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豕讹: 1.犹豕亥。
  • 2、豕腹: 1.猪的腹部。比喻诗文中间部分的庞杂冗长。
  • 3、豕膏:猪油。
  • 4、豕亥:意思为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语本《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 师三豕涉 河。
  • 5、豕豞: 1.猪叫声。
  • 6、豕喙:古人谓贪婪无厌之相。
  • 7、豕祸:古代迷信,以为猪的怪异会给人带来灾祸,故名。
  • 8、豕牢: 1.厕所。 2.猪圈。
  • 9、豕鬣: 1.指猪鬃。
  • 10、豕零:药草名。即猪苓。可治渴。
  • 11、豕视:猪眼朦胧,黑白不明;下邪偷视。旧谓此为心术不正,贪而多欲的不仁之相。
  • 12、豕虱: 1.寄生在猪身上的虱子。
  • 13、豕蝨: 1.寄生在猪身上的虱子。
  • 14、豕韦:1.豕韦,韦地,韦国,中国古代夏商时期黄河中下游古诸侯国 2.星宿名。室宿的别名。
  • 15、豕突: 谓像野猪一样奔突窜扰。
  • 16、豕鱼: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 17、豕彘:即猪。
  • 18、豕首: 1.猪头。 2.天名精的别名。菊科,多年生草本。根﹑叶﹑果实均可入药。
  • 19、豕心:豕贪食,因以比喻贪婪之心。
  • 20、豕炙: 1.指烤炙的猪肉。
  • 21、豕折:犹豚解。
  • 22、豕畜:比喻待人如畜禽兽,养而不敬重。
  • 23、豕误:犹豕亥。
  • 24、豕屠: 1.像杀猪般地随意残杀。
  • 25、豕交: 1.比喻不能以礼待人。
  • 26、豕腊: 1.指干猪肉。
  • 27、豕胾:指切成大块的猪肉。
  • 28、豕食:谓猪吃食。比喻贪求。
  • 29、豕圈: 1.豢养猪的房舍,有棚和栏。
  • 30、豕豪: 1.豪猪有刺如箭。比喻伤人的暗箭,如流言蜚语。
  • 31、豕韦氏: 1.古部落名。彭姓。为商汤所灭。故地在今河南省滑县。
  • 32、豕负涂:谓猪匍伏道途泥淖中。《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王弼注:"以文明之极,而观至秽之物,睽之甚也。豕失负涂,秽莫过焉。"后用"豕负涂"比喻污秽。
  • 33、豕突狼奔:豕:猪;突:猛冲。如野猪冲撞,似恶狼奔窜。比喻人之横冲直撞。
  • 34、豕窜狼逋:狼狈逃窜貌。
  • 35、豕虎传讹: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 36、豕虎传譌: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 37、豕食丐衣: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 38、豕亥鱼鲁: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 39、豕虱濡濡:个人苟且偷安,自我陶醉
  • 40、豕交兽畜:比喻待人没有礼貌。
  • 41、豕分蛇断:比喻支离破碎。
  • 42、豕而负涂:豕:猪;涂:泥。猪背上有泥。比喻极为污秽

豕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辽豕白:《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舻姰足狴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豕白也。'后以'辽豕白'指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 2、出豕败御:后因以'出豕败御'喻突遭意外而招致失败。
  • 3、狼奔豕突: 狼奔豕突lángbēn-shǐtū (1) 狼和猪到处奔跑。比喻很多坏人四处流窜 例 狗偷鼠窃盈州县,狼奔豕突干刑宪。——清·伤时子《苍鹰击·诉愁》 英 run like a wolf and rush like a boar; rush about like wild beasts
  • 4、狼突豕窜: 见“狼奔豕突 ”。
  • 5、三豕渡河: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 6、封豕长蛇: 1.亦作"封豨修蛇"。 2.大猪与长蛇。喻贪暴者。
  • 7、蜂合豕突:亦作'蠭合豕突'。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
  • 8、以豕代耕: 一头大猪日出而作。
  • 9、过颐豕视: 1.亦作"过■涿视"。 2.一种邪恶不正的容貌。
  • 10、亥豕相望:是指文字讹错很多。
  • 11、亥豕鲁鱼:把“亥”字错成“豕”字,把“鲁”字错成“鱼”字。指传写或刻印中的文字错误。
  • 12、鲁鱼豕亥:指书籍在刻印过程中的错误。
  • 13、虎目豕喙:古人谓贪婪无厌之相。
  • 14、辽豕白头:《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舻姰足狴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豕白头也。'后以'辽豕白头'指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 15、鹿驯豕暴: 1.意谓一会儿像鹿一样柔驯,一会儿像猪一样凶暴。形容狡诈。
  • 16、牧豕听经:东汉时承宫为人牧豕而听讲春秋,勤学不倦的故事。
  • 17、三豕涉河: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 18、见豕负涂:看见豕伏于道中。喻卑秽污浊。
  • 19、龙首豕足: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 20、三豕金根:指字讹误的词语。

