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蛇杯: 见“蛇影杯弓 ”。
  • 2、蛇鞭:蛇鞭即公蛇的生殖器官。
  • 3、蛇虫:蛇和蠹。
  • 4、蛇穿: 1.比喻匍伏穿行。
  • 5、蛇床: 1.亦作"虵床"。 2.见"蛇床"。
  • 6、蛇疮: 1.指蛇咬之伤。
  • 7、蛇胆:蛇的胆囊。可入药。
  • 8、蛇窦: 1.蛇的洞穴。形容狭窄。
  • 9、蛇蚹: 1.亦作"虵蚹"。 2.蛇脱下的皮。蚹﹐蛇腹下的横鳞。 3.有断纹的古琴。其纹与蛇蜕腹下之纹相似﹐故称。
  • 10、蛇蝮: 1.即蝮蛇。
  • 11、蛇符:蛇蜕的别名。
  • 12、蛇羹: 1.亦作"蛇羹"。 2.用蛇肉所作之羹。
  • 13、蛇弓: 1.亦作"虵弓"。 2.弓名。弓形弯曲如蛇﹐故名。
  • 14、蛇蛊: 1.传说聚百虫合置器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仅存蛇者称蛇蛊﹐极毒﹐可杀人。
  • 15、蛇含: 1.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茎倾卧。全株有伏毛。叶多为五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小花黄色﹐成聚伞花序。中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化痰之功效。主治蛇虫咬伤﹑痈肿﹑溃疡等症。又称蛇衔。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蛇含》。 2.见"蛇含石"。
  • 16、蛇虺: 泛指蛇类。亦用以比喻凶残狠毒的人。 指生女之兆。参见:占虺 、“虺蛇 、
  • 17、蛇祸: 1.亦作"蛇祸"。 2.谓由蛇引起的灾祸。
  • 18、蛇迹: 1.旧谓被毒蛇咬过而含有蛇毒的草木。
  • 19、蛇脊:比喻蜿蜒的山脊。
  • 20、蛇蛟:蛇与蛟。
  • 21、蛇筋:蛇蜕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蛇蜕》。
  • 22、蛇蓝: 1.曲节草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曲节草》。
  • 23、蛇鳞: 1.亦作"蛇鳞"。 2.蛇鱼之属。 3.形似蛇鳞;形似蛇鳞的东西。
  • 24、蛇矛:亦作'虵矛'。 古兵器名。矛之长者。
  • 25、蛇蟊:蛇与蟊。泛指毒虫。
  • 26、蛇莓:多年生匍匐草本。
  • 27、蛇米: 1.蛇床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蛇床》。参见"蛇床"。
  • 28、蛇魔:妖魔。
  • 29、蛇母: 1.传说汉高祖所斩白蛇之母。
  • 30、蛇孽: 1.蛇的妖孽。
  • 31、蛇蟠: 1.蛇盘曲。 2.像蛇盘曲貌。 3.军阵名。
  • 32、蛇婆: 即海蛇。可入药。
  • 33、蛇脐:古注辇国所产的一种花。
  • 34、蛇拳: 蛇拳shéquán (1) 拳术的一种,以模仿蛇的运动形象,融进技击为主要特点 英 snake boxing
  • 35、蛇蟺: 1.亦作"虵蟺"。 2.蛇和黄鳝。
  • 36、蛇鳝:亦作'蛇鳝'。蛇与黄鳝。
  • 37、蛇鱓:亦作“虵鱓”。蛇与黄鳝。
  • 38、蛇伸: 1.亦作"虵伸"。 2.修长舒展貌。
  • 39、蛇势: 1.形容弯曲起伏之状。
  • 40、蛇市: 1.亦作"虵市"。 2.传说中鲛人的市集。
  • 41、蛇师:蝾螈的别名。
  • 42、蛇豕:长蛇封豕。比喻贪残害人者。语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晋杜预注:"言吴贪害如蛇豕。"
  • 43、蛇鼠: 1.蛇与鼠。 2.喻失意者。
  • 44、蛇粟:蛇床的别称。
  • 45、蛇退: 1.如蛇之倒退而行。常用以喻险地难行。
  • 46、蛇蜕:蛇所脱下的表皮,作筒状薄膜,半透明,有光泽。中医用以入药,可治惊风、抽搐、癫痫等。
  • 47、蛇蜿:如蛇之蜿蜒。
  • 48、蛇委: 1.绵延曲折貌。 2.从容自得貌。
  • 49、蛇纹: 1.蛇身的花纹。
  • 50、蛇巫: 1.神话中的山名。
  • 51、蛇涎:蛇的唾液。
  • 52、蛇衔: 1.亦作"蛇衔"。 2.即蛇含。 3.谓蛇衔珠报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
  • 53、蛇蝎: 蛇蝎shéxiē (1) 比喻狠毒的人 英 snakes and scorpions—vicious people (2) 比喻狠毒 例 蛇蝎心肠 英 vicious
  • 54、蛇形: 1.亦作"虵形"。 2.如蛇曲折延长的形状。
  • 55、蛇蜒: 1.泛指蛇类。
  • 56、蛇药: 1.治蛇咬伤的药。
  • 57、蛇妖:蛇为妖孽。
  • 58、蛇医: 1.亦作"蛇医"。 2.蝾螈的别名。 3.指专治蛇咬伤的医生。
  • 59、蛇蜴: 1.蛇与蜥蜴。泛指毒虫。
  • 60、蛇蚓: 1.蛇与蚯蚓。 2.比喻书写的文字。
  • 61、蛇影: 蛇影shé yǐng (1) 杯弓蛇影。把酒杯中的弓影当成了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自惊自怕 英 extremely suspicious
  • 62、蛇缨:蛇颈之纹。
  • 63、蛇蜮:蛇与蜮。比喻祸人者。
  • 64、蛇杖:手杖;拐杖。
  • 65、蛇章: 1.古代的有蛇纹的军旗。
