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开头的词语
更多- 1、衆宾:1. 古代乡饮酒礼中一般的宾客。《仪礼·乡饮酒礼》:“众宾之席,皆不属焉。”《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 汉郑玄 注:“宾介,处士之贤者……贤者为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众宾。” 宋欧阳修 《吉州学记》:“然后乐学之道成,而得时从先生耆老,席於众宾之后。” 清夏炘 《学礼管释·释乡饮酒义》:“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从之。至於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贵贱之义别矣。” 2. 众多的客人。《后汉书·郭太传》:“ 林宗 唯与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唐李白 《猛虎行》:“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清林嗣环 《<秋声诗>自序》:“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讌……众宾团坐。”
- 2、衆雏:1.众多幼小的鸟。 汉祢衡 《鹦鹉赋》:“匪餘年之足惜,慜众雏之无知。” 三国魏曹植 《鹦鹉赋》:“岂余身之足惜,怜众鶵之未飞。”2.借指诸稚子。 唐权德舆 《中书送敕赐斋馔戏酬》诗:“遥知大宫膳,应与众雏嬉。” 唐杜甫 《彭衙行》:“众雏烂熳睡,唤起霑盘飱。”
- 3、衆觌:众人眼前。明刘基 《郁离子·麋鹿》:“今以百尺梢云之木,不生於穷崖絶谷人跡不到之地,而挺然於众覿,而又曰有伏苓焉,有琥珀焉,吾知其戕不久矣。”
- 4、衆鬭:聚众殴斗。
- 5、衆芳: 1.草木的香气。 2.百花。 3.比喻各种贤能的人。 4.比喻一般的人。
- 6、衆患:众多的迫害和困厄。
- 7、衆讙:众人的议论或喧哗。《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养名显行,以息众讙。” 颜师古 注:“讙,譁,众议也。”《新唐书·李景让传》:“常怒牙将,杖杀之,军且谋变,母欲息众讙,召 景让 廷责。”
- 8、衆喙:群鸟的嘴。借指各种议论。
- 9、衆夥:犹众多。
- 10、衆技:众人的技艺才能;各种技艺。
- 11、衆俊: 1.群英;众多才智过人之士。
- 12、衆隶:1.百官。 《左传·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2.指下级官吏。《晋书·艺术传·佛图澄》:“今可断 赵 人悉不听诣寺烧香,以遵典制,其百辟卿士下逮众隶,例皆禁之;其有犯者,与淫祀同罪。”
- 13、衆奴: 1.供众人役使的奴仆。与专用奴仆相对。
- 14、衆庶:众民;百姓。
- 15、衆覜:周代诸侯朝见周王礼制的一种。周制﹐周王十二年一巡守﹐如因故不巡守﹐则六服诸侯往朝。朝毕﹐周王为坛合众诸侯以命政﹐称为"众眺"。
- 16、衆鞅:各种车辆。
- 17、衆宜:谓众人之所宜。
- 18、衆揖: 1.谓对同等爵位之多人总行一揖。
- 19、衆誉:众人的称赞。《后汉书·崔駰传》:“当 尧舜 之盛世,处光华之显时,岂可不庶几夙夜,以永众誉,弘 申伯 之美,致周邵 之事乎?” 汉徐干 《中论·审大臣》:“ 尧 之闻 舜 也以众誉,及其任之者则以心之所自见;又有不因众誉而获大贤,其 文王 乎!”
