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耳巴: 耳巴ěrba (1) 〈方〉 (2) 耳刮子 英 a slap on the face (3) 帽耳;耳扇 英 earflaps
- 2、耳伴:1.亦作“耳伴”。 2.耳边。
- 3、耳绊: 1.鞋帽上作带子穿系之用的扣绊﹐以状如耳﹐故名。
- 4、耳报: 比喻暗中报告消息者。即暗探。
- 5、耳杯:古代饮器。椭圆形﹐木胎涂漆﹐两侧各有一耳﹐或装鎏金铜饰﹐并有全部铜制者。陶制的多为明器。盛行于战国﹑汉至晋时。
- 6、耳背: 耳背ěrbèi (1) 耳朵听力不大好。又说“耳闭” 英 hard of hearing
- 7、耳闭: 1.耳背。
- 8、耳菜: 1.菌类食物的通称。
- 9、耳舱: 1.船只舷侧的舱室。
- 10、耳沉: 耳沉ěrchén (1) 〈方〉听力弱。也说“耳朵沉” 英 hard of hearing
- 11、耳池: 1.旧式戏台两旁可设坐位的地方。台前正厅﹐旧称池子﹐故称旁座为"耳池"。
- 12、耳倕: 1.耳垂。
- 13、耳垂: 耳垂ěrchuí (1) 人或某些类人猿的耳廓的下垂部 英 earlobe
- 14、耳唇:方言。即耳垂。
- 15、耳戳: 耳戳ěrchuō (1) 耳上的三角形戳(如用来识别牛) 英 bit
- 16、耳聪: 耳聪ěrcōng (1) 听觉敏锐 英 have good auditory sensation
- 17、耳珰:妇女的耳饰。卷耳﹑苍耳子的别名。
- 18、耳朵: 耳朵ěrduo (1) 人和哺乳动物的听觉与平衡器官 英 ear
- 19、耳珥: 1.指耳饰。
- 20、耳目: 耳目ěrmù (1)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例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例 耳目之福非浅 例 耳目灵光 英 listen and see;ear and eye (2)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例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英 one who spies for sb else
- 21、耳珠: 1.即耳珰。
- 22、耳畔:1.亦作“耳伴”。2.耳边。
- 23、耳屏: 外耳门前面的突起,由软骨和皮肤构成,能遮住外耳门。(图见〖耳朵〗)
- 24、耳孙:《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耳孙者﹐玄孙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又引李斐曰:'耳孙﹐曾孙也。'又引晋灼曰:'耳孙﹐玄孙之曾孙也。'颜师古注:'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诸侯王表》﹐说梁孝王玄孙之耳孙。耳音仍……据《尔雅》:'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按﹐《类篇.耳部》:'昆孙之子为耳孙。'后多以'耳孙'泛指远代子孙。
- 25、耳房: 耳房ěrfáng (1) 与正房相连的左右两旁的小房子 英 side room
- 26、耳顺: 耳顺ěrshùn (1) 指人到六十,听到别人的话,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后来用“耳顺”指人六十岁 例 年近耳顺 英 sixty years of age (2) 顺耳 例 这个唱腔我听着倒还耳顺 英 pleasing to the ear
- 27、耳际: 耳际ěrjì (1) 耳畔 例 一想到金牌,《国歌》就在我耳际回响 英 the ear
- 28、耳語: 耳语ěryǔ (1) 凑近耳朵小声说话 例 低头共耳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 whisper
- 29、耳科: 耳科ěrkē (1) 专治耳朵疾病的诊室 英 ear department
- 30、耳郭:外耳的一部分,主要由软骨构成,有收集声波的作用。也叫耳廓。
- 31、耳食: 耳食ěrshí (1) 轻信别人的话 英 believe all that one hears
- 32、耳界:佛教语。指听觉所及的范围。
- 33、耳炎: 耳炎ěryán (1) 耳的炎症 英 otitis