  • 66、蛇瘴: 1.即瘭疮。
  • 67、蛇阵:本指古代一种阵法。又称一字长蛇阵。比喻长的队伍。
  • 68、蛇脂: 1.亦作"虵脂"。 2.蛇的脂肪。比喻人的心力。
  • 69、蛇蛭: 1.亦作"虵蛭"。 2.蝮蛇类毒蛇。
  • 70、蛇珠:亦作'虵珠'。 珍珠。比喻卓越的才华。语出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蛇吐之珠。谓贱物。
  • 71、蛇祖: 1.亦作"虵祖"。 2.竹的别名。
  • 72、蛇龟: 指长寿的动物。
  • 73、蛇茄: 蛇茄shéqié (1) 一种茄子,果实为长圆柱形,末端卷曲 英 snake eggplant
  • 74、蛇藨: 蛇莓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蛇莓》。
  • 75、蛇毒:蛇的毒汁。
  • 76、蛇蚖:比喻蜿蜒的字迹。
  • 77、蛇虹:蛇状的虹。
  • 78、蛇鱼:鳗鲡鱼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鳗鲡鱼》。
  • 79、蛇行: 蛇行shéxíng (1) 全身伏地,爬行 例 蛇行匍伏 例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明·徐宏祖《游黄山记》 英 move with the body on the ground (2) 蜿蜒曲折 例 小溪蛇行,绕林而过 例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英 wriggle
  • 80、蛇酒: 1.用蛇浸的酒。
  • 81、蛇黄:矿物名。即氧化物矿物褐铁矿的结核。中医用以入药﹐有安神镇惊﹑止血定痛之功效。古人以为是生于蛇腹中之物﹐或以为是蛇蛰伏时口含之物。又称蛇含石。
  • 82、蛇角:即骨咄犀。名贵物品。可入药﹐亦可用作刀柄等。
  • 83、蛇足: 蛇足shézú (1) 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 例 若再多说两句,岂不蛇足了。——《红楼梦》 英 feet added to a snake by an ignorant artist—sth.superfluous
  • 84、蛇神:传说中人面蛇身之神。 比喻灵奇的文人。
  • 85、蛇草:旧谓蛇咬过的有毒的草。
  • 86、蛇龙: 1.亦作"蛇龙"。 2.蛇与龙。传说为造成洪水者。 3.比喻盘绕屈曲的树枝。
  • 87、蛇人: 1.以弄蛇为业的人。
  • 88、蛇鬼: 1.蛇化的鬼魅。
  • 89、蛇鳣: 1.蛇和黄鳝。
  • 90、蛇管: 蛇管shé guǎn 1.  弯卷成螺旋的管子或管子系统。 英 worm; 2.  在蒸馏中用的螺旋式冷凝集管。
  • 91、蛇变: 1.蛇妖灾异。 2.《文选.潘岳》:"忽蛇变而龙摅﹐雄霸上而高骧。"李善注:"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后以"蛇变"比喻帝王的兴起。
  • 92、蛇灵:谓灵蛇之珠。比喻卓越的才能。
  • 93、蛇门:门名。战国春申君在吴地所造。
  • 94、蛇书:如蛇状的一种书法。
  • 95、蛇解:蛇脱皮。
  • 96、蛇蛇:1.浅薄而自大貌。蛇﹐通"訑"。
  • 97、蛇甲: 1.亦作"虵甲"。 2.泛指蛇虫之类。
  • 98、蛇伏: 1.像蛇一样身体贴地爬行。
  • 99、蛇谷: 1.传说中的谷名。
  • 100、蛇精:传说蛇化的妖精。

蛇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马蛇菜:方言。马齿苋。
  • 2、蚺蛇胆: 1.亦作"蚦蛇胆"。 2.见"蚺蛇胆"。
  • 3、三蛇羹:广东名菜。以三种毒蛇肉制成的羹。
  • 4、灵蛇髻: 1.一种样式新颖﹑不断变化的发髻。
  • 5、灵蛇珠:相传春秋时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使人以药傅之﹐蛇乃能走。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后以"灵蛇珠"喻锦绣文才。
  • 6、龙蛇年: 旧指凶岁。
  • 7、龙蛇蟠: 喻豪杰之士隐伏待时。
  • 8、蚺蛇藤: 1.缚蚺蛇用的藤。
  • 9、食蛇鼠:鼠之一种。能吃蛇。
  • 10、大蛇薙: 全名为“里百八式 大蛇薙”。
  • 11、水蛇腰:指细长而腰部略弯的身材。多形容女子。
  • 12、长蛇阵: 长蛇阵chángshézhèn (1) 古代战术用语,指作战队伍排列成长蛇一样的阵容 英 sna1 battle array
  • 13、龙蛇阵: 兵阵名。
  • 14、画蛇足: ◎画蛇足huà shé zú
  • 15、呷蛇龟: 龟的一种,能吃蛇。又名摄龟。
  • 16、龙蛇歌: 古歌名。
  • 17、龙蛇火: 指寒食节灶火。旧时为悼念春秋·晋·介子推于寒食禁火。
  • 18、白蛇传:戏曲传统剧目。叙蛇仙白娘子(白素贞)与许仙结为夫妻,法海和尚几次从中破坏,最后白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白娘子故事,宋代已在民间略具雏形,明代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载《警世通言》)已与今本基本相同,明清有传奇剧本《雷峰塔》,弹词有《义妖传》。近代许多剧种有此剧目,整理本多表现反封建的主题思想。
  • 19、天蛇头: 病名。即手中指或其他手指头所生结毒,焮肿赤痛,或剧烈跳痛。
