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赤岸:泛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 传说中的地名。 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 山名。在四川新都南。 古水泽名。在陕西大荔西南,今湮。
  • 2、赤阪:亦作'赤坂'。西域地名。以酷热着称。 地名。在陕西省洋县东龙亭山。
  • 3、赤坂:亦作'赤坂'。 西域地名。以酷热着称。 地名。在陕西省洋县东龙亭山。
  • 4、赤板:即露板。不加缄封的奏章。
  • 5、赤棒:赤色的棒。古代大官出行,前导仪仗中兵器之一。
  • 6、赤豹:毛赤而有黑色斑纹的豹。
  • 7、赤背: 赤背chìbèi (1) 光背;光脊梁;裸露上体 英 naked back
  • 8、赤壁: 赤壁Chìbì (1) 传为中国古代著名的赤壁之战遗址,位于湖北省蒲圻县西北 英 Chibi
  • 9、赤髀:以赤色涂染股部。相传为古代南方蛮夷族的一种习俗。
  • 10、赤鷩:山鸡的一种。
  • 11、赤鼻:古谓齄鼻,俗称酒渣鼻﹑酒糟鼻。症状为鼻准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鼻翼,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高低不平,状如赘疣。
  • 12、赤鞭:即赭鞭。
  • 13、赤熛:"赤熛怒"的省称。南方之神,司夏。后亦以借指夏天,夏日。
  • 14、赤驳: 1.亦作"赤驳"。 2.红色斑驳。
  • 15、赤拨:骏马名。即叱拨。
  • 16、赤膊: 赤膊chìbó (1)同“赤背” 英 bare backed
  • 17、赤草:一种红色的草,可作染料。古代亦称朱草,方士附会为瑞草。
  • 18、赤潮:又称红潮。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常发生于近海海域、江河,湖泊中有时也可以看到类似现象。
  • 19、赤钞:宋代民间交纳赋税后,官府发给的凭证。因用红字书写,故称。
  • 20、赤忱: 赤忱chìchén (1) 十分坦诚 例 赤忱相见 英 absolute sincerity (2) 真心诚意 英 sincere
  • 21、赤诚: 赤诚chìchéng (1) 真挚坦诚 例 赤诚之心 英 absolute sincerity
  • 22、赤城: 1.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2.山名。多以称土石色赤而状如城堞的山。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天台山南门。《文选.孙绰》:"赤城霞举而建标。"李善注:"支遁《天台山铭序》曰:'往天台,当由赤城山为道径。'孔灵符《会稽记》曰:'赤城,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拨五岳掩赤城。"王琦注:"《太平广记》:'章安县西有赤城山,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余丈。'《海録碎事》:'顾野王《舆地志》云:赤城山有赤石罗列,长里余,遥望似赤城。'"清朱彝尊《罗浮屈五过访》诗:"况今天地多战争,赤城华顶风烟惊。" 3.(2)在四川省灌县西南。又名青城山。宋陆游《将之荣州取道青城》诗:"倚天山作海涛倾,看遍人间两赤城。"自注:"青城山,一名赤城。"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一.山川险要》:"﹝青城山﹞一名赤城山,杜光庭记:'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蜀山之望也。'" 4.传说中的仙境。
  • 23、赤誠: 赤诚chìchéng (1) 真挚坦诚 例 赤诚之心 英 absolute sincerity
  • 24、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因以赤色丹漆涂饰,故称。借指朝廷。
  • 25、赤螭: 1.传说中的赤色无角小龙(一说雌龙)。 2.比喻盘曲的松树。
  • 26、赤子: 赤子chìzǐ (1) 刚生的婴儿 英 a newborn baby;an infant (2) 人民 英 the people
  • 27、赤兔:亦作'赤菟'。骏马名。 泛指良马。 古代视为瑞征的红毛兔。
  • 28、赤县: “赤县神州 ”的省称。 唐、宋、元各代京都所治的县。
  • 29、赤裸:(动)裸露着身体:他~着上身,太不雅观。②(形)比喻毫无遮盖掩饰:~的土地。
  • 30、赤日: 1.红日;烈日。 2.比喻天子。
  • 31、赤金: 赤金chìjīn (1) 纯正的金 英 pure gold