- 34、耳石: 耳石ěrshí (1) 脊椎动物的内耳或无脊椎动物的听泡中的一种石灰质结石,在许多真骨鱼中尤为显著,形成坚硬的体质,在大多数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则为石灰质小耳沙块物质 英 otolith (2) 脊椎动物的耳石或耳沙 英 otoconium
- 35、耳剽: 耳剽ěrpiāo (1) 指耳闻所得 例 亦且耳剽日久。——《汉书》 例 而敬亭耳剽口熟。——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英 hearing information
- 36、耳鉴:谓鉴藏书画﹐但凭耳闻﹐并无真识。
- 37、耳蜗: 耳蜗ěrwō (1) 内耳骨迷路的一部分,形如蜗牛壳,主要由缠绕骨性中轴约两圈半的蜗螺旋状骨管组成,具有感音、传音和初步分析声音的功能 英 cochlea
- 38、耳轴: 耳轴ěrzhóu (1) 为旋转或倾斜 某物而装在支承上的枢轴或心轴 英 trunnion (2) 连杆在其上旋转的十字头轴销 英 gudgeon
- 39、耳卜: 1.旧俗于除夕之夜出门﹐听人所发出的第一声﹐以测来年命运祸福﹐谓之"耳卜"。
- 40、耳塞:[ ěr sai ] :〈名〉耳垢gòu。 [ ěr sāi ] :1.小型受话器,可塞在耳中,常用在收音机和助听器上。 2.用软橡胶制成的塞子,游泳时塞在耳朵中,防止水进入耳朵内。
- 41、耳热: 耳热ěrrè (1) 兴奋等所致的耳部充血发热 例 怪不得昨天耳热,原来你说我了 英 ears flush from excitement
- 42、耳管: 外听道。
- 43、耳鼓:鼓膜。
- 44、耳廓: 耳廓ěrkuò (1) 外耳部分,形如喇叭,有收集声音之功 英 auricle (2) 耳形突起,主要是外耳的突出软骨部分 英 pinna
- 45、耳音: 耳音ěryīn (1) 耳朵听到的声音;耳朵辨音的能力 英 hearing
- 46、耳性:[ ěr xing ] :〈名〉受了告诫没有记住,依然犯同样的毛病,叫做没有耳性。 [ ěr xìng ] :ěr xing的又音。义同“耳性ěr xing”。
- 47、耳機: 耳机ěrjī (1) 任一种能将电能转换为声波并可戴在耳上或插入听道口的器件 英 earphone
- 48、耳圈:耳饰。
- 49、耳熟: 耳熟ěrshú (1) 以往曾听到过,声音很熟悉 例 这个地方很耳熟 英 sound familiar
- 50、耳坠: 妇女佩戴的下垂的耳饰。
- 51、耳扒:即耳挖。
- 52、耳耳:众盛貌。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后因以'耳耳'表示有所不足之辞﹐犹言罢了罢了。挺拔貌。
- 53、耳门: 耳门ěrmén (1) 即耳屏。外耳孔前的小瓣 英 antilobium (2)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前,当耳屏上切迹前方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眩晕等病症。直刺1—1.5寸 英 Erhmen
- 54、耳鼠: 1.兽名。即鼯鼠。
- 55、耳识: 1.佛教语。"六识"之一。指耳根对声境所发生的识别作用。 2.犹赏识。
- 56、耳套: 耳套ěrtào (1) 一副由布带、松紧带或柔软的金属带连在一起用来防寒的遮耳物 英 earmuff
- 57、耳轮: 耳郭的边缘,下连耳垂。亦指耳朵。 指一种耳饰。
- 58、耳粪: 耳粪ěrfèn (1) 〈方〉外耳道分泌物的干黄色结节 英 earwax
- 59、耳风: 见“耳朵风 ”。
- 60、耳掴:方言。耳光。
- 61、耳鸣: 耳鸣ěrmíng (1) 由于疾患而觉得耳朵里有外界并没有的嗡嗡声 英 tinnitus
- 62、耳聋: 耳聋ěrlóng (1) 听不见声音 英 deafness
- 63、耳齐: 1.谓凭听觉调整。
- 64、耳冷:听觉不灵敏。
- 65、耳软: 耳软ěrruǎn (1) 容易被别人的话说动,轻信 英 easily influenced by others
- 66、耳根: 耳根ěrgēn (1) 耳廓的根端 英 ear root (2) 〈方〉耳 例 耳根前 英 the ear
- 67、耳闻: 耳闻ěrwén (1) 耳朵所听到的;亲耳闻听 例 他的一些事我早有耳闻 英 hear of (about)
- 68、耳穴: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