  • 20、猿扳蛇折: 极言山路高峻曲折,难以攀登。
  • 21、杯弓蛇影: 杯弓蛇影bēigōng-shéyǐng (1) 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记载,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英 extremely suspicious;have imaginary fears as one who mistakes the reflection of a bow in the wine cup for the shadow of a snake
  • 22、杯中蛇影: 杯中蛇影bēi zhōng shé yǐng (1) 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记载,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后用“杯中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英 extremely suspicious;have imaginary fears as one who mistakes the reflection of a bow in the wine cup for the shadow of a snake
  • 23、杯影蛇弓: 杯影蛇弓bēi yǐng shé gōng (1) 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记载,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后用“杯影蛇弓”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英 extremely suspicious;have imaginary fears as one who mistakes the reflection of a bow in the wine cup for the shadow of a snake
  • 24、杯蛇鬼车: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 25、杯蛇幻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 26、弓杯蛇影: 《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 读这一故事要注意乐广问及朋友久别不复来的原因是:“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 27、壁间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 28、龙蛇不辨: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29、捕蛇者说: 散文篇名。唐代柳宗元作。记述永州(今湖南零陵)蒋某以捕蛇为业,虽有生命危险,但因捕蛇无赋税征收之苦,仍自愿继续下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发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感慨。
  • 30、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 31、打草蛇惊: 打草蛇惊dǎ cǎo shé jīng (1) 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作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 例 空自去打草蛇惊,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水浒传》 英 beat the grass and frighten away the snake;(fig) 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 32、蝉蜕蛇解:如蝉脱壳﹐如龙蛇换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后世道教多以指羽化成仙。
  • 33、春蛇秋蚓: 见“春蚓秋蛇 ”。
  • 34、斗折蛇行:形容道路﹑河流等曲折蜿蜒。
  • 35、长蛇封豕: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 36、蜩腹蛇蚹: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 37、枭蛇鬼怪:比喻丑恶之徒。
  • 38、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huàshé-tiānzú
  • 39、画蛇著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 40、龙蛇混杂: 喻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
  • 41、鲸吞蛇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 42、鯨吞蛇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 43、惊蛇入草: 形容书法活泼有力。
