衅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衅弊:指缺失,弊端。
- 2、衅鬯:古代丧礼中涂尸的香酒。
- 3、衅讐:仇隙。唐李白 《古风》之十八:“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黄犬空嘆息, 緑珠 成衅讐。” 清吴敏树 《黄特轩传》:“故凡为团兵者,必其乡之人,适然与贼角,有衅讐而后可用也。”
- 4、衅雠:仇隙。
- 5、衅秽:过失,秽行。
- 6、衅祸:祸乱。
- 7、衅洁:古人为祓除秽恶,涂香于身而后入浴以示洁。
- 8、衅厩:涂牲血于新修治的马厩。
- 9、衅咎:过失,罪过。
- 10、衅累:谓祸患或事端的牵连。
- 11、衅沐:本谓用芳香的草涂身后沐浴以去除秽恶。引申指认真研究,取精用宏。
- 12、衅孽: 1.祸害。 2.借指病害。
- 13、衅愆:犹衅咎。
- 14、衅辱:谓蒙祸受辱。
- 15、衅社:杀牲取血以祭社神。
- 16、衅眚:过失。
- 17、衅尸:古代丧礼以鬯酒涂尸,谓之"衅尸"。
- 18、衅隙: 衅隙xìnxì (1) 裂缝。引申为意见不合,感情有裂痕 英 enmity
- 19、衅隟:衅隙。
- 20、衅阋:兄弟相争于内。
- 21、衅钟:亦作'衅钟'。 古代杀牲以血涂钟行祭。
- 22、衅鼓: 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 23、衅端: 衅端xìnduān (1) 争端;事端 例 彼无间隙,而自启衅端,就使克之,后患愈重。——《新编五代史平话》 英 a cause for a quarrel or dispute
- 24、衅故:罪情,罪行。
- 25、衅兆:犹征兆。事情发生之前的迹象。
- 26、衅逆:叛乱。
- 27、衅浴:用芳香的草药涂身(或熏身)并以和汤沐浴洁身。
- 28、衅会:有隙可乘的时机。
- 29、衅难:犹言仇隙。
- 30、衅恶: 1.犹罪恶。
- 31、衅首:祸乱之首。
- 32、衅情:罪情,罪恶的用心。
- 33、衅勇:犹奋勇。
- 34、衅龟: 古代的一种祭祀。杀牲以血涂龟。
- 35、衅过:过失;罪。
- 36、衅主:古代杀牲以血涂随军的迁庙之主与社主。
- 37、衅闻罕漫:不明貌。
- 38、衅起萧墙: 亦作“衅发萧墙 ”。犹祸起萧墙。谓祸乱发生于内部。
- 39、衅发萧墙: 见“衅起萧墙 ”。
- 40、衅稔恶盈:犹言罪大恶极。
- 41、衅面吞炭:谓毁容变声。表示蓄志报仇。
衅中间的词语
更多>>- 1、疮巨衅深:犹创巨痛深。
- 2、观衅伺隙:衅:事端。伺:伺机,等待。隙:漏洞,破绽。观察对方的破绽,等待机会进攻。
- 3、三衅三沐:衅:以香涂身。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 4、寻衅闹事: 衅嫌隙,争端。寻找嫌隙,制造事端。
- 5、三衅三浴:再三熏香﹑沐浴。表示待以优礼,对人尊重。浴,或作'沐'。表示郑重其事。
- 6、寻衅滋事: 寻衅滋事是指行为人结伙斗殴的、追逐、拦截他人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其他寻衅滋事的行为。
- 7、祸结衅深:衅:事端。祸患和事故接连不断,灾难深重
- 8、观衅而动:衅:缝隙,裂痕。瞄准敌人的空隙进行进攻
- 9、恶盈衅满: 罪恶和祸害都达到极点,已到末日。
衅结尾的词语
更多- 1、抱衅: 1.亦作"抱舋"。 2.处于嫌疑危难之中;负罪。
- 2、变衅: 1.发生变乱的事端或征兆。
- 3、兵衅: 兵衅bīngxìn (1) 战争的争端 例 挑起兵衅 英 conflict
- 4、猜衅: 因猜疑而生嫌隙。
- 5、雠衅:怨仇﹐仇恨。
- 6、疵衅: 1.缺点;过失。 2.嫌隙﹐争端。
- 7、待衅:窥伺瑕隙。
- 8、敌衅: 敌人的挑衅。
- 9、犯衅: 犹犯罪。
- 10、奋衅: 1.见"奋舋"。
- 11、构衅:构成衅隙;结怨。
- 12、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
- 13、痕衅: 1.玉石或器皿的裂纹。
- 14、秽衅: 1.谓品德污浊而有瑕隙。
- 15、祸衅: 1.犹祸隙。
- 16、奸衅: 1.亦作"奸衅"。 2.奸言与嫌隙。 3.指奸诈不轨的事端。
- 17、咎衅: 1.亦作"咎舋"。 2.罪过。
- 18、狂衅: 大罪。
- 19、窥衅:窥伺瑕隙。
- 20、颣衅:缺点;毛病。
- 21、末衅: 1.后来的过失。
- 22、畔衅:边界争端。
- 23、启衅:引发嫌隙;挑起争端。
- 24、啓衅:引发嫌隙;挑起争端。明张敬修 等《文忠公行实》:“太师復以书抵 王公 曰:今之议者,皆谓和戎示弱,开市启衅,此殆不然。”《明史·梁震传》:“ 震 曰:‘凡启衅者,谓寇不扰边,我横挑邀功也。今数深入,乃不思一挫之耶?’”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中国 在 满清 政府统治下,即使不因鸦片启衅,迟早也要被出卖,沦为半殖民地。”
- 25、愆衅: 1.过错。
- 26、让衅: 1.向对方的挑衅作出让步。
- 27、稔衅: 1.酿成争端。
- 28、挑衅: 寻衅生事,蓄意引起争斗。
- 29、瑕衅:①可乘之机;嫌隙:李斯入秦,因以瑕衅以成事业|彼此未忘瑕衅。②过失:瑕衅屡彰,罪当万死。
- 30、险衅:亦作'险舋'。艰难祸患。
- 31、嫌衅: 1.亦作"嫌舋"。 2.犹嫌隙。
- 32、销衅: 1.消除争端。