- 69、耳重:重听﹐听觉迟钝。
- 70、耳择: 1.用耳选择所闻。意谓非礼勿听。
- 71、耳学:后因指仅凭听闻所得为耳学。
- 72、耳提: 1.谓恳切教导。
- 73、耳生: 耳生ěrshēng (1) 由于从未或很少听见过而听着生疏(跟“耳熟”相对) 英 sound unfamiliar
- 74、耳受:犹耳闻。谓得之传闻的话。
- 75、耳膜: 耳膜ěrmó (1) 鼓膜 英 eardrum
- 76、耳快:谓声音悦耳﹐使人快意。
- 77、耳尖:形容听觉锐敏。
- 78、耳观: 1.谓但凭耳闻。
- 79、耳也:犹而已。
- 80、耳治: 1.谓以耳闻。 2.指教学中的听讲。
- 81、耳屋: 1.即耳房。
- 82、耳余: 汉·张耳、陈余的合称。二人始为好友,结为刎颈交,后以势利互相倾轧,耳斩余·泜水上。故多用以为朋友凶终隙末之喻。
- 83、耳垢: 耳垢ěrgòu (1) 来自外耳腺体的黄色蜡样分泌物,通称耳屎 英 cerumen
- 84、耳環: 耳环ěrhuán (1) 用金属或玉石制成的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 英 earring
- 85、耳聩: 1.耳聋。
- 86、耳力: 耳力ěrlì (1) 耳朵辨音的能力 英 hearing power
- 87、耳挖: 耳挖ěrwā (1) 挖耳垢的小勺儿 英 spud
- 88、耳视:谓以耳代目。
- 89、耳屎: 耳屎ěrshǐ (1)口∶耳垢 英 earwax
- 90、耳舍: 1.即耳房。
- 91、耳擩: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影响。
- 92、耳雨:谓年老聋聩﹐耳中常作雨声。
- 93、耳针: 耳针ěrzhēn (1) 在耳穴上扎针治疗疾病;带有环状柄的短头针灸针,专用于耳朵,多用胶布粘贴长时间留针 英 ear-acupuncture
- 94、耳属: 1.《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郑玄笺:"王无轻用谗人之言﹐人将有属耳于壁而听之者﹐知王有所受之﹐知王心不正也。"后因以"耳属"谓窃听。
- 95、耳斡:辽时的宫卫,即禁卫军,金元沿用。亦指代皇帝的宫帐(行宫)。
- 96、耳喑:耳语。
- 97、耳衣:戴在耳朵上御寒的用具。
- 98、耳福: 听到美好的音乐、戏曲、曲艺等的福分:大饱~。
- 99、耳决: 1.犹耳闻。只凭传闻即加决断意。
- 100、耳饰: 耳饰ěrshì (1) 挂在耳上的饰物 英 earring
耳中间的词语
更多>>- 1、粑耳朵: “粑耳朵”是四川原生态土话。对比较听老婆话,甘愿被老婆严管的男人的称呼。这一类男人有很多种说法,最流行的当然就是“妻管严”,而另外的诸如“妻管严”、“惧内”、“气管炎”都相当形象。这样的男人在很多场合总是引人哂笑,可有一个“妻管严”候在身边,其中滋味,大概只有局内人才能真切感受。
- 2、熊耳杯: 1.杯名。
- 3、苍耳根: 苍耳根为菊科植物苍耳的根,主治治疔疮、痈疽、缠喉风、丹毒、高血压、痢疾等症状。
- 4、佛耳草:草名。鼠曲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鼠曲草》。
- 5、吃耳光: 吃耳光chī ěrguāng (1) 〈方〉吃嘴巴子,被人用巴掌打面颊 英 set a box on the ear
- 6、搭耳帽:古时的一种帽子。
- 7、儋耳翁:指宋苏轼。苏轼曾被贬至儋耳,故称。
- 8、滴耳剂: 以中药为原料,经提取后配制成供滴入耳腔内的液体药剂。
- 9、斡耳朵:辽时的宫卫,即禁卫军,金元沿用。亦指代皇帝的宫帐(行宫)。
- 10、闹耳朵:形容嘈杂。
- 11、小耳朵: 偷听消息的人。
- 12、咬耳朵: 咬耳朵yǎo ěrduo (1) 指耳语 英 whisper in sb.'s ear
- 13、扎耳朵: 扎耳朵zhā ěrduō (1) 口:指声音或话语刺耳,使人听了不舒服;刺耳 例 这些泄气的话,我一听就扎耳朵 英 grate on the ear; be ear-piercing
- 14、软耳朵: 比喻无主见,容易听信别人的话的人。
- 15、耙耳朵: 这个词在四川话中的意思就是怕老婆的男人。“趴耳朵”是四川方言,说一个男人怕老婆,也就是常说的惧内、“妻管严”。四川人如果说一个男人是“耙耳朵”,其实是饱含赞许,因为怕老婆是爱老婆疼老婆害怕老婆生气的表现。
- 16、斡耳朶:辽时的宫卫,即禁卫军,金元沿用。亦指代皇帝的宫帐(行宫)。