- 20、衆哲:众多的贤哲之士。
- 21、衆彘:比喻众谗人。
- 22、衆生: 众生zhòngshēng (1) 一切有生命的,也指人和动物 例 芸芸众生 英 all living creatures (2) 〈方〉畜生 英 domestic animal
- 23、衆变:1. 众多的变异。《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休烈液洽,符瑞众变,期应绍至,不特创见。” 颜师古 注:“言符瑞众多,应期相续而至,不独初创而见也。”《后汉书·苏竟传》:“图讖之占,众变之验,皆君所明。” 2. 多而有变化。 南朝宋鲍照 《舞鹤赋》:“众变繁姿,参差洊密。”
- 24、衆英:众多的英才。
- 25、衆理: 1.万事万物之理。
- 26、衆恶:指各种罪恶。 旧题 汉黄石公 《三略·下略》:“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只为这一路的人,众恶所归。” 清林则徐 《晓谕粤省士商军民人等速戒鸦片告示稿》:“推其源则为作俑之始,究其极几成众恶之归。”
- 27、衆夫: 1.众人;一般人。
- 28、衆诸:1. 许多;各种。 三国吴胡综 《请立诸王表》:“ 光武 中兴,四海扰攘,众诸制度未徧而九子受国。” 2. 指许多事情或事端。 唐骆宾王 《代女道士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千回鸟信説众诸,百过鶯啼説长短。” 唐张鷟 《游仙窟》:“女壻是妇家狗,打杀无文;终须倾使尽,莫漫造众诸。”
- 29、衆材: 1.各种材木。 2.各种人才。
- 30、衆合:众合地狱的简称。佛教谓八大地狱之一。
- 31、衆怨: 1.众人怨恨;众人的怨恨。
- 32、衆工: 1.许多乐工。 2.许多能工巧匠。 3.泛指许多工匠。
- 33、衆学:1.各个流派的学说。 《三国志·蜀志·许慈传》:“ 先主 定 蜀 ,承丧乱歷纪,学业衰废,乃鳩合典籍,沙汰众学。”2.指村塾。 唐孙棨 《北里志·张住住》:“邻有 庞佛奴 ,与之同岁,亦聪警,甚相悦慕,年六七岁,随师於众学中,归则转教 住住 ,私有结髮之契。”
- 34、衆善:谓各种善举。
- 35、衆地: 1.众人公有的土地。
- 36、衆心:众人之心;民心。
- 37、衆流: 1.众多的水流。 2.指学术上的各个流派。
- 38、衆志:众人的意愿。
- 39、衆效:多种功效。
- 40、衆怒: 众怒zhòngnù (1) 众人的愤怒 例 众怒难犯 英 public wrath
- 41、衆司: 1.百官及其机构。
- 42、衆雨:指连降三日以上的雨。
- 43、衆有: 1.万物。
- 44、衆议:众人的议论。《汉书·王莽传上》:“臣 莽 子女诚不足以配至尊,復听众议,益封臣 莽 。” 汉蔡邕 《陈政要七事疏》:“诚当博览众议,从其安者。” 晋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常愿携手,寘彼众议。”《旧唐书·卢怀慎传》:“ 李杰 勤苦絶伦,贞介独立,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干时之材,众议推许。”
- 45、衆衆:犹人人。
- 46、衆尺: 1.指各类马的尺寸。
- 47、衆本: 1.各种版本。
- 48、衆多: 众多zhòngduō (1) 为数很多 例 人口众多 例 士卒众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英 multitudinous;many;nu merous
- 49、衆费:诸项费用。《宋书·庾悦传》:“且属县凋散,亦有所存,而役调送迎,不得休止,亦谓应随宜并减,以简众费。” 南朝梁武帝 《霸府禁奢令》:“自非可以奉粢盛,脩紱冕,习礼乐之容,缮甲兵之备,此外众费,一皆禁絶。”
- 50、衆然:犹纵然。
- 51、衆视:1. 众人的眼力。《吕氏春秋·用众》:“以众视无畏乎 离娄 矣,以众知无畏乎 尧舜 矣。” 2. 众人的观瞻。 南朝宋颜延之 《庭诰》:“言不入於高听,人见弃於众视。”
- 52、衆贤:1. 众多的贤人。 汉东方朔 《非有先生传》:“寡人获先人之功,寄於众贤之上,夙兴夜寐,未尝敢怠也。” 晋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詵詵众贤,千载一遇。” 南朝宋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 宋石介 《庆历圣德颂》:“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姦之去,如距斯脱。” 2. 谓使贤才增多。《墨子·尚贤上》:“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 53、衆曲: 1.诸邪恶之人。
- 54、衆疾: 1.种种毛病。
- 55、衆珍: 1.各种美味。
- 56、衆香: 1.多种香气。亦指各种名香。 2.众香国的省称。
- 57、衆説郛: 多种议论汇集之处。汉 扬雄《法言·问神》:“大哉,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説郛。”
- 58、衆楚咻:指众多的楚国人共同来喧扰。后指众多外来的干扰。
- 59、衆生相: 1.佛教语。谓人我四相之一。 2.指世间各种人的表现和面貌。
- 60、衆香国: 1.佛国名。《维摩经·香积佛品》:“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 2.喻百花盛开的境界。唐 殷尧藩《过友人幽居》诗:“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芍药》:“余与 右原 则徧履花畦,真如入众香国矣。”冰心《寄小读者》九:“夜中绝好,是最难忘之一夜。在众香国中,花气氤氲。”
