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聋丞:《汉书.循吏传.黄霸》:"许丞老﹐病聋﹐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尚能拜起送迎﹐正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后遂以"聋丞"为地方副佐之称。
  • 2、聋虫: 1.指无知的畜类。
  • 3、聋瞽:犹聋盲。 比喻欺骗﹐蒙蔽。
  • 4、聋聩: 耳聋或天生的聋子。 喻愚昧无知。亦指愚昧无知的人。
  • 5、聋瞢: 1.亦作"聋矒"。 2.犹聋盲。
  • 6、聋喑: 1.见"聋喑"。
  • 7、聋灶:行灶的别称。
  • 8、聋矒: 1.见"聋瞢"。
  • 9、聋俗: 1.愚昧无知的世俗。 2.指庸俗而不辨美恶者。
  • 10、聋瞶:耳聋眼瞎。喻愚昧无知。
  • 11、聋瘖: 亦作“聋喑”。
  • 12、聋盲: 1.耳聋目盲。 2.喻使人耳目闭塞。
  • 13、聋昧: 1.愚昧;耳聋目盲。
  • 14、聋竈:行灶的别称。 《墨子·备城门》:“城上三十步一聋灶。”毕沅 校注:“聋,疑垄字。” 孙诒让 间诂:“《史记·滑稽传》:‘以壠灶为椁。’……此垄灶在城上为之,以具火,盖即行灶也。”
  • 15、聋人:是听力因先天遗传或后天人为因素而受损的残疾人,也叫听力障碍者,简称听障人。
  • 16、聋哑: 聋哑lóngyǎ (1) 大多为热病后遗,但有先天所致者。大多先耳聋而致口哑 英 deaf-mute
  • 17、聋子: 词语解释聋子[ lóng zi ]⒈  耳聋的人。英a deaf person;引证解释⒈  耳聋的人。引《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公子又问了他一句,他但指指耳朵,也不言语。公子道:‘偏又是个聋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他是个聋子,你问的是谁?”国语辞典聋子[ lóng zi ]⒈  耳朵听不见或听不清楚的人。也作「聋人」。
  • 18、聋哑症: 1.由于耳聋﹐在幼年时期无法学习语言﹐以致长大后既聋且哑的疾病。参见"聋哑"。
  • 19、聋者之歌:聋者学人唱歌,却听不到歌声,无以自乐。形容模仿别人的行为,实际上並不了解其中真义。