- 17、大耳儿:指刘备。备耳大﹐能自顾见之﹐故称。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 18、白耳龙: 1.传说中的白耳朵的神龙。
- 19、长耳公:驴的戏称。
- 20、打耳光: 打耳光dǎ ěrguāng (1) 张开手掌狠狠地击打面颊 例 打孩子一个耳光 英 slap sb. in the face;box sb.'s ears
- 21、打耳喑:附耳小语。
- 22、大耳翁:指刘备。备耳大﹐能自顾见之﹐故称。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 23、狗耳草:牵牛花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牵牛子》。
- 24、过耳风:经过耳边之风。喻对别人的话不留一点印象。语出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25、灌耳散: 一种药名,主治蚰蜒并诸杂虫蚁入耳。
- 26、检耳镜: 检耳镜也就是窥耳器为检查外耳道和鼓膜常用的器械,形似漏斗,口径大小不一,组成一套,根据患者外耳道直径选用。
- 27、蠒耳羊:小耳黄羊。
- 28、鹿耳巾:头巾名。
- 29、鼠耳巾: 隐士裹头用的头巾。
- 30、黄耳菌: 黄色的菌子。菌蕈形似人之耳朵,故称黄耳菌。
- 31、鹿耳门:地名。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安平港北。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驱逐荷兰侵略者,即自此登陆,后湾内淤浅,海道亦废。今为平陆。亦省作"鹿耳"。
- 32、猫耳洞: 指形状像猫耳的单人掩体。
- 33、犬耳娘: 为兽耳的一种,和其它兽耳一样,都具有人类的外表和情感以及动物的耳朵和尾巴。
- 34、土耳其: 土耳其Tǔ’ěrqí (1) 地跨亚、欧两洲,面积78万平方公里,亚洲部分占近97%,人口5694万(1990),首都安卡拉。经济以农业为主,矿产中重晶石储量居世界前列,安哥拉羊毛和土耳其地毯世界闻名 英 Tur1
- 35、猪耳绳: 不值钱的首饰,假冒金银材质的首饰。
- 36、松耳石: 1.亦作"松尔石"。 2.一种绿色的宝石。
- 37、马耳他:马耳他共和国(马耳他语:Repubblika ta' Malta,英语:Republic of Malta),简称马耳他,位于南欧的共和制的一个国家,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心的岛国,有“地中海心脏”,“欧洲的乡村”之称“。
- 38、緑耳梯: 1.南唐李从谦乘马采高枝桃花,因自称其马为"緑耳梯"。
- 39、洗耳翁:指许由。
- 40、没耳性: 犹言没记性。
- 41、熊耳兵:汉光武帝镇压赤眉军,兵压宜阳,刘盆子等肉袒降,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见《后汉书.刘盆子传》。后用为降兵的典实。
- 42、黄耳蕈: 即黄耳菌。
- 43、威耳逊:(charlesthomsonreeswilson,1869-1959)英国物理学家。剑桥大学博士、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设计和制作了威耳逊云室,用来观察和拍摄带电粒子的径迹。为此与康普顿共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还研究大气电现象,研制成测量大气电的静电计。
- 44、中耳炎: 中耳炎zhōng ěryán (1) 以疼痛、发热、眩晕及听力异常为特征的中耳的炎症 英 otitis media
- 45、天耳通: 佛教语。又称“天耳智证通”。六通之一。以与天耳相应之智慧,证知一切之声境而通达无碍者。参见“天耳 ”。
- 46、属耳目: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
- 47、摲耳食: 搧耳光,用巴掌打人。举例:1)再不听话,就摲耳食!2)两弟兄就老大调皮,不知道他爸爸摲了他多少耳食都不改!。
- 48、緑耳公:马的别称。
- 49、马耳风: 马耳风mǎ ěr fēng (1) 东风吹过马耳边,瞬间即逝。比喻把别人的话当耳边风 例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马耳风。——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英 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like the east wind blowing the ear of a horse (2) 又说“马耳风” 例 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风。——宋·苏轼《和何长官六言诗五首》 (3) 亦作“东风吹马耳”