- 61、衆父父: 1.指天子。
- 62、衆同分: 1.佛教语。谓使有情得同等类似果报之因。 2.谓众人皆能辨别。
- 63、衆议院: 一些国家两院制议会的下议院的名称之一。亦省称“众院”。如:美 众院否决平衡预算法修正案。
- 64、衆犬吠声:喻随声附和。 汉应劭 《风俗通·怪神·李君神》:“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沲。”
- 65、衆説纷纭: 各式各样的说法纷乱不一致。
- 66、衆説纷揉:各种说法纷乱而混杂。形容有各种各样的议论。 宋司马光 《进交趾献奇兽赋表》:“麟,瑞兽也,旷世而不可覿,其於经有名而无形,传记有形,而去圣久远。众説纷揉,自非圣人,莫能识其真。”亦作“ 众説纷紜 ”。《人民日报》1951.3.11:“‘五四’以后……出现了一些自由主义的批评家,各就自己的立场和爱好来‘欣赏’古人,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几十年之间的历史,便常出现矛盾,众说纷纭。”
- 67、衆星拱月: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 68、衆寡悬殊: 见“众寡悬絶”。
- 69、衆寡悬絶: 双方人力多少相差极大。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第十节:“布打城 既克復,奥 俄 军奋战益力,众寡悬絶……此 匈加利 千钧一髮之时也。”亦作“众寡悬殊”。茅盾《一个女性》二:“琼华 不能再笑了;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她有些可怜这位被呼为‘遗产’的少年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章:“龙驹寨 官兵偷袭得手之后,必然倾巢而出,云集 智亭山 下。我们只有这三百骑兵前去,众寡悬殊,又失地利,万难取胜。”
- 70、衆寡不敌:人少抵挡不过人多。《三国志·魏志·张范传》:“今欲诛 卓 ,众寡不敌。” 宋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裨将 高永能 曰:‘吾众寡不敌,宜及其未成阵衝击之。’” 元白朴 《梧桐雨》楔子:“不料众寡不敌,遂致丧师。” 清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绩》:“及战, 浙 军无不一当百,有卒跳 牵 船上, 牵 几被擒,以众寡不敌,死之。”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一:“爬上了城的人因为众寡不敌,都被打下了城来。”
- 71、衆駴朋疑:众人惊恐疑虑。
- 72、衆目睽睽: 众目睽睽zhòngmù-kuíkuí (1) 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 例 宽敞而毫无遮拦的办公桌前,每个人都在众目睽睽下不停地工作着 英 the eyes of the masses are fixed on sb. or sth.
- 73、衆怒难任: 谓众人的愤怒难以抵当。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众怒难任,蓄怨终泄。”
- 74、衆怒难犯: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左传·襄公十年》:“ 子产 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晋书·赵王伦传》:“ 秀 知众怒难犯,不敢出省。”《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弱而不可轻者民也,今趣之不以理,众怒难犯,恐为祸不浅。” 清毛祥麟 《对山馀墨·黑白传》:“郡守以众怒难犯,姑受其词。”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七章:“狗腿子到了知道众怒难犯的时候,就是再怎么胆大的也变成胆小了。”
- 75、衆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处境危险,十分孤立。《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杜预 注:“恃兵则民残,民残则众叛;安忍则刑过,刑过则亲离。”《晋书·苻坚载记下》:“ 夫差 淫虐, 孙皓昏暴,众叛亲离,所以败也。” 明沉采 《千金记·代谢》:“立见英雄起 汉 邦,众叛亲离谁敢当,不笑 秦 亡笑 楚 亡。”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德 军猛攻不克,整个 德奥土保 阵线再也找不到出路,从此日益困难,众叛亲离,土崩瓦解,走到了最后的崩溃。”
- 76、衆喣漂山: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
- 77、衆嘘漂山: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
- 78、衆喣飃山: 众人吹气﹐可以移山。比喻人多力量大。
- 79、衆擎易举:轻而易举 qīng’éryìjǔ 不需要作多大的努力就能办到或对付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总统职位轻而易举地获胜了
- 80、衆难羣疑:谓众人心中都有疑难。语本 三国蜀诸葛亮 《后出师表》:“羣疑满腹,众难塞胸。” 严复 《原强续篇》:“众难羣疑曰:‘是必有强国焉阴助之耳;不然, 倭 乌能如是!’”
