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菩提: 菩提pútí (1) 佛教音译名,指觉悟的境界 英 梵Bodhi
- 2、菩薩: 菩萨púsà (1) 佛家语。梵语 bodhisattva 的音译,也是菩提萨埵的省略,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又译为大道心众生;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英 Bodhisattva (2) 泛指佛 英 Buddha (3) 泛指某些神 例 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儒林外史》 英 Buddhist idol (4) 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英 a kindhearted person
- 3、菩萨: [ pú sà ] : pú sà的又音。义同“菩萨pú sà”。 [ pú sa ] : 1.梵语音译词“菩提萨陲”的简称。佛教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也泛指佛和某些神。2.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 4、菩萨蛮: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子夜歌》、《重叠金》。小令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转两平韵。 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数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宋代称伊斯兰教徒为菩萨蛮,阿拉伯文的音译。
- 5、菩提树: 菩提树pútíshù (1) 印度的一种著名的榕属植物,因植株高大,寿命长和在经济用途上为虫胶的来源而著称,它与孟加拉榕的区别在于无支根 英 pipal;pipal tree;pipul;peepul;peepal
- 6、菩提子:菩提树及无患子的实,可作念佛的数珠。
- 7、菩萨鱼: 1.鱼名。即鯼鱼。
- 8、菩萨面: 1.形容慈祥的面容。
- 9、菩提心: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 10、菩提道: 成佛的道路、成佛的方法。
- 11、菩萨心肠: 菩萨心肠púsà xīncháng (1) 比喻心地仁慈 例 吾弟以恩报仇,实是菩萨心肠。——《西湖佳话·放生善迹》 英 kindhearted and merciful
- 12、菩萨低眉:像菩萨那样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 13、菩萨哥儿:女子对男子的亲昵称呼。
- 14、菩提圣果: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 15、菩萨十施:华严经卷二十一‘十无尽藏品’举出,菩萨以慈悲心而行十施,即:分减施,谓菩萨仁慈好行惠施,以美食先分与众生,其后乃食,复愿身中之八万户虫,亦普得满足。竭尽施,谓菩萨以美食、华衣等资生之具,随其所有而一切尽施,乃至于身命,亦无所吝惜。
菩中间的词语
更多>>- 1、活菩萨: 比喻心地善良,能解救别人急难的人。 比喻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 2、泥菩萨: 泥菩萨nípúsà (1) 用泥做的供人供奉的神像 英 Clay idol
- 3、边菩萨:五代边镐的诨名。参见"边和尚"。
- 4、三菩提:指三乘之人所得的菩提。
- 5、生菩萨: 1.活菩萨。喻容貌端丽。
- 6、天菩萨:也称“英雄结”。彝族男子头饰。主要流行于四川大小凉山地区。男子额前留一小撮2~3寸长方形头发,编成一至二条小辫,裹以数丈长的青、蓝布帕包头,在右前方扎成细长锥形,指向天空,以示英武,故称。源于原始的对天崇拜。
- 7、须菩提:1.梵语subhūti的音译。或译为“须浮帝”、“须扶提”、“苏部底”等。意译为“善现”、“善见”、“善吉”、“空生”等。2.对年高德劭之僧的尊称。
- 8、大菩提: 伟大的正觉。菩提即正觉的意思。
- 9、北辰菩萨:北辰,指北极星。
- 10、黄毛菩萨: 牛的别称。
- 11、地藏菩萨: 菩萨名。佛经说他受释迦佛嘱托,在弥勒出生前,自誓渡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常现身于地狱之中以救苦难。
- 12、路头菩萨:吴地所祀的五祀中之行神。亦为财神。
- 13、马明菩萨:即马头娘。
- 14、肉身菩萨:佛教语。谓即生修成的菩萨。亦为大善知识的尊称。
- 15、土地菩萨:土地神。
- 16、无上菩提:佛教语。谓最高之觉悟境界。
- 17、上行菩萨: 受佛付嘱流布《法华经》的四菩萨之一。
- 18、雨落菩提: 是一个组合形容词,取义为雨落和菩提的组合意境,即为雨滴落于菩提树上的那一刹那的明悟。形容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定位,一种领悟。
- 19、不退菩萨: 佛教术语,阿鞞跋致译为不退,不退菩萨即阿鞞跋致菩萨,于无上菩提不退转。
- 20、十善菩萨: 圆教十信位菩萨。
- 21、十地菩萨: 十地菩萨就是法云地菩萨,谓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利润,而本寂不动。
- 22、一分菩萨: 受一分戒之菩萨也。
- 23、登地菩萨: 地能载物,使物体安立在地上,水和气都不行。菩萨是一种境界。登地菩萨就是形容境界能安立在某种境界中,能保持住不变不迷不倒。
- 24、四摄菩萨: 藏传佛教用语。指摄引众生的四种菩萨。
- 25、太阳菩提:为热带的一种红褐色坚硬果实,每粒上都有一小白点,看起来好像旭日中天,本身的红褐色如同太阳之火,故名为太阳菩提。
- 26、喜见菩萨: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之略
- 27、日光菩萨:中国大乘佛教尊上大菩萨圣名尊称,是东方东方净琉璃国土无量无数菩萨众的上首大菩萨摩诃萨。
- 28、七菩提分:又称七觉支、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宝、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意法,略称七觉。乃三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
- 29、心若菩提:心如菩提一般,比喻一种心如止水的状态。
- 30、三藐三菩提: 佛教语。梵文Samyaksambodhi的音译。指佛陀所证的“等正觉”。
- 31、泥菩萨过江: 泥菩萨过江nípúsà guòjiāng (1) 迷信认为菩萨能解救苦难,可是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喻指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救别人了。又作“泥菩萨落水” 英 like a clay idol fording a river—hardly able to save oneself(let alone anyone else)
- 32、泥菩萨过河:为连自己也保不住,怎么顾得上别人。
- 33、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词语解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⒈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一译为“无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引证解释⒈ 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一译为“无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引宋 苏轼 《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曰以无所得故而得, 舍利弗 得阿罗汉道,亦曰以无所得故而得。如来与 舍利弗 若是同乎?曰:何独 舍利弗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第四二问》:“如我所言,上合佛心,我所科判,上合 阿难 原文,佛加被我, 智者大师 加被我,我疾得法华三昧,亦得普见一切色身三昧,见生蒙佛梦中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34、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 35、泥菩萨落水,自身难保: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菩组词,菩的组词,菩字怎么组词,菩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菩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菩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5个,菩字在中间的组词有35个,菩字在结尾的组词有3个。
P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