- 50、外耳门: 外耳道的开口,呈圆形,内连外耳道,外连耳郭。也叫耳孔。
- 51、无耳教: 隐匿世外、从不涉足武林是非的组织。
- 52、外耳道:外耳道:外耳道是自耳甲腔深处的外耳门向内侧延伸到鼓膜的弯曲管道,可把耳郭收集的声波传导至鼓膜,方向是先向内前上,转向内后上,再转向内前下;在成人长约2.5~3.5cm。
- 53、稗耳贩目:比喻见闻浅薄﹐如商贩之买货卖货。
- 54、防蔽耳目:防:挡;蔽:挡住。堵住耳朵,遮住眼睛。
- 55、避人耳目:谓避免走漏消息。
- 56、闭耳塞听: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57、舌敝耳聋: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58、俗耳针砭:俗耳针砭,旧时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
- 59、口耳并重: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 60、苍耳囊虫:为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
- 61、口耳相承:谓接受传闻。
- 62、充耳不闻: 充耳不闻chōng’ěr-bùwén (1)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拒不听取别人意见 英 turn a deaf ear to
- 63、搔耳捶胸: 搔耳捶胸sāo ěr-chuíxiōng (1) 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 英 scratch one's ear and beat one's breast
- 64、垂耳下首: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
- 65、两耳垂肩:耳大至肩。《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后因以两耳垂肩为富贵之相。
- 66、掩耳蹙頞:蹙:皱起;頞:鼻梁。捂着耳朵,皱着鼻子。形容极其厌恶
- 67、倾耳戴目:抬头仰望。谓期待殷切。
- 68、当耳旁风: 当耳旁风dāng ěr páng fēng (1) 一耳进,一耳出,听过即忘 英 to turn deaf ear to (2) 因以“当耳旁风”谓对所听之言毫不经意
- 69、当耳边风: 当耳边风dāng ěrbiānfēng (1) 一耳进,一耳出,听过即忘 英 to turn deaf ear to (2) 因以“当耳边风”谓对所听之言毫不经意
- 70、道听耳食: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 71、塞耳盗锺: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塞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 72、塞耳盗钟: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 73、掩耳盗钟: 亦作“掩耳盗钟”。
- 74、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yǎn’ěr-dàolíng (1) 把耳朵捂住去偷铃铛。比喻欺骗不了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例 今若宿驿,正犹掩耳盗铃也。——明·赵弼《钟离叟妪传》 英 plug one's ears while stealing a bell;deceive oneself as an ostrich that buries its head in the sand
- 75、掩耳盗锺: 见“掩耳盗钟 ”。