  • 44、佛口蛇心:像佛一样的嘴,像蛇一样的心。比喻话虽说得好听而心肠却极其狠毒。
  • 45、佛心蛇口:比喻话虽狠毒,心肠却善良。
  • 46、丈八蛇矛:矛名,古代兵器。
  • 47、毒蛇猛兽:①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②指凶狠歹毒的人或残暴者。
  • 48、牛鬼蛇神: 牛鬼蛇神niúguǐ-shéshén (1) 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指虚幻怪诞,后比喻形形色色的丑恶东西或坏人 英 bad elements
  • 49、握蛇骑虎:北魏高祖崩于行宫,彭城王元勰等为防不测,密不讣闻,诏征世宗会驾。灵柩至鲁阳,乃发丧行服。时咸阳王禧疑勰有异谋,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元勰恨之,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元勰的字)握蛇骑虎,不觉艰难。"见《魏书.彭城王勰传》。后以"握蛇骑虎"喻身处险境。
  • 50、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 51、三蛇七鼠: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 52、龙鬼蛇神: 喻奇诡怪僻。
  • 53、龙蛇之诗: 见“龙蛇之章 ”。
  • 54、豕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
  • 55、贪蛇忘尾: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 56、为蛇添足: 1.见"为蛇画足"。
  • 57、一蛇吞象: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 58、巴蛇吞象:比喻贪心极大,不知满足。
  • 59、蜿蜒蛇行:像蛇爬行一样弯弯曲曲地向前延伸。
  • 60、委委蛇蛇: 见“委委佗佗 ”。
  • 61、龙蛇飞舞: 见“龙蛇飞动 ”。
  • 62、膝语蛇行: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 63、行行蛇蚓: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 64、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yǐnshéchūdòng (1) 比喻引诱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英 draw snake out of its hole
  • 65、斩蛇逐鹿:  比喻消灭敌人,争夺天下。 参见:斩蛇 、“逐鹿 、
  • 66、龙蛇之章: 即龙蛇歌。 亦作:龙蛇之诗
  • 67、灵蛇之珠: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68、龙头蛇尾: ◎龙头蛇尾lóngtóu-shéwěi 现多作“虎头蛇尾”
  • 69、龙蛇飞动: 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亦作:龙蛇飞舞
  • 70、画蛇着足: 见“画蛇添足 ”。
  • 71、虎头蛇尾: 虎头蛇尾hǔtóu-shéwěi (1) 装着虎头,拖着蛇尾。比喻为人诡诈,言行不一 例 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不是我节外生枝,囊里盛锥,谁著你夺人爱女,逞己风流,被咱都知。——《元曲选·李逵负荆》 英 in like a lion,out like a lamb (2)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例 抒情作品中的思想性往往虎头蛇尾 英 top-heavy;fine start and poor finish
  • 72、三蛇九鼠:汉语俗语,出自《五灯会元》卷十九,比喻为害庄稼的东西很多。
  • 73、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 74、为蛇画足:《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为蛇画足"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 75、笔走蛇龙: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 76、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 77、两头蛇数: 如果把自然数1添加在任意一个自然数N的首尾两端,变成两头数字都是1的自然数1N1,则这个数就叫做自然数N的“两头蛇数”,例如:25的两头蛇数是1251,36的两头蛇数是1361,等等。与之相似的神奇的数还有“中空数”等。
  • 78、短小蛇根:短小蛇根为茜草科植物短小蛇根草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 79、打蛇打七寸: 打蛇打七寸dǎ shé dǎ qīcùn (1) 比喻做事把握住关键,才能取得成功 英 to touch somebody's tender spot;to hit somebody where it hurts