  • 32、赤贫: 赤贫chìpín (1) 穷得一无所有,极其贫穷 例 赤贫如洗 英 in abject poverty;utterly destitute
  • 33、赤参:丹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丹参》。
  • 34、赤口:1.谓谗毁者之口。 2.旧指一种恶神,主斗讼之事。3.旧时阴阳家所定禁忌日之一,谓其日主有斗讼之事。
  • 35、赤松:即赤松子。《楚辞.远游》:'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赤松得之,与天地统。'汉王充《论衡.无形》:'赤松﹑王乔,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赤松子'。 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王琦注引《太平寰宇记》:'金华县有赤松涧,赤松子游金华山,以火自烧而化。'又引《浙江通志》:'金华县北有赤松山,相传黄初平叱石成羊处。初平号赤松,故山以是名。'参见'赤松子'。 亦作'赤诵'。复姓。 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 36、赤乌:1.古代传说中的瑞鸟。2.金乌。代指太阳。 3.古氏族名。
  • 37、赤龙:1.借指汉高祖刘邦。传说以为神仙所乘。 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炎帝神农氏﹑帝尧﹑汉刘邦)的祥瑞。 3.赤色的龙。4.古代马苑名. 5.比喻太阳。 6.泛指皇帝。 7.古代船名。
  • 38、赤白:红色与白色。 浅红色。
  • 39、赤肉: 1.泛指动物的肉。 2.犹皮肉。
  • 40、赤鸟:赤色的鸟。由赤色云气聚成,古代以为不祥之兆。详'赤鸟夹日'。赤色的鸟。古代传说中的瑞鸟。 赤色的鸟。用为时令 表示夏天 ﹑方位 表示前方﹑南方 的标识或象征。 萤的别称。
  • 41、赤眉:亦作'赤糜'。 指汉末以樊崇等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因以赤色涂眉为标志,故称。泛指农民起义军。
  • 42、赤老:宋时对军人的鄙称。 亦作'赤佬'。方言。詈词。意为'鬼'﹑'无赖'等。有时也用于戏谑。
  • 43、赤绂:即赤芾。 即赤绶。
  • 44、赤绳:赤色绳子。传说月下老人以此系男女之足,使成夫妇。事见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
  • 45、赤露: 赤露chìlù (1) 使…赤裸、裸露或无遮掩 例 他赤露着背对着太阳晒 英 bare
  • 46、赤霄:1.传说中的古剑名。刘邦佩剑。 2.指帝王所居的京城。3.极高的天空。
  • 47、赤帜:1.”今指无产阶级的革命旗帜。柳亚子《存殁口号》之一:“神烈峰 头墓草青,湘 南赤帜正纵横。”李少石《祝董老六十大寿》诗:“地缺山崩六十年,高张赤帜独当先。”赵朴初《洪湖曲·吊贺龙同志》:“坚持赤帜不可夺,烈焰飞腾 湘 鄂 西。” 2.红旗。《史记·淮阴侯列传》:“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閒道萆山而望 赵 军。”元 成廷珪《送谢太守》诗:“双螭交赤帜,五马挟朱轮。”《说岳全传》第三六回:“赤帜红旗映日光。”今指无产阶级的革命旗帜。柳亚子《存殁口号》之一:“神烈峰 头墓草青,湘 南赤帜正纵横。”李少石《祝董老六十大寿》诗:“地缺山崩六十年,高张赤帜独当先。”赵朴初《洪湖曲·吊贺龙同志》:“坚持赤帜不可夺,烈焰飞腾 湘 鄂 西。” 3.比喻太阳或太阳的炎威。宋 范成大《新岭》诗:“曈曈赤帜张,昱昱金鉦上。”元 舒頔《金陵怀古》诗:“玉驄声断乌臺寂,赤帜阴移画省深。”元 王恽《苦热叹》诗:“炎官张火伞,屏翳 扬赤帜。” 4.比喻榜样,典范。宋 岳珂《桯史·一言悟主》:“﹝ 范石湖 ﹞悟主以一言之顷,理明辞正,虽不能终格,犹足为公议立赤帜云。”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大风》三章,气笼宇宙,张千古帝王赤帜。”清 李玉《清忠谱·谱概》:“一传词坛标赤帜,千秋大节歌《白雪》。” 5.比喻领袖人物或领袖地位。《宋史·司马光传》:“光 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 立 汉 赤帜,赵 卒气夺;今用 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明 杨慎《升庵诗话》卷七:“艺苑则 李怀麓、张沧洲 为赤帜。”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科诨》:“使 粲花主人 及今犹在,奋其全力,另製一种新词,则词坛赤帜,岂仅为 若士 一人所攫哉!”