- 76、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 77、附耳低语: 【名称】附耳低语【拼音】fù ěr dī yǔ【解释】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出处】茅盾《幻灭》:“抱素向李克走进一步,附耳低语道……”【近义词】附耳低言、附耳密谈
- 78、大耳帽兜: 洛克王国的冰系宠物,分组为精灵组,可遗传。
- 79、两耳塞豆: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80、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
- 81、目睹耳闻: 亲眼看见,亲耳听见。
- 82、夺人耳目: 表示非常吸引人的注意。
- 83、黄米耳朵:黄米耳朵在晋北方言中,人们形容没有主见、立场不明,易受别人鼓动而改变主意的人,或大小事都听老婆话的男人,都称之为“黄米耳朵”,即耳朵'软',就如黄米糕一样。
- 84、扒耳搔腮: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 85、附耳射声:谓传闻异辞﹐捕风捉影。
- 86、公耳忘私: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 87、贵耳贱目: 贵耳贱目guì’ěr-jiànmù (1) 重视耳听来的,轻视亲眼看见的。指轻易听信传闻而不重视事实 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英 to trust one's ears rather than one's eyes——rely on hearsay
- 88、国耳忘家:谓为国事而忘其家。
- 89、赫耳墨斯: 赫耳墨斯Hè’ěrmòsī (1) 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宙斯是希腊神话里最高的神 英 a God administering journey and trade
- 90、豁人耳目: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 91、废耳任目:废:放弃;任:信任。放弃了耳朵,信任眼睛。指不相信别人的意见,只凭信自己眼见的现象。
- 92、帖耳俯首:俯首贴耳 fǔshǒu-tiē’ěr 形容甘心服从,丝毫没有反抗之念景俯首贴耳,口不能道一词。——《聊斋志异》
- 93、弭耳俯伏:弭耳:温驯的样子。俯首帖耳的样子
- 94、阿耳戈斯:阿耳戈斯,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关于阿耳戈斯的谱系,说法不一。
- 95、洗耳拱听: 洗耳拱听xǐ ěr gǒng tīng (1) 恭敬而专心地倾听。原用作敬辞。现在含有诙谐讽刺之意 例 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拱听。——清·李汝珍《镜花缘》 英 be all ears;be very attentive (eager) to hear;listen respectfully
- 96、洗耳恭听: 洗耳恭听xǐ’ěr-gōngtīng (1) 恭敬而专心地倾听。原用作敬辞。现在含有诙谐讽刺之意 例 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清·李汝珍《镜花缘》 英 be all ears;be very attentive (eager) to hear;listen respectfully
- 97、股肱耳目:旧时指鼎力辅佐帝王的大臣。现比喻十分亲近的办事得力的人。
- 98、盥耳山栖:盥耳:洗耳朵。比喻隐居不仕
- 99、惊耳骇目: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亦作:惊见骇闻
- 100、酒酣耳热: 酒酣耳热jiǔhān-ěrrè (1) 形容酒兴正盛时神采飞扬的样子 例 酒酣耳热,引吭高歌 英 tipsy
耳结尾的词语
更多- 1、逼耳:谓声音直往耳朵里灌。
- 2、鐴耳: 1.装在铧或镵上的铁板。
- 3、病耳: 1.重听不聪之耳。
- 4、苍耳:卷耳的别名。
- 5、蒼耳: 1.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夏开花,绿色,果实倒卵形,有刺。荒地野生。茎皮可取纤维,植株可制农药;果实称"苍耳子",可提取工业用的脂肪油,亦可入药。
- 6、沧耳:传说中的鬼名。
- 7、谄耳:谓满足听觉的需要。