  • 80、打蛇随棍上: 借助有利时机,捞点好处。
  • 81、握灵蛇之珠: 1.相传古时隋侯见一大蛇伤断,即以药敷之。后蛇从江中衔出一大珠报之。因称其珠曰隋珠或蛇珠。见《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后以"握灵蛇之珠"喻具有非凡的才华。
  • 82、一年被蛇咬: 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
  • 83、一朝被蛇咬: 比喻遭过一次伤害以后就害怕遇到同样或类似的事物或事件。
  • 84、一字长蛇阵: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 泛指排成长行的人或物。
  • 85、塍蛇无足而飞:比喻用心专一,必然成功。
  • 86、呼蛇容易遣蛇难: 1.比喻恶人进门,不易打发。
  • 87、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的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 88、贪心不足蛇吞象: 其实‘贪心不足蛇吞象’指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一个传说,其大意是:从前有一个很穷的人救了一条蛇的命,蛇为了报答他的救命之恩,于是就让这个人提出要求,满足他的愿望。这个人一开始只要求简单的衣食,蛇都满足了他的愿望,后来慢慢的贪欲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满足了他。一直到他做了宰相,还不满足,还要求做皇帝。蛇此时终于明了,人的贪心是永无止境的,于是一口就把这个人吞吃掉了。所以,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故此,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传说。后来有人把宰相的‘相’写成了大象的‘象’从而演化出‘人心不足蛇吞象’接着有人把‘人心’直接改为了贴切的‘贪心’也就有了‘贪心不足蛇吞象’
  • 89、人心不足蛇吞相: 一个人太过贪婪,想取蛇的心肝,结果被蛇吃了。比喻人如果贪心过重,最后将没有好下场。
  • 90、灵蛇之珠,荆山之玉: 词语解释⒈  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91、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词语解释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fù shé shì shǒu,zhuàng shì j ]⒈  比喻面临危急,当弃小以全大。语本《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于身也。”引证解释⒈  亦省作“蝮螫解腕”。引语本《史记·田儋列传》:“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何者?为害於身也。”《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帝梦手持刀自割落十指,恶之,告 徽 及 杨侃,徽 曰:‘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割指亦是其类,乃吉祥也。’”元 王恽 《双庙怀古》诗:“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虽危所保大,如蝮螫解腕。”
  • 92、为虺弗摧,为蛇若何: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 93、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词语解释⒈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94、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词语解释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cǎo suǒ ]⒈  俗谚。被蛇咬以后见草绳亦惧。比喻一次遭殃,终有余悸。引证解释⒈  俗谚。被蛇咬以后见草绳亦惧。比喻一次遭殃,终有余悸。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説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亦作“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史超 《擒匪记》:“你别错会了意,不瞒你说,他老人家是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国语辞典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yī nián bèi shé yǎo sān nián pà cǎo suǒ ]⒈  比喻曾遭受挫折,后遇类似事件就变得胆小。也作「一度被蛇咬,怕见断井索」。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