  • 48、赤足: 赤足chìzú (1) 光着脚 英 barefoot
  • 49、赤躶:(动)裸露着身体:他~着上身,太不雅观。②(形)比喻毫无遮盖掩饰:~的土地。
  • 50、赤党:旧时对中国共产党的称呼。
  • 51、赤芾:赤色蔽膝。为大夫以上所服。
  • 52、赤风: 1.天赤而有大风,古代以为兵灾之兆。 2.南风。 3.中医名词。指火气或热邪。
  • 53、赤骥:传说中的骏马名,为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 赤鲤的异称。
  • 54、赤豆:双子叶植物,豆科。一年生草本。茎蔓生或直立。三出复叶。花黄或淡灰色。荚果无毛,种子椭圆或长椭圆形,一般为赤色。原产于亚洲,中国栽培较广。种子富含淀粉、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可作粮食和副食品,并可供药用。茎、叶可作饲料或绿肥。
  • 55、赤水:1.遵义市代管县级市。 2.《山海经》中的地名。 3.隋朝县名。4.长江川江段支流。
  • 56、赤缇:浅红色。
  • 57、赤铜: 1.指纯铜。也称红铜﹑紫铜。 2.古代传说谓昆吾之山所出的铜,其色如火,质极坚,以铸刀剑,锋利无比。
  • 58、赤心: 赤心chìxīn (1) 赤诚的心;丹心 例 一片赤心 英 sincere loyalty (2) 指物品、植物、果实内部为红色 英 red core
  • 59、赤狄:亦作'赤翟'。 春秋时狄人的一支。大体分布于今山西长治一带,与晋人相杂居。或说因其俗尚赤衣而得名。
  • 60、赤符: 1."赤伏符"的简称。 2.汉朝的符命。汉为火德,火色赤,故称。 3.旧指驱邪的符箓,因用朱砂书写,故称。 4.赤石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一.五色石脂》。
  • 61、赤凤: 1.传说中的神鸟。 2.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所通宫奴名。旧题汉伶玄《赵飞燕外传》:"后所通宫奴燕赤凤者,雄捷能超观阁,兼通昭仪。"后常以喻指情夫。 3.乐曲名。即《赤凤皇来》。
  • 62、赤带: 1.红色带子。 2.指红色带状物。 3.中医指带血的白带。
  • 63、赤马:红色的马。 一种轻快的船。'赤马劫'的简称。
  • 64、赤箭:天麻的别名。
  • 65、赤紅: 1.红色。 2.通红。
  • 66、赤化:共产党以红旗为标志,解放前称无产阶级革命或受共产党的影响为“赤化”。
  • 67、赤痢:中医称大便中带血不带脓的痢疾。
  • 68、赤帻:赤色头巾。古代武士所服。 借指士卒。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载,安阳城南亭西舍,有一老雄鸡,化而为人,冠赤帻。后因以借指雄鸡。
  • 69、赤羽:赤色羽毛。 指羽毛赤色的禽鸟。 羽箭名。铁镞。 赤色旗帜。
  • 70、赤苏:紫苏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苏》。
  • 71、赤虬: 1.赤色虬龙。神话中仙人的坐骑。
  • 72、赤帝: 1.即炎帝神农氏。 2.指神农氏一系的帝王。 3.即祝融氏。后世以为火神。 4."赤帝子"的简称。 5.见"赤熛怒"。
  • 73、赤麟:赤色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
  • 74、赤萝: 1.亦作"赤罗"。 2.檖的别称,即山梨树。
  • 75、赤雀:传说中的瑞鸟。 古代战舰名。
  • 76、赤色:1.红色。 2.属于共产党的代称。3.粤语专辑。
  • 77、赤绶:古代官服上系印纽的赤色丝带。
  • 78、赤瑕:赤色的玉。
  • 79、赤亭: 1.古地名。唐时曾在西州(辖境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一带)置安西都护府。赤亭即在西州蒲昌(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北,唐政府于此设戍,名赤亭守捉,为赴安西必经之路。 2.古地名。在今浙江富春江边。
  • 80、赤网:菟丝子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菟丝子》。