豕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豺豕:豺和野猪。两者均为凶残的兽类,因以比喻凶狠残暴的恶人。
  • 2、豮豕:去势的猪。
  • 3、豶豕:去势的猪。
  • 4、封豕: 大猪。 比喻贪暴者。 星宿名。奎宿的别称。 喻暴虐残害。
  • 5、亥豕:1.《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於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亥”和“豕”的篆文字形相似,容易混淆。后用以指书籍传写或刊印中文字因形近而误。2.谓猪。地支与生肖相配,亥配豕。
  • 6、猳豕:公猪。
  • 7、剧豕: 1.阉割过的猪。
  • 8、侩豕: 1.谓从中撮合猪的买卖。
  • 9、羸豕: 1.母猪。
  • 10、辽豕:《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舻姰足狴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豕也。'后以'辽豕'指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 11、鹿豕: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比喻愚蠢的人。 比喻好群聚的人们。
  • 12、犬豕: 狗和猪。 比喻鄙贱之人。
  • 13、白豕: 1.白色的猪。 2.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后因以"白豕"喻浅见薄识。
  • 14、丰豕:大猪。
  • 15、冯豕:大猪。
  • 16、河豕: 据《吕氏春秋•察传》载,卫人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 17、人豕:即人彘。
  • 18、三豕: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 19、蛇豕:长蛇封豕。比喻贪残害人者。语出《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晋杜预注:"言吴贪害如蛇豕。"
  • 20、天豕:星名。即奎宿。
  • 21、田豕:野猪。
  • 22、献豕: 《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后因以“献豕”表示奉献的才能、物品等非常平凡,不足称奇。
  • 23、野豕:野猪。
  • 24、鱼豕:'鲁鱼亥豕'的略语。
  • 25、众豕: 1.见"众彘"。
  • 26、负涂豕:置身泥涂之中而满身污秽的猪。语本《易.睽》:"上九:睽孤,见豕负涂。"孔颖达疏:"豕而负涂,泥秽莫斯甚矣。"
  • 27、辽东豕:《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舻姰足狴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后以'辽东豕'指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 28、蠢如鹿豕:鹿和猪。比喻山野无知之物。 比喻愚蠢的人。 比喻好群聚的人们。
  • 29、长蛇封豕: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 30、鲁鱼亥豕: “鲁”与“鱼”、“亥”与“豕”的篆文字形相近,容易引起抄写错误。因用以指书籍传写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 31、辽东白豕: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
  • 32、辽东之豕:比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
  • 33、木石鹿豕:形容无知无识。
  • 34、负薪牧豕: 出自《道光二十二年十月致诸弟》,形容读书环境的恶劣。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豕组词,豕的组词,豕字怎么组词,豕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豕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豕字在开头的组词有42个,豕字在中间的组词有20个,豕字在结尾的组词有34个。
  • 拼音shǐ
  • 注音ㄕ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EGTY

基本释义

名词(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猪)同本义豕,彘也。——《说文》六畜蕃息豚豕猪。——《急就篇》。颜注:“豕者,彘之总名也。”有豕白蹢。——《诗·小雅·渐渐之石》豕首纵目。——《楚辞·大招》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察传》(2) 又如:豕心(豕贪食,用以比喻贪婪无厌之心);豕仙(战国时朔人献给燕昭王大豕,此豕年岁已有一百二十年,故称豕仙);豕牢(养猪的房舍);豕突(象野猪一样奔跑乱窜);豕首(猪头似的脸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