- 81、衆口铄金: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比喻舆论影响的强大。亦喻众口同声可混淆视听。《国语·周语下》:“众口鑠金。”韦昭 注:“鑠,消也,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消也。”明 姜南《投瓮随笔·逐日表语》:“昔日位居黄閤,众口鑠金;此时身谢朱崖,蔓草縈骨。”孙中山《<孙文学说>自序》:“不图革命初成,党人即起异议,谓予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 中国 之用。众口鑠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亦作“众口销金”。汉 焦赣《易林·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亦省作“众鑠”。宋 王禹偁《谪居感事》诗:“众鑠金须化,羣排柱不支。”
- 82、衆口哓哓: 1.七嘴八舌﹐乱嚷乱叫。形容争辩不止。嚣嚣﹐喧哗。
- 83、衆口交赞: 众人交相赞美。《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列公,你看只一个 长姐儿,也会闹得这等千里逢迎,众口交赞,可是‘声气’这途也不可不走的。”
- 84、衆目昭彰: 众目昭彰zhòngmù-zhāozhāng (1) 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举一动有目共睹 英 the masses are sharp-eyed
- 85、衆志成城: 众志成城zhòngzhì-chéngchéng (1) 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英 unity is strength;when people are unified with a single will,they are as strong as city walls
- 86、衆口一辞: 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宋 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明史·刑法志三》:“今 直 镇 大同,京城众口一辞,皆以革去西厂为便。”清 叶廷琯《吹网录·隋书炀帝放萤事》:“沿及 五季宋 初,众口一辞,萤苑遂为 扬州 故实。”夏衍《读<关汉卿>杂谈历史剧》:“田汉 同志的《关汉卿》是一出好戏,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烈,这一点几乎是众口一辞。”
- 87、衆议成林: 谓众人的议论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现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乱真。《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高诱注:“众人皆议平地生林,无翼之禽能飞,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
- 88、衆怨之的:众人怨恨的目标。
- 89、衆口难调:众人口味不同,很难调和得使大家都满意。亦比喻人多意见多,很难协调统一,使人人都满意。 宋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和 傅説 之羹,实难调於众口。” 元邓玉宾 《粉蝶儿》套曲:“羊羹虽美,众口难调。”《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 安 老夫妻﹞心里未尝不虑到日后有个人説长道短,众口难调,只是他二位是一片仁厚心肠,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 安 家的宗祀。”
- 90、衆口同声: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 91、衆星环极:《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北极星。共,“ 拱 ”的古字,环绕。后以“众星环极。”比喻众物围绕一物或众人拥戴一人。 汉张衡 《西京赋》:“譬众星之环极,叛赫戏以煇煌。”亦作“众星拱极 ”。《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有民者莫不荣其私号,不遵众星拱极之道,不慕细流归海之义。” 南唐刘崇远 《宴石山记》:“俾来四海之朝宗,尽类众星而拱极。”
- 92、衆口相传:众人辗转述说。
- 93、衆人广坐: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史记·魏公子列传》:“ 嬴乃 夷门 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 嬴 於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 94、衆口交传:众人辗转述说。清陈天华 《警世钟》:“就是不幸受伤身死,众口交传,全国哀痛,还要铸几个铜像,立几个石碑,万古流芳,永垂不朽。”亦作“众口相传 ”。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礼部的调查毫无结果,于是只能回奏:当时众口相传,首先讹传者无法查明。”
- 95、衆口如一: 1.同"众口一辞"。
- 96、衆心成城:谓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 97、衆流归海:大小河流同归于海。比喻众多分散的事物汇集于一处。 唐杜甫 《长江》诗之二:“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怎当得 丁生 连掷胜采,两人出注,正如众流归海,儘数赶在 丁生 处了。”
- 98、衆口一词: 形容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
- 99、衆所共知: 1.为众人所知晓﹑熟悉。
- 100、衆人捧柴火焰高: 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衆中间的词语
更多>>- 1、哗衆取宠: 用浮夸的言词或做作的行动去迎合群众,以博取好感和支持。