  • 81、赤藤:又名红藤。产南方山中,皮赤色,古代用以作杖。煮汁服之,可驱虫利便。
  • 82、赤珠:红色的珠子。 草名。龙珠的别称。
  • 83、赤情:真诚的心意。
  • 84、赤绠:犹赤绳。
  • 85、赤冀:古代传说中臼的发明者。
  • 86、赤黄:红﹑黄之间的颜色。
  • 87、赤萍:《孔子家语.致思》:"吾昔之郑,过乎陈之野,闻童謡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后因以"赤萍"指太阳。
  • 88、赤目:指红眼病。患急性结膜炎时,眼白发红。宋梅尧臣有《依韵和吴正仲赤目见寄》诗。
  • 89、赤脚: 赤脚chìjiǎo (1) 光着脚 英 barefoot
  • 90、赤寒:极其贫穷﹑赛微。
  • 91、赤干:光秃的枝干。
  • 92、赤九:指东汉光武帝刘秀。
  • 93、赤翟:亦作'赤翟'。春秋时狄人的一支。大体分布于今山西长治一带,与晋人相杂居。或说因其俗尚赤衣而得名。
  • 94、赤体:光身,不穿衣服。
  • 95、赤土: 赤土chìtǔ (1) 焙烧过的粘土 英 terra-cotta
  • 96、赤菟:亦作'赤菟'。骏马名。 泛指良马。 古代视为瑞征的红毛兔。
  • 97、赤须:传说中的神仙名。
  • 98、赤节:赤色的符节。草名。萆薢的别称。
  • 99、赤褐:像紫铜一样的颜色。
  • 100、赤候: 赤候chìhòu (1) 侦察乱情;侦察的士兵 英 reconnoitre;scout

赤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按赤台: 成吉思汗同母次弟合赤温之子。
  • 2、宝赤刀:古宝刀名。
  • 3、必赤赤:亦作"必阇赤"。
  • 4、打赤膊: 打赤膊dǎ chìbó (1) 〈方〉光膀子 英 bare the upper body
  • 5、贵赤卫: 1.元代的宿卫禁军之一。
  • 6、赫赤赤:谓赤红如火。
  • 7、大赤坑: 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均乡东南部,发源于澄照乡漈头与大漈乡交界处(炉西岭南侧)。
  • 8、小赤佬: 和用法与其他方言中的“小鬼”类似。1“小赤佬”一词一般用作口语,贬义词。2。
  • 9、骑赤鲤:典出汉刘向《列仙传.琴高》:"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曰:'皆洁赍待于水傍﹐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且有万人观之,留一月余,复入水去。"后因以"骑赤鲤"为咏仙术的典故。
  • 10、探赤丸:谓古时游侠辈受赇杀武吏。泛指杀人报仇。
  • 11、丸赤白:汉代长安少年谋杀官吏时,以三色弹丸抓阄,得红丸者杀武吏,得黑丸者杀文吏,得白丸者于同伴被杀时主丧事。事见《汉书.酷吏传.尹赏》。后为暗杀官吏的典实。
  • 12、打赤脚: 打赤脚dǎ chìjiǎo (1) 〈方〉没穿鞋袜 英 bare the feet
  • 13、天赤道: 延伸地球赤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 14、月赤族: 每个月的工资不但用完用光,而且还要通过透支来满足当月的消费的那些人。
  • 15、鏖兵赤壁:三国时代的赤壁之战。比喻艰苦作战,获取胜利。见“赤壁鏖兵”条。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幼习兵书苦用功,鏖兵赤壁显威风,曹刘岂是无雄将,只俺周郎名振大江东。”
  • 16、白兔赤乌:白兔,月亮。赤乌,太阳。白兔赤乌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 17、白眉赤眼:白色的眉毛,红色的眼睛。比喻事情没有来由,平白无故。也作“白眉赤脸”。
  • 18、白鱼赤乌:《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后遂以'白鱼赤乌'为祥瑞之兆。
  • 19、财政赤字: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所以叫财政赤字。也叫预算赤字。
  • 20、丹心赤忱:一片忠心赤诚。
  • 21、披沥赤忱:指表露非常真诚的心意。
  • 22、潢池赤子: 谓造反的百姓。语本《汉书•循吏传•龚遂》。
