佛像的脸部大都涂成金黄色,故称。
  • 85、奏宜封禅:是一篇古文。
  • 86、一指头禅: 佛教禅宗用语,喻万法归一。
  • 87、一切行禅:大乘之一切行法皆含摄于禅定中
  • 88、久坐必有一禅:喻长期坚持最后必有成效。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禅组词,禅的组词,禅字怎么组词,禅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禅字组词的组词,其中禅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34个,禅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1个,禅字在结尾的组词有88个。
  • 拼音chán,shàn
  • 注音ㄔㄢˊ,ㄕㄢ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PYUF
  • 五行

基本释义

chán动词(形声。从示,单声。从“示”,表示与鬼神有关。(shàn)本义:古代帝王辟基祭地) 佛教语。梵语“禅那”之略。原指静坐默念 。如:禅法(佛法);禅坐(指僧侣端坐静修)名词(1) 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如:禅门(佛教禅宗的教门);禅床(和尚用来打坐和睡觉的床)(2) 指禅房 。如:禅室(禅房);禅阁(禅房)(3) 另见shànshàn动词(1) (形声。从示,单声。从“示”的字多与鬼神祭祀有关。本义:古代帝王祭地礼)(2) 同本义禅,祭天也。——《说文》正失禅谓壇墠。——《风俗通》(3) 注:“除地于梁甫之阴,为墠之祭地也。变墠为禅神之也。”禅于始衍。——《史记·卫将军传》禅,祭地于梁阴。——《续汉书·祭祀志》封禅刻石纪号也,是墠为祭地,坛为祭天。是以封泰山而禅 梁父。——《大戴礼记》(4) 让位(5) 帝王让位给他姓遂禅之。——《书·尧典》禅五世。——《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帝光禅位于 虞舜。——《三国志·文帝纪》(6) 又如:禅位(将帝位传让给别人);受禅(7) 也指传位于继承人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禅五世,以无嗣绝。——《史记》(8) 又如:禅文(禅让皇位的文书);禅诰(禅让皇位的诰书)(9) 传授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式相禅。——《庄子·寓言》而不知其禅之者。——《庄子·山水》。司马注:“授予也。”(10) 又如:禅代(替代);禅变(变化);禅化(变迁转化)(11) 引申为继承四先生殁后,广仲尚能禅其家学。—— 全祖望《书宋史胡文定公传后》(12) 〈形〉 通“殚”。尽尧能禅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周礼·春官下·大司乐》 郑注(13) 通“擅”。独断专行善禅其主,以集精微。——《韩非子·说疑》(14) 另见chán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