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陵傲:凌侮轻慢。
  • 2、陵慠:凌侮傲慢。
  • 3、陵栢: 1.亦作"陵栢"。 2.陵墓上的柏树。
  • 4、陵阪:山坡。
  • 5、陵偪: 1.亦作"陵偪"。 2.欺凌逼迫。
  • 6、陵逼: 1.亦作"陵偪"。 2.欺凌逼迫。
  • 7、陵弊:衰败凋敝。
  • 8、陵敝:衰败凋敝。
  • 9、陵波: 1.起伏飘浮于波涛之上。 2.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 10、陵岑:高峻的山岭。
  • 11、陵嶒:犹崚嶒。不平貌。喻坎坷。
  • 12、陵场:陵墓周围的场地﹔陵园。
  • 13、陵晨:凌晨;清晨。
  • 14、陵遟:衰颓。
  • 15、陵持:磨难。
  • 16、陵斥:侵凌﹔侵犯。
  • 17、陵次:陵墓旁。
  • 18、陵蹙:凌逼。
  • 19、陵篡:越位篡权。
  • 20、陵挫:凌侮﹔遭挫受辱。
  • 21、陵稻:陆生稻。也叫旱稻。
  • 22、陵蹈:侵袭践踏。
  • 23、陵诋:欺侮诋毁。
  • 24、陵殿:陵墓旁的配殿。
  • 25、陵冬:傲然不为冬寒所屈﹔敢于冒犯冬天的寒威。
  • 26、陵夺:侵凌劫夺。
  • 27、陵伐:侵凌﹐攻伐。
  • 28、陵犯:冒犯﹔侵犯。
  • 29、陵坟:陵墓。
  • 30、陵愤:骄浮愤激。
  • 31、陵阜:丘陵。坟墓。
  • 32、陵冈: 1.亦作"陵岗"。 2.升登山冈。 3.山陵﹔山冈。
  • 33、陵汩:践踏毁弃。
  • 34、陵壑:山陵丘壑。
  • 35、陵衡:水草名。即荇。
  • 36、陵户:守护帝王陵墓的人家。
  • 37、陵忽:欺凌轻慢。
  • 38、陵季:末世﹐衰微之世。
  • 39、陵籍:谓欺压作践(他人)。
  • 40、陵驾: 陵驾língjià (1) 超越;高出 例 徒以冯[凭]借世贤,用相陵驾。——《宋书·恩幸传序》 英 override;put oneself above
  • 41、陵架:凌驾﹔超越。
  • 42、陵僭:僭越﹐超越本分。
  • 43、陵践: 1.跨越。 2.欺凌。
  • 44、陵谨:小心谨慎。
  • 45、陵京: 1.高大的丘陵。 2.陵寝。
  • 46、陵竞:争竞﹐不肯相让。 欺罔主上﹐躁于进身。戒惧貌。小心谨慎貌。
  • 47、陵窘:窘迫。
  • 48、陵遽:战栗。
  • 49、陵聚:积聚如山。形容多。
  • 50、陵夸:骄傲自夸。
  • 51、陵跨: 1.跨越﹔凌驾。 2.侵越。
  • 52、陵诳:侵凌欺骗。
  • 53、陵历:谓星辰超越本来轨道而进入他星轨道﹐常指日月蚀现象。
  • 54、陵厉: 1.超越﹐凌驾于……之上。 2.蜿蜒貌。 3.咄咄逼人貌。 4.气势猛烈。
  • 55、陵轹: ◎陵轹línglì 同“凌轹”
  • 56、陵轣:欺压。
  • 57、陵鲤:即鲮鲤。穿山甲。
  • 58、陵猎: 1.欺凌践踏。猎﹐通"躐"。 2.逾越次序﹔平步青云。猎﹐通"躐"。
  • 59、陵躐:超越等次。
  • 60、陵临:高下相凌。谓相颉颃﹐比个你高我低。
  • 61、陵夷: 山坡缓平貌。 由盛到衰。衰颓,衰落。 平夷;平毁。
  • 62、陵替: 陵替língtì (1) 〈方〉 (2) 法纪废止,社会秩序混乱 英 breakdown of law andorder (3) 衰败 例 朝廷陵替 英 decline of a dynasty
  • 63、陵墓: 陵墓língmù (1) 领袖、烈士、知名人士或帝王及后妃的坟墓 英 mausoleum; magnificent and monumental tomb
  • 64、陵辱:欺凌侮辱。
  • 65、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 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 丘陵和山谷。指陵墓。
  • 66、陵邑:汉代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借指帝王陵墓所在地。山丘和城邑。
  • 67、陵園: 陵园língyuán (1) 本指帝王或诸侯的墓地,今通称以陵墓为主的园林。也作“园陵” 英 tombs surrounded by a park (2) 公墓 例 烈士陵园 英 cemetery
  • 68、陵霄: 1.直上云霄。形容飞得极高。 2.宫殿名。
  • 69、陵寝: 陵寝língqǐn (1) 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 英 emperor's or king's resting place;mausoleum (2) 墓地 例 祖宗陵寝 英 graveyard
  • 70、陵暴:轻侮。
  • 71、陵丘: 1.亦作"陵邱"。 2.大丘﹔大阜。
  • 72、陵上: 1.凌驾于他人之上。 2.犯上。
  • 73、陵石:绿石﹐能显现铅﹑锡﹑铜矿等的石头。
  • 74、陵薮:山陵和湖泽。泛指山野。
  • 75、陵人: 1.以势压人。 2.侵袭人体。
  • 76、陵阳:即陵阳子明。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山名。在今安徽石台北。一说在宣州城内。相传为陵阳子明得仙之地。 古曲名。
  • 77、陵轶: 1.凌驾﹔超越。 2.欺凌。
  • 78、陵霞:犹凌云。比喻超然物外。
  • 79、陵侮:凌辱﹐欺压。
  • 80、陵兆:墓域﹐坟地。兆﹐同"垗"。
  • 81、陵居:居于高地。
  • 82、陵骞:高飞﹐高就。
  • 83、陵藉:欺辱践踏。
  • 84、陵云:驾云飞升。谓羽化登仙。 高矗至云霄。 比喻志气高超或笔力矫健。
  • 85、陵冢:帝王的陵墓。
  • 86、陵溪:山陵与溪涧。