  • 23、长星赤口: 1.指不吉利的日子。
  • 24、一寸赤心: 同“一寸丹心”。
  • 25、忠心赤胆: 忠心赤胆zhōng xīn chì dǎn (1) 赤诚忠实的心,形容十分忠诚 例 那种促使人们去进行战争的忠心赤胆 英 utter devotion
  • 26、四渡赤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长征中,在贵州、四川、云南3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 27、石赤不夺:意思是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 28、遐迩赤子: 水浒传 宋公明全伙受招安: 遐迩赤子 咸知朕心
  • 29、光赤净杆:光杆。没有家属的人。
  • 30、赫赫赤赤:象声词。元杂剧中多用作男女秘密约会的暗号。
  • 31、急赤白脸: 形容心里焦急,脸色难看。 亦作:急叉白脸 、急扯白脸
  • 32、笯赤建国:古代西域国名。穆斯林地理文献作Nujakath﹐Nujikath或Nūjkath﹐意为'新城'。约在今苏联中亚塔什干地区的汗阿巴德。
  • 33、倦尾赤色: 喻困苦之极。语本《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
  • 34、科头赤足: 1.见"科头跣足"。
  • 35、红脸赤颈: 红脸赤颈hóngliǎn-chìjǐng (1) 形容十分激动,近似“脸红脖子粗” 例 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 英 red with anger
  • 36、蓬头赤脚:头发蓬乱,光着脚丫。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
  • 37、髼头赤脚: 头发散乱,双脚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之貌。
  • 38、丹赤漆黑:丹赤漆黑,汉语词语,读音是dān chì qī hēi,意思是红的就是红的,黑的就是黑的,出自《孔子家语·六本》。
  • 39、空拳赤手: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五回:“正在那里耀武扬威,看他空拳赤手打得一班家人走投无路,喊痛叫天。”
  • 40、火烧赤壁: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 41、月书赤绳:传说中月下老人的姻缘簿与牵系婚姻的红绳。后用以比喻既定的婚约。
  • 42、蒴藋赤子: 蒴藋,灌木状草本,高达3米。
  • 43、探马赤军:元初成吉思汗攻金时以蒙古所属色目诸部族组成的军队。
  • 44、精赤条条: 精赤条条jīngchì-tiáotiáo (1) 全身赤裸 例 那人脱得精赤条条的 英 starknaked
  • 45、马中赤兔: 是数一数二的好马的意思。
  • 46、小赤藓属:植物体多矮小,稀粗壮,黄绿色、棕绿色或褐红色,直立,一般成丛生长,稀散生。
  • 47、预算赤字:财政赤字是指年度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会计上通常用红字表示,所以叫财政赤字。也叫预算赤字。
  • 48、神州赤县: 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 49、緑文赤字: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符瑞。谓江河所出图箓皆为绿色,或用朱书刻于石碑上,故云。
  • 50、绿文赤字: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符瑞。谓江河所出图箓皆为绿色,或用朱书刻于石碑上,故云。
  • 51、黄赤交角: 词语解释⒈  黄道与天赤道之间的夹角。符号以ε表示。其值为23°26′。由于章动,常以18.6年为周期在平均值上下变动9″。
  • 52、心如赤子:指具有婴儿一样的纯洁无瑕的心
  • 53、一片赤心:一片赤诚的心。作主语、宾语;指忠诚之心
  • 54、周郎赤壁:周郎赤壁,又称武赤壁。为古赤壁之战所在地,周郎,即三国时期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统帅,吴国水军都督周瑜。