聋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治聋酒: 社日饮的酒。传说社日饮酒可以治聋,故名。
  • 2、耳聋术: 你召唤反生命的能量让受术者耳聋。
  • 3、以聋辨声:用聋的耳朵辨别声音。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
  • 4、装聋作痴:假装又聋又傻。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 5、发聋振聩: 发聋振聩fālóng-zhènkuì (1) 聩、聋:耳聋。发出巨响,让耳聋的人也能听到。喻指用言论文章使头脑糊涂,麻木不仁的人清醒过来 例 今者,吾欲与之微词,则恐不足发聋而振聩。——严复《救亡论》 英 deafening noise
  • 6、昭聋发聩: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 7、震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 8、振聋发聩: 振聋发聩zhènlóng-fākuì (1) 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英 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 9、振聋启聩:聩:耳聋。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 10、推聋妆哑:谓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 11、推聋作哑:谓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 12、推聋装哑: 推聋装哑tuīlóng-zhuāngyǎ (1) 装聋作哑,比喻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 英 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sth.;pretend to be deaf and dumb
  • 13、妆聋作哑: 1.不闻不问,假装糊涂。
  • 14、妆聋做哑:假装耳聋口哑,故意不理睬。
  • 15、装聋作哑: 装聋作哑zhuānglóng-zuòyǎ (1) 故意装成什么都不知道 英 pretend to be deaf and dumb
  • 16、装聋做哑: 1.见"装聋作哑"。
  • 17、装聋卖傻:故意装作聋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装糊涂。
  • 18、装聋装哑:假装耳聋口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 19、耳聋眼花: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20、耳聋眼瞎: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21、耳聋眼黑: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22、推聋做哑:  见“推聋妆哑 ”。
  • 23、耳聋神丹:一种药名,主治伤寒温热症愈后耳聋。
  • 24、天聋地哑:天聋地哑是文昌帝君的两个侍童,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意思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关系富贵贫贱,保密问题很重要,以免天机泄漏。
  • 25、盲聋哑教育:盲聋哑教育,一般指对盲人和聋哑人实施的教育。
  • 26、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词语解释⒈  姑公:婆婆和公公。不装傻装聋,就难当婆婆公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成语解释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27、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词语解释⒈  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成语解释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 28、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词语解释⒈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成语解释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 29、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词语解释⒈  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成语解释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聋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暗聋: 1.口哑耳聋。
  • 2、闇聋: 1.口哑耳聋。
  • 3、痴聋: 1.亦作"痴聋"。 2.又痴又聋。谓呆笨无知。
  • 4、葱聋:亦作'葱聋'。一种野羊。
  • 5、耳聋: 耳聋ěrlóng (1) 听不见声音 英 deafness
  • 6、凡聋: 平庸昏聩的人。
  • 7、盲聋:眼瞎耳聋。亦喻愚昧无知。
  • 8、蒙聋:目不见,耳不闻。喻糊里糊涂。
  • 9、顽聋:丧失听觉。比喻暗于事理。
  • 10、详聋:佯聋﹐假装耳聋。详﹐通"佯"。
  • 11、瘖聋: 哑和聋。 喻对事物不闻不问,闭目塞听。
  • 12、喑聋:聋哑。 喻人庸碌鄙陋。
  • 13、愚聋:犹蒙蔽。
  • 14、治聋:医治耳聋。古代传说社日饮酒可治耳聋。
  • 15、装聋:装作聋子。谓假装听不见。
  • 16、宋聋:不明事理,或指耳聋。
  • 17、三日聋: 见“三日耳聋 ”。
  • 18、舌敝耳聋: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19、不痴不聋: 不痴不聋bùchī-bùlóng (1) 借指故意不闻不问,装聋作哑 例 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痴不聋,不能为公 英 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 20、不瞽不聋: 见“不痴不聋 ”。
  • 21、发瞽披聋:张开瞽目,打通聋耳。犹言恢复视觉和听觉能力。
  • 22、诈瞽徉聋:犹言诈瞎装聋。
  • 23、发瞽振聋:意思是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
  • 24、借听于聋:借;借助。 借助于耳聋的人打探消息。比喻找错了求教的对象。
  • 25、警愦觉聋:发出很大的声音﹐使昏愦的人警醒﹐耳聋的人感知。比喻用语言文字等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26、醒聩震聋:犹言振聋发聩。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 27、启聩振聋:聩:耳聋。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和醒悟。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力量强大。
  • 28、不哑不聋: 不哑不聋bù yǎ bù lóng (1) 借指故意不闻不问,装聋作哑 例 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哑不聋,不能为公 英 pretend to be ignorant of
  • 29、启瞶振聋: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
  • 30、三日耳聋: 三天失去听觉。极言受震动之烈。 亦作:三日聋
  • 31、下塞上聋: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 32、眼瞎耳聋:比喻对周围情况全不了解。
  • 33、诈哑佯聋:假装哑巴聋子。指置身事外。
  • 34、诈瞎装聋:假装未看见﹐未听到。
  • 35、郑昭宋聋:后以'郑昭宋聋'比喻情况不同。
  • 36、震耳欲聋: 震耳欲聋zhèn ěr-yùlóng (1) 形容声音大到快要把耳朵震聋了的程度 例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英 deafening; make the ears tingle
  • 37、啓瞶振聋: 比喻唤醒糊涂与麻木不仁者。清 邓显鹤《邹君墓志铭》:“居德善俗,启瞶振聋,儒者之效,匪徒言説。”清 秋瑾《望海潮·送陈彦安孙多琨二姊回国》词:“仗粲花莲舌,启瞶振聋。唤起大千姊妹,一听五更鐘。”
  • 38、气虚耳聋: 是一种疾病的名称,中医认为是由年老、体弱、病后、劳碌所致。
  • 39、虚劳耳聋: 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聋组词,聋的组词,聋字怎么组词,聋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聋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聋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9个,聋字在中间的组词有29个,聋字在结尾的组词有39个。
  • 拼音lóng
  • 注音ㄌㄨㄥ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DXBF
  • 五行

基本释义

动词(1) (形声。从耳,龙声。本义:丧失听觉能力)(2) 同本义聋,无闻也。——《说文》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庄子·逍遥游》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左传·僖公二十四年》(3) 又如:聋聩(耳聋或天生的聋子。比喻愚昧无知,不明事理);聋昧(耳聋目盲);聋瞢(聋盲)。又指聋子发瞽披聋。——枚乘《七发》(4) 愚昧;不明事理郑昭, 宋聋。——《左传·宣公十四年》(5) 又如:聋言(比喻遮蔽,欺骗);聋俗(比喻愚昧无知的流俗,就如有耳而无闻);聋昧(比喻迟钝、愚昧无知)。又指不明事理的人一兴异论,群聋和之。——王安石《答曾公立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