  • 95、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词语解释一年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yì nián bèi shé yǎo,sān nián pà jǐng shéng ]⒈  见“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引证解释⒈  见“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96、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词语解释⒈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97、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词语解释⒈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98、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 一夜被蛇咬,十日怕麻绳是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99、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遭过一次挫折以后就变得胆小怕事
  • 100、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蛇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 2、杯蛇:亦作"杯弓蛇影"。
  • 3、奔蛇: 1.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 2.形容曲折。
  • 4、蝉蛇:鳝鱼。蝉﹐通"鳝"。
  • 5、赤蛇:赤色的蛇。古代以为祥瑞之物。
  • 6、虫蛇: 1.泛指蛇和其他虫类。 2.喻指异族异类的人。 3.谓虫蛇纠曲之状。比喻曲折钩连的书法。
  • 7、断蛇:斩蛇。指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事。 剑名。
  • 8、珥蛇:文明史以前的中国先民,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实在不高,当时还没有发明出剪子等特制的工具来处理自己的头发。
  • 9、飞蛇:传说中会飞的蛇。
  • 10、蝠蛇:即蝮蛇。
  • 11、蝮蛇:也叫草上飞、土公蛇。爬行动物。头三角形,背灰褐色,两侧各有一行黑褐色圆斑。有毒牙。生活在山野或平原,捕食老鼠和其他小动物。
  • 12、弓蛇:汉应劭的祖父应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诣见主簿杜宣,赐酒,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酒后便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郴知其事,于故处设酒,杯中复有蛇。谓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即愈。事见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后因以"弓蛇"指人对事物的错觉。
  • 13、钩蛇: 1.传说中的一种钩食人畜的怪蛇。
  • 14、黑蛇:黑色的蛇。 比喻铁杖。
  • 15、化蛇:古神话中的怪嘼。
  • 16、画蛇: 1.绘画蛇的形象。 2.指墙上的雕弓映照在酒杯中而形成的弯曲的影子。因形似蛇,故称。多用作武臣卧疾或赋闲之典。
  • 17、环蛇: 环蛇huánshé (1) 环蛇属( Bungarus )的几种生有鲜明圈环,虽不爱寻衅但却极毒的夜行性眼镜蛇型蛇的任一种,土生于东亚及其附近岛屿上,常出现于耕地和居民点附近,特别爱吃其他种蛇。著名的两种环蛇是金环蛇( B.fasciatus )和银环蛇(B.multicinctus),中国南方各省都有 英 krait
  • 18、黄蛇: 1.黄色的蛇。 2.传说故事中铜剑所变的蛇。
  • 19、虺蛇:虺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
  • 20、蛟蛇:蛟与蛇。 喻字迹。
  • 21、蝰蛇: 蝰蛇kuíshé (1) 蝰蛇科一种有毒蛇类,有时也指与之极近缘的响尾蛇科(Crotalidae)的蛇类 英 viper
  • 22、鳞蛇: 巨蟒名。
  • 23、灵蛇: 见'灵蛇'。
  • 24、龙蛇: 龙蛇lóngshé (1) 比喻非常的人物 英 dragons and snakes
  • 25、盲蛇: 盲蛇,又称钩盲蛇,为台湾地区所产蛇类中体形最小,体长不超过20公分,呈圆筒状,形似蚯蚓,故又称"蚯蚓蛇"。头小呈半圆形,与颈不易区分,眼睛极小且退化成感光眼点呈黑点状。鼻鳞有一沟将鼻鳞分成前后两半。体鳞20列。尾部短而呈钝形。全身大致为黑褐色或褐色。
  • 26、鸣蛇: 1.见"鸣蛇"。
  • 27、殴蛇: 1.春秋鲁国地名。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 28、盘蛇:盘绕曲折貌。
  • 29、蟠蛇: 1.亦作"蟠蛇"。 2.盘曲的蛇。