  • 55、海外赤子: 那些人在海外,但仍然心系祖国并充满爱国、报国之心的青年人。
  • 56、金无赤足: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 57、白泥赤印: 封缄物。
  • 58、波罗赤鸟:→ “波罗赤”是该鸟化石的产地名。
  • 59、四度赤水: 红军长征中的战役。
  • 60、拔赵帜立赤帜: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率汉军击赵,将至井陉口,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赵。赵军出击,汉军佯败而走,赵军果空营追击。'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信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 61、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出自《三国志》裴注的《曹瞒传》,意思是人才如吕布,马如同三国名马赤兔,比喻非常出众的人才,万里挑一。
  • 6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词语解释⒈  足赤:足金,纯金。没有纯而又纯的金子。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 6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词语解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jìn zhū zhě chì,jìn mò zhě hēi ]⒈  接近朱红,就染成赤色,接近墨色,就染成黑色。比喻跟什么人学什么人,与什么行当打交道总会有所懂行。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傅玄《太子少傅箴》英one takes on the color of his company;引证解释⒈  接近朱砂容易变红,接近墨容易变黑。强调客观环境具有很大影响。引晋 傅玄 《太子少傅箴》:“夫金水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以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游记》第二二回:“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怪在此,断知水性。”《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因他父兄都是个大才子,朝谈夕讲,无非子史经书;目见耳闻,不少诗词歌赋。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况且 小妹 资性过人十倍,何事不晓。”国语辞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jìn zhū zhě chì jìn mò zhě hēi ]⒈  靠近朱砂容易被染成红色,靠近墨则容易被染成黑色。语出晋·傅玄〈太子少傅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后比喻人的习性因环境影响而改变。明·无名氏。引《金雀记·第二八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爷既能作赋,小人岂不能作歌。」《文明小史·第一三回》:「这班小子后生,正是血气未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英语proximity to cinnabar makes you red, to pitch makes you black (idiom, from Ouyang Xiu 歐陽修|欧阳修)​; different environments provide different influence., Nurture determines a person's character.