- 2、羣衆關係: 个人与群众之间所形成的人际关系。
- 3、羣衆組織: 群众组织qúnzhòng zǔzhī (1) 非国家政权性质的群众团体 英 mass organization
- 4、羣衆路綫: 无产阶级政党同人民群众建立正确的关系和实现正确领导的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必须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具体运用。
- 5、羣衆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具体表现为承认人民群众,首先是劳动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无产阶级政党和每个革命者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置身于群众之中,和群众打成一片,随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关心人民的痛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6、羣衆组织: 代表群众利益,有广大群众参加的非政权性质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妇女联合会、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等等。
- 7、羣衆影响:指人们的言论或行为在群众中所造成的影响。
- 8、羣衆关系:指个人和周围的人们相处的情况。
- 9、羣衆运动: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具有一定声势和规模的政治运动或社会运动,如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等。
衆结尾的词语
更多- 1、黨衆:犹党徒。
- 2、觀衆: 观众guānzhòng (1) 观看节目或比赛、表演等的人 英 audience;viewer;spectator
- 3、亿衆:亿龄;亿年。
- 4、會衆: ①到会的人;参加开会的人。
- 5、贼衆:众贼人,贼徒们。三国魏缪袭 《魏鼓吹曲十二曲·克官渡》:“贼众如犬羊,王师尚寡沙塠傍。” 宋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时 师雄 虽死,贼众尚有万人。”《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望见贼众拥护着银鞘慌忙的前走。”
- 6、讲衆:听闻讲义的大众;集于讲堂的人众。《梁书·儒林传·崔灵恩》:“出为 长沙 内史,还除国子博士,讲众尤盛。” 唐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章论》:“ 梁高 端拱御历,膺奉护持, 天监 初年,捨邪归正,游心佛理,陶思幽微,於 重云殿 ,千僧讲众,月建义筵,法化通洽。”
- 7、举衆: 率众。
- 8、离衆:1. 离开众人。 《战国策·赵策一》:“臣愿损功名,去权势,以离众。” 汉王充 《论衡·道虚》:“离众远去,无得道之效,惭於乡里,负於议论。” 2. 与众不同。 晋陆机 《文赋》:“或苕发颖竖,离众絶致。”
- 9、种衆:同一种族的群众。汉蔡邕《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 鲜卑 种众新盛。”《后汉书·鲜卑传》:“鲜卑 乃率种众三万人诣 辽东 乞降。”
- 10、余衆:犹残部。《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受降未尽,而 高湖 、 重连 从东南来,与 铜马 餘众合。”《三国志·魏志·袁绍传》:“餘众伪降,尽坑之。”
- 11、国衆:犹言本国民众。《管子·七法》:“贼盗伤国众……众伤,则百姓不安其居。” 宋梅尧臣 《晚泊观斗鸡》诗:“徒然驱国众,曾靡救时难。”
- 12、义衆:精深的含义。
- 13、观衆:观看表演或比赛的人。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但是恐怕这样复杂的戏剧,也和复杂的人生一样,不是一般观众,一看所能了解的了。” 张天翼 《欢迎会》:“台上的人也瞧着观众。”
- 14、选衆:谓从许多人中选拔人才。语出《论语·颜渊》:“ 舜 有天下,选於众,举 皋陶 ,不仁者远矣。”《晋书·曹志传》:“列藩九服,式序王官,选众命贤,惟德是与。” 南朝梁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选众而举,敦悦斯在。” 宋曾巩 《监察御史制》:“御史持国纪纲,所以纠官邪,齐内外,选众而授,厥惟艰哉!”
- 15、诳时惑衆: 谓欺骗、迷惑世人。《后汉书·陈蕃传》:“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誑时惑众,诬污鬼神乎?”
- 16、惊羣动衆: 见“惊师动众”。
- 17、惊师动衆: 亦作“惊群动眾”。惊动众人。明 袁宏道《与黄平倩书》:“凡事只平常去,不必惊羣动众。”《红楼梦》第四五回:“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 18、劳民动衆: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三》:“经年之輓粟飞芻,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 明李贽 《复麻城人书》:“能使 西夏 叛卒不敢逞,能使叛卒一起即扑灭,不至劳民动众。”
- 19、兴兵动衆: 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衆组词,衆的组词,衆字怎么组词,衆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衆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衆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02个,衆字在中间的组词有9个,衆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9个。
Z开头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