  • 30、烹蛇: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十载:元嘉中,广州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汤始热,便闻林中如风雨声。须臾,有一蛇大十围,长四五丈,径来汤中衔卵去,三人无几皆死。后因以"烹蛇"为典,谓其事会招来祸殃。
  • 31、朋蛇:凶残的异兽的雏形。
  • 32、蕲蛇:蛇的一种,以产于 湖北蕲春(旧 蕲州)而得名。又名白花蛇。可制药。
  • 33、蛐蛇:方言。即蛐蟮。
  • 34、蚺蛇: ◎蚺蛇ránshé 见“蟒蛇”
  • 35、髯蛇: 《淮南子•精神训》:“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 岭南所产大蛇。可入药。
  • 36、蠕蛇: 1.亦作"蝡蛇"。 2.传说中的蛇名。
  • 37、射蛇:指南朝宋武帝刘裕称帝前射伤蛇王的传说。
  • 38、双蛇: 1.《后汉书.方术传下.许曼》﹕"曼少传峻学。桓帝时﹐陇西太守冯绲始拜郡﹐开绶笥﹐有两赤蛇分南北走。绲令曼筮之。卦成﹐曼曰﹕'三岁之后﹐君当为边将﹐官有东名﹐当东北行三千里。复五年﹐更为大将军﹐南征。'"后以"双蛇"指结印钮的两根绶带。
  • 39、睡蛇:喻烦恼困扰﹑心绪不宁的精神状态。
  • 40、腾蛇:亦作“腾虵”。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 星名。 旧时相面的人称口角的直纹为腾蛇。 《汉书·周勃传》“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 清王先谦补注:“《麻衣神异赋》云:‘法令入口, 邓通饿死野人家,腾蛇锁脣, 梁武饥亡臺城上。’注:‘法令者,口边纹也。腾蛇,即法令纹也。
  • 41、螣蛇: 螣蛇téngshé (1) 也作“腾蛇”。古书上说的能飞的蛇 英 winged snake
  • 42、铁蛇: 1.比喻铁鞭。
  • 43、逶蛇: 逶蛇wēi shé (1) 蜿蜒曲折;拐来拐去 例 山路逶蛇 例 匍匐逶蛇。——《文选·刘峻·广绝交论》 例 逶蛇退食。——《后汉书·杨秉传》 英 winding;meandering
  • 44、委蛇: 委蛇wēiyí (1) 见“逶迤” 英 winding
  • 45、蜲蛇: 1.亦作"蜲"。 2.形容歌声回旋曲折。 3.形容舞步邪行﹑曲行。 4.形容山川绵延曲折。 5.形容龙蛇等曲折前进。 6.神话传说中的蛇名。传说见之者可以成霸业。
  • 46、握蛇: 见“握灵蛇之珠 ”。
  • 47、锡蛇: 1.银蛇的别名。中医用为解毒药。
  • 48、熊蛇:谓生男或生女。
  • 49、修蛇: 1.亦作"修虵"。 2.长蛇,大蛇。常比喻坏人。
  • 50、脩蛇:亦作'修虵'。 长蛇,大蛇。常比喻坏人。
  • 51、玄蛇: 一种大蟒。
  • 52、盐蛇:方言。壁虎的别称。
  • 53、疑蛇: 1.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杜宣饮于上司应郴家﹐"北壁有悬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杜甚恶之﹐但不敢不饮。回家即病﹐久治不愈。应知之﹐即招杜"于故处设酒﹐杯中故复有蛇"。经应说明﹐杜意遂释﹐病顿愈。亦见《晋书.乐广传》﹐谓乐宴客事。后以"疑蛇"谓因疑虑而引起的误解。
  • 54、蜴蛇: 1.南方产的一种小蛇。可入药。
  • 55、斩蛇:汉刘邦起事前曾醉行泽中﹐遇大蛇当道﹐乃拔剑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用以为典。
  • 56、龟蛇: 龟和蛇。古人常将此二物绘于旗上,以为能消灾避害。 神名。即玄武。 龟山和蛇山的并称。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 57、埋蛇:汉刘向《新序.杂事一》:"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后以"埋蛇"为善行仁爱之典。
  • 58、毒蛇: 毒蛇dúshé (1) 体内有毒腺的蛇,能使被咬的人畜中毒,如蝮蛇、眼镜蛇 英 poisonous snake;viper
  • 59、蚖蛇:亦作'蚖虵'。土虺蛇。亦泛指毒蛇。 旧说生女之兆。语本《诗.小雅.斯干》:'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 60、虾蛇: 1.水母的别名。
  • 61、白蛇:亦作'白虵'。白色的蛇。 剑名。
  • 62、长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名。 泛指大蛇。 喻指贪残凶暴者。参见“封豕长蛇”。 古杂戏的一种。 指长江。
  • 63、丹蛇: 赤色的长蛇。古代诗文中多用于描述炎旱苦热。
  • 64、石蛇: 1.修堰时用若干竹笼置石,投水中以遏流,其形蜿蜒如蛇,因称。 2.一种化石。
  • 65、斗蛇:典出《左传.庄公十四年》:"初,内蛇与外蛇斗于郑南门中,内蛇死。六年而厉公入。"后遂以"斗蛇"喻国家内乱。
  • 66、海蛇: 爬行动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毒蛇。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体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主要以鱼为食。肉可食并可入药,皮可制革或做琴膜。
  • 67、惊蛇:喻笔墨飞舞。