赤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保赤:养育﹑保护幼儿。语本《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孔传:"爱养人如安孩儿赤子,不失其欲。"
  • 2、鼻赤:犹鼻皶。
  • 3、苍赤:指百姓。
  • 4、陈赤: 1.陈腐而变红。
  • 5、单赤:孤苦无依的平民。
  • 6、丹赤: 赤诚的心。
  • 7、贵赤: 1.元代的宿卫禁军之一。
  • 8、孩赤:初生婴儿。
  • 9、赫赤:深红;火红。
  • 10、畿赤:唐代京城所治之县为赤县,京之旁邑为畿县,合称"畿赤"。宋因之。
  • 11、酱赤:赭红色。
  • 12、李赤:唐柳宗元撰《李赤传》,谓有江湖浪人名李赤夸其诗类李白,故自号李赤。传说赤为厕鬼所迷,以入厕为升堂,后坠入厕中而死。后用为心性迷惑之典。
  • 13、黎赤: 黎民赤子。 黑色和赤色。
  • 14、扑赤:象声词。多形容笑声。
  • 15、涩赤:干涩发红。
  • 16、溲赤:指小便短赤。
  • 17、霞赤:如霞之赤。
  • 18、黝赤:青黑带赤之色。
  • 19、站赤:蒙古语的音译。元代驿站。
  • 20、赭赤:红褐色。
  • 21、只赤: 见“只尺 ”。
  • 22、忠赤:忠心赤胆。
  • 23、衷赤:赤诚的心。
  • 24、兀赤: 1.亦作"兀赤"。 2.蒙古语的音译。马夫;管理驿马的人。
  • 25、挟赤:挟尺。
  • 26、洞赤:通红。
  • 27、血赤:犹赤诚。
  • 28、飞赤:指朝霞。
  • 29、光赤: 光赤guāngchì (1) 身体裸露 例 光赤上体 英 bare;naked
  • 30、大赤:赤色旗。
  • 31、火赤: 1.火红的颜色。 2.蒙古语"札鲁火赤"之省语。即宗正府,掌皇族事务。 3.指宗正府官员。
  • 32、精赤: 精赤jīngchì (1) 赤裸的样子 例 井下的矿工经常脱得精赤进行工作 英 naked
  • 33、六赤:骰子。
  • 34、然赤:烧得通红。
  • 35、推赤:犹言推心置腹。
  • 36、通赤:犹通红。
  • 37、足赤: 足赤zúchì (1) 无杂质的、纯净的金 英 pure gold
  • 38、正赤: 大红。
  • 39、保儿赤:蒙古语。厨子。
  • 40、必阇赤:蒙古语音译。元代官名,掌管文书等事。亦译作"必彻彻"﹑"必赤赤"。
  • 41、阿可赤:象声词。
  • 42、长庆赤:涂饰墙壁的一种赤色颜料。
  • 43、赛典赤: 1.源于阿拉伯语sayiid。义为"大首领"﹑"王者"。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无子,仅一女法蒂玛嫁与阿里,从他们之子忽辛(Husain)传下来的后人,被尊为sayiid,表示是伊斯兰教的"圣裔"。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瞻思丁之名即含此称。
  • 44、贵由赤:蒙古语。赛跑。
  • 45、乌剌赤:元时称驿站牧马者。也称"兀剌赤"。
  • 46、兀剌赤: 1.亦作"兀赤"。 2.蒙古语的音译。马夫;管理驿马的人。
  • 47、古剌赤: 古代面点之一。
  • 48、火里赤: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弓手;带弓箭的人。
  • 49、眼胎赤: 病证名。
  • 50、探马赤: 见“探马赤军 ”。
  • 51、龙骧赤: 见“龙骧将军 ”。
  • 52、发电赤:良马名。
  • 53、鱼尾赤:即鱼尾红。
  • 54、云都赤:蒙古语音译。意为带刀的人,元代用以名皇帝的侍卫官。
  • 55、博尔赤: 蒙古语。原意为司膳、厨师。
  • 56、面赪颈赤:脸与头颈泛起红晕。形容羞涩。
  • 57、达鲁花赤: 1.蒙语的音译。元职官名。指镇压者﹑制裁者﹑盖印者。转而有监临官﹑总辖官之意。元代汉人不能任正职,朝廷各部及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由蒙古或色目人充任,以掌实权。
  • 58、答剌花赤:蒙古语音译词。官名。意为镇压者﹑制裁者﹑盖印者﹐转而有监临官﹑总辖官之意。或译为"达鲁花赤"。
  • 59、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Nǔ ěrhāchì (1) (1559—1626.9.30) 中国清王朝的创建者。满族。姓爱新觉罗。16世纪末统一建州女真各部。1601 年建立八旗制。1616 年称汗,建后金政权,年号天命。1618年开始进攻明朝,不断取得胜利。1625 年迁都沈阳,称为盛京。1626 年 2 月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时受伤,旋去世。清朝建立后追尊为太祖 英 Nurhachi