- 33、边衅: 边衅biānxìn (1) 边界上的冲突 例 制造边衅 英 conflict on the border
- 34、臧衅: 贪赃的嫌疑。
- 35、乘衅:利用机会,趁空子。
- 36、伺衅: 亦作“伺舋”。
- 37、隋衅:谓杀牲荐血以祭祀。
- 38、发衅:挑起争端。
- 39、负衅: 1.亦作"负舋"。 2.犹负罪;获罪。
- 40、贾衅:招致事端。
- 41、过衅:犹罪过。
- 42、开衅: 1.引起争端。后多指挑起战争。
- 43、内衅:内部的嫌隙﹑争端。
- 44、疑衅:因疑忌而致争端。
- 45、起衅:亦作“起衅”。挑起事端;寻衅。见“起衅”。
- 46、三衅:谓三瑕隙。
- 47、宿衅:往昔的嫌隙。
- 48、外衅:指与外国的争端。
- 49、亡衅:逃亡的征兆。
- 50、闲衅: 1.亦作"闲舋"。亦作"间衅"。 2.伺隙;乘隙。
- 51、寻衅: 寻衅xúnxìn (1) 寻隙挑衅 英 bite the thumb at;provoke a quarrel
- 52、婴衅:获罪。
- 53、忧衅:忧患之端。
- 54、有衅: 1.谓有可乘之机。 2.有缺失。 3.有嫌隙﹐有怨恨。
- 55、余衅:谓其他罪行。
- 56、灾衅: 1.亦作"灾舋"。 2.祸端。
- 57、造衅:制造事端。
- 58、战衅: 引起战争的事端。
- 59、肇衅:亦作“肇衅”。启衅,挑起争端。见“肇衅”。
- 60、中衅: 内部的嫌隙、争端。
- 61、罪衅:罪行;过恶。
- 62、作衅: 制造事端。
- 63、冤衅:仇隙。
- 64、兆衅:烧灼甲骨所生的裂纹
- 65、防微杜衅:犹言防微杜渐。
- 66、抉瑕摘衅:谓刻意挑剔缺点毛病。
- 67、抉瑕擿衅: 《后汉书·陈元传》:“遗脱纤微,指为大尤,抉瑕擿衅,掩其弘美,所谓‘小辩破言,小言破道’者也。 【注音】jué xiá tì xìn【注释】抉:挑出;瑕:玉上的斑点;擿:挑;衅:破绽。寻求缺点、毛病,故意挑剔。【出处】《后汉书·陈元传》:“遗脱纤微,指为大尤,抉瑕擿衅,掩其弘美,所谓‘小辩破言,小言破道’者也。
- 68、一篑之衅:衅:事端,征兆。比喻极小的事端。
- 69、复餗之衅: 复餗之衅出处是《晋书·蔡谟传》,用法是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70、覆餗之衅: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
- 71、贪功起衅:贪求事功而挑起争端。
- 72、三浴三衅:再三熏香﹑沐浴。表示待以优礼,对人尊重。浴,或作'沐'。表示郑重其事。
- 拼音xìn
- 注音ㄒㄧㄣˋ
- 笔划11
- 繁体釁
- 五笔TLUF
- 五行金
基本释义
动词(1) (会意。从爨省,爨(cuàn),灶。从酉(yǒu),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2) 同本义釁,血祭也。——《说文》隋衅。——《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大师掌衅祈号祝。——《周礼·小祝》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车甲衅而藏之府库。——《礼记·乐记》将以衅钟。——《孟子》衅鼓旗甲兵。——《吕氏春秋·慎大》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缚之,杀以衅鼓。——《韩非子》(3) 又如: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杀牲取血以祭社神);衅鼓(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4) 涂比至,三衅、三浴之。——《国语》。韦昭注:“以香涂身曰衅。”(5) 又如:衅尸(古代丧礼以鬯酒涂尸);衅浴(用芳香涂身后沐浴以除秽恶。引申为认真研究,用精取宏);衅鬯(涂尸的香酒)名词(1) 缝隙;裂痕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 孔颖达疏:“衅是间隙之名。今人谓瓦裂龟裂皆为衅。”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后汉书·律历志上》(2) 又如:衅会(有衅可乘的时机)(3) 祸患;祸乱夫功全则誉显,业谢则衅生。——《后汉书》(4) 又如:衅首(祸乱之首);衅逆(叛乱);衅辱(蒙祸受辱);衅累(祸患与事端的牵连);衅祸(祸乱)(5) 罪过衅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通志》(6) 又如:衅情(罪情,罪恶的用心);衅恶(罪恶);衅稔恶盈(罪大恶极);衅故(罪情,罪行)(7) 过失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左传·庄公十四年》(8) 又如:衅咎(过失,罪过);衅眚(过失);衅过(过失,罪);衅弊(缺失,弊端)(9) 争端。引起争执的事端想此事大半衅由姚婆,毒谋出于 方贼,今已父子并诛,斩草除根,大仇已报,余人无罪,不可妄及。——《石点头》(10) 又如:边衅;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寻衅(11) 征兆近览刘氏倾覆之衅。——《三国志》(12) 又如:衅兆(征兆) [查看更多]
X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