- 8、充耳:塞住耳朵。指声音充满耳朵。 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饰物,下垂及耳,可以塞耳避听。也叫'瑱'。
- 9、珫耳:充耳。古代冠冕两旁下垂到耳的玉饰。
- 10、楮耳:楮树菌。木耳的一种。
- 11、穿耳: 穿耳chuān ěr (1) 为佩戴耳环而在耳垂上扎眼儿 英 pierce the ear lobe
- 12、垂耳:两耳下垂。形容驯服的样子。 下垂到耳。垂挂耳状之物。谓腐木上长木耳等菌类。
- 13、刺耳: 刺耳cì’ěr (1) 声音或话语使人听着不舒服的 例 刺耳的电铃声 英 grating on the ear;jarring;harsh (2) 说话刻薄的 例 刺耳的话 英 sarcastic
- 14、聪耳: 1.使听觉灵敏。 2.指听觉灵敏的耳朵。
- 15、儋耳: 1.一种古代西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雕镂其颊,皮连耳廓,分为数支,下垂至肩,作为妆饰。 2.古代北方国名。 3.古代南方国名。又名离耳。汉元鼎六年内属,称儋耳郡。在今海南岛儋县。
- 16、到耳:逆耳。
- 17、涤耳:洗耳。表示恭敬地倾听。
- 18、鼎耳: 1.鼎上两耳。 2.《书序》:"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孔颖达疏:"高宗祭其太祖成汤于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而雊鸣,其臣祖己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劝王改修德政。"后以"鼎耳"为劝王修德政的典故。
- 19、尔耳:如此罢了;如此而已。
- 20、白耳: 1.白色耳朵。 2.白木耳的简称。
- 21、拂耳: 1.逆耳。 2.掠过耳际。谓有所闻。
- 22、辟耳: 1.古山名。一作卑耳。在今山西平陆西北。
- 23、側耳: 侧耳cè’ěr (1) 认真倾听的样子 例 侧耳而听 英 incline the head and listen
- 24、长耳: 驴的别称。
- 25、车耳:车两旁反出如耳的部分,用以遮挡尘泥。一说指车的屏障,用以遮蔽车厢。
- 26、沈耳:犹倾耳。谓非常注意地听。
- 27、重耳:1.重较。 2.一般是指“晋文公”。
- 28、畜耳:对自己耳朵的谦称。
- 29、石耳:附着在石面的地衣类植物,可食。
- 30、地耳:古谓大地的耳朵。 葛仙米的俗称。藻类。可供食用。我国各地都有分布,以四川产者最为著名。一种地衣类植物。可食用。产于我国中部和东南沿海一带,以湖北﹑安徽两省产量最高。
- 31、提耳:语出《诗.大雅.抑》:"于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孔颖达疏:"我又亲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后以"提耳"指恳切教导。
- 32、凡耳: 常人的耳朵。指普通人。
- 33、飞耳:能听远方声音的耳朵。犹顺风耳。
- 34、沸耳: 谓声音喧腾,不绝于耳。
- 35、冯耳:船神名。
- 36、附耳: 附耳fù’ěr (1) 贴近耳朵 例 附耳私语 例 遂与诸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三国演义》 英 move close to sb.’s ear
- 37、感耳:触耳。
- 38、澒耳:水声震耳。
- 39、括耳:聒耳。谓声音刺耳。括,通"聒"。
- 40、刮耳:犹聒耳。刺耳。
- 41、盥耳: 1.相传尧时高士许由闻尧欲以天下相让,以为污言,乃临池洗耳。见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后用为典实。
- 42、贯耳:古代刑罚之一。以箭穿耳。 指穿耳戴环以妆饰。 借指有穿耳习俗的方外民族。 古代投壶术语。 入耳;充耳。
- 43、贵耳: 1.以耳食之言为贵。谓轻信传闻。 2.贵者之耳。
- 44、聒耳: 聒耳guō’ěr (1) 声音 杂乱刺耳 英 grate on one's ears
- 45、骇耳: 使人听后感到震惊。
- 46、禾耳:指禾头上长得像耳朵一样的芽蘖。
- 47、嘿耳:象声词。马叫声。
- 48、护耳: 护耳hù’ěr (1) 连在帽子下边可翻上或放下的帽耳 英 earflaps (2) 一副由布带、松紧带或柔软的金属带连在一起用来防寒的耳套 英 earmuffs
- 49、哗耳: 1.喧嚣震耳。
- 50、槐耳:生于槐树上的木耳。