  • 60、口沸目赤:谓口沫横飞,眼睛发红。形容人情绪激动,声色俱厉的神态。
  • 61、金无足赤: 金无足赤jīnwúzúchì (1) 足赤,成色十足的金子。金无足赤,比喻人也不能十全十美 英 None is perfect
  • 62、脸红耳赤:面红耳赤。
  • 63、怯里马赤:蒙古语。意译为翻译者。引申为代言人。
  • 64、眼腰黄赤: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国初士大夫戏作语云:'眼前何日赤,腰下几时黄。'谓朱衣吏及金带也。'后以'眼腰黄赤'喻富贵荣华。
  • 65、面红颈赤: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激动、焦急、生气、发热、过分用力而脸色发红的样子。
  • 66、眼红颈赤: 形容因羡慕、妒忌而寻衅争吵。
  • 67、不约儿赤: 象声词。 按原引《黑旋风》剧中“牙不约儿赤”为蒙语走开意,此不词,应删。参见“牙不约儿赤 ”。
  • 68、耳红面赤: 耳红面赤ěrhóng-miànchì (1) 赤:红。形容羞愧,也形容着急发怒的样子 例 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说岳全传》 英 be red in the face
  • 69、近朱者赤:靠着朱砂的变红。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
  • 70、面红耳赤: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激动、焦急、生气、发热、过分用力而脸色发红的样子。
  • 71、面红面赤: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
  • 72、牙不约儿赤: 蒙语音译词。行,走。 蒙语音译词。走开。“牙不”汉语意为“走”,“约儿赤”意为“去,离开”。
  • 73、丹之所藏者赤: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赤组词,赤的组词,赤字怎么组词,赤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赤字组词的组词,其中赤字在开头的组词有463个,赤字在中间的组词有63个,赤字在结尾的组词有73个。
  • 拼音chì
  • 注音ㄔ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OU
  • 五行

基本释义

形容词(1)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2) 同本义赤,南方色也。——《说文》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赤刀。——《书·顾命》。郑注:“ 武王诛 纣时刀赤为饰。”色赤椒好。——《齐民要术·种椒》困于赤绂。——《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3) 忠诚;真纯推赤心于天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4) 又如:赤心(忠心);赤衷(赤诚的心意);赤情(真诚的心意)(5) 裸露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唐· 韩愈《山石诗》(6) 又如:赤剥(光身子);赤巴巴(赤裸裸;毫无掩饰);赤脚大罗仙(传说中得道的李君);赤条精光(全身赤裸)(7) 空;尽;一无所有晋国大旱,赤地三年。——《韩非子·十过》当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苏轼《送范纯粹守庆州》(8) 又如:赤淋淋(赤条条,一丝不挂);赤白白(一无所有);赤洒洒(形容无牵无挂)名词(1) 古以赤为南方之色,后因以赤指南方 。如:赤帝(神话中的南方之神。代指汉高祖刘邦);赤方(指南方);赤位(指南方);赤天(南方的天)(2) 谶纬家谓汉以火德王,火色赤,后因以借指汉朝 。如:赤德(指汉朝的气运)(3) “赤子”的简称。指婴儿 。如:赤襁(指婴孩);赤子苍头(泛指老人小孩。苍头:原指老仆,此指老人)(4) 指鲜血 。如:赤津津(鲜血渗流的样子);赤臭(血污腐臭之气)(5) 共产党这里现亦大讨其赤,中大学生被捕者有四十余人。——鲁迅《书信·致李霁野》动词(1) 除掉,诛灭此祸水也!指日赤吾族矣!——《聊斋志异·小翠》(2) 又如:赤族(诛灭全族);赤诛(诛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