  • 68、緑蛇: 1.亦作"緑虵"。 2.绿色的蛇。传说中有一种灵蛇为绿色。汉末甄后入魏宫,宫庭有一绿蛇,口中恒有赤珠若梧子,不伤人。后每梳妆,蛇则盘结为髻形于前。后异之,因效而为髻,巧夺天工,故后髻每日不同,号为灵蛇髻。见《说郛》卷三一引《采兰杂志》。 3.古代传说中的骏马名。
  • 69、蟒蛇:动物名。爬虫纲有鳞目蛇亚目。
  • 70、青蛇: 1.亦作"青虵"。 2.青色的蛇。 3.古宝剑名。亦泛指剑。
  • 71、神蛇: 1.亦作"神虵"。 2.具有灵性的蛇。古代神话﹑传说认为蛇有灵性,能自身断而复续,且能兴云致雨,故以神称之。
  • 72、水蛇: 生活于水中的蛇。
  • 73、素蛇:白蛇。特指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白帝子。
  • 74、金蛇:亦作'金虵'。 金制的蛇。蛇类之一种。体色金黄﹐故称。 比喻雷电之光。
  • 75、人蛇: 词语解释人蛇[ rén shé ]⒈  方言。偷渡的人。因有些偷渡者像蛇一样屈着身子藏在甲板里乘船偷渡,故有此称。国语辞典人蛇[ rén shé ]⒈  偷渡者。例如:「有些渔船船主受惑于暴利,将船改装后,就干起蛇头,专门载运人蛇,搞偷渡。」英语illegal immigrant
  • 76、天蛇: 1.星名﹐即腾蛇星。 2.毒虫名。
  • 77、象蛇:古代传说中的鸟名。一体而具雌雄。
  • 78、银蛇:蛇类之一种。 比喻蜿蜒的雪山。
  • 79、遗蛇: 1.同"逶迤"。 2.斜行;曲折前进。
  • 80、竹蛇: 1.即竹根蛇。
  • 81、五蛇: 喻指春秋时辅佐晋文公的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介子推五臣。
  • 82、王蛇:蟒蛇。一种无毒的大蛇。
  • 83、文蛇: 1.文彩斑烂的大蛇。
  • 84、四蛇:  佛教语。佛家把地、水、火、风喻为四条毒蛇。
  • 85、四蛇:  佛教语。佛家把地、水、火、风喻为四条毒蛇。
  • 86、褰鼻蛇: 1.白花蛇的别名。
  • 87、常山蛇: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首尾互相救应的蛇。后因以喻首尾相顾的阵势。
  • 88、赤练蛇:1.蛇的其中一种。背部黑绿色,有赤色条纹和斑点,无毒,但性凶猛。2.比喻邪恶的人。
  • 89、黄颔蛇: 蛇名。
  • 90、黑花蛇: 乌蛇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二•乌蛇》。
  • 91、恒山蛇:即常山蛇。古代传说指首尾相应之蛇,常用以喻首尾相应的阵法。
  • 92、黄喉蛇: 1.见"黄颔蛇"。
  • 93、金环蛇: 1.毒蛇的一种。头颈部的背面黑色﹐全身有黑色和黄色相间环带﹐毒性大﹐吃小动物。
  • 94、土虺蛇: 亦称“土骨蛇”。
  • 95、活褥蛇: 1.亦作"活褥虵"。 2.一种能捕鼠的蛇。
  • 96、眼镜蛇: 眼镜蛇yǎnjìngshé (1) 毒蛇的一种,颈部很粗,上面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环状斑纹,发怒时头部昂起,颈部膨大,上面的斑纹像一副眼镜。毒性很大。吃小动物。产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英 cobra;elapid
  • 97、烂死蛇:比喻纠缠在身的累赘。
  • 98、两头蛇: 蛇之一种。无毒,尾圆钝,骤看颇像头,且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故名。古人传说见之者死。
  • 99、赤楝蛇:1.蛇的其中一种。背部黑绿色,有赤色条纹和斑点,无毒,但性凶猛。2.比喻邪恶的人。
  • 100、赤縺蛇:1.蛇的其中一种。背部黑绿色,有赤色条纹和斑点,无毒,但性凶猛。2.比喻邪恶的人。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蛇组词,蛇的组词,蛇字怎么组词,蛇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蛇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蛇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94个,蛇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02个,蛇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54个。
  • 拼音shé,yí
  • 注音ㄕㄜˊ,ㄧ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JPXN
  • 五行

基本释义

shé名词(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2) 同本义蛇,它或从虫。——《说文》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4) 象征国君、君子等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如:蛇年(即巳年)形容词(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2) 另见yíyí(1) ——见“委蛇”(wēiyí)(2) 另见sh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