- 51、缓耳: 1.垂耳。 2.古地名。即儋耳。
- 52、焕耳:犹莞尔。微笑貌。
- 53、黄耳: 狗的别名。 晋·陆机所饲名犬名。 用黄金或黄铜所制的器物之耳。
- 54、斝耳:古酒器名。玉质。其旁有耳,如今之杯。
- 55、渐耳:鬼神名。旧时迷信谓其能制伏鬼怪。
- 56、焦耳: 焦耳jiāo ěr 1. 功或能量的绝对米·千克·秒单位制的单位,等于10 7 尔格,或0.2390克卡〔路里〕 英 joule; 2. 功或能量的单位,它等于约1.00017绝对焦耳。
- 57、谨耳:小耳。
- 58、浄耳:掏耳朵以清除耳垢。
- 59、静耳: 1.使耳根清静。
- 60、啾耳:谓在耳际鸣响。
- 61、纠耳: 1.亦作"糺耳"。 2.饼类食物。
- 62、具耳:鉴别韵律的听力。
- 63、鐻耳: 1.穿耳而带金银耳环。
- 64、菤耳: 1.植物名。即卷耳。见《尔雅.释草》。参见"卷耳"。
- 65、卷耳: 又称“苓耳”。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有茸毛。叶对生。春季开白花。分布于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各地。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
- 66、抉耳:挖清耳朵。谓希望听得清楚。
- 67、爵耳: 1.即卷耳。
- 68、开耳:犹悦耳。
- 69、剺耳:割耳流血。表示心诚。
- 70、俚耳: 1.俗人之耳。指没有欣赏音乐能力的人。
- 71、沥耳: 1.犹洗耳。
- 72、李耳:虎的别称。
- 73、犂耳:即犁镜。
- 74、苓耳: 苓耳líng’ěr (1) 草名,亦名卷耳 英 the cocklebur,Xanthium strumarium
- 75、柳耳:生于柳树上的木耳。
- 76、騄耳:亦作'騄駬'。良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
- 77、鹿耳: 1.鹿的耳朵。 2.见"鹿耳门"。
- 78、帽耳: 帽子两旁护耳朵的部分。
- 79、迷耳: 1.惑乱听觉。
- 80、弭耳:犹帖耳。形容动物搏杀前敛抑之貌。亦指驯服﹑安顺貌。
- 81、抿耳:犹帖耳。驯服,顺服貌。
- 82、乃耳: 犹言如此。 竟然如此。
- 83、逆耳: 逆耳nì ěr (1) 听起来使人不悦和不能接受 例 我们要学会听逆耳之言 英 be unpleasant to the ear;grate on the ear
- 84、牛耳: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
- 85、暖耳:耳套。寒冷时戴在耳朵上以保暖。
- 86、普耳:即普尔钱。
- 87、钳耳:古代关西复姓。
- 88、倾耳:谓侧着耳朵静听。
- 89、酋耳: 1.传说中的兽名。似虎而大,尾特长。
- 90、揉耳:顺耳。
- 91、软耳:木耳的一种。木耳中生于桑树的叫桑耳。桑耳中又有软耳﹑硬菰之别,其药用功性则一。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木耳》。
- 92、桑耳:生于桑树上的菌。可食。亦可入药。
- 93、树耳: 木耳。
- 94、鼠耳: 谓像鼠耳朵样子。 鼠曲草的别名。
- 95、竦耳: 1.竖起耳朵。
- 96、耸耳: 1.竖起耳朵。形容注意地听。 2.高起的耳朵。
- 97、慆耳:犹悦耳。
- 98、鞉耳: 鞉鼓的旁耳。鞉如鼓而小,有两耳。持其柄而摇之,则两耳还自击。
- 99、鼗耳:鼗鼓的旁耳。鼗如鼓而小,有两耳。持其柄而摇之,则两耳还自击。
- 100、挑耳:挖耳朵。
- 拼音ěr
- 注音ㄦˇ
- 笔划6
- 繁体耳
- 五笔BGHG
- 五行火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2) 同本义耳,主听也。——《说文》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坎为耳。——《易·说卦》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动词(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3) 通“佴”。退后,居次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查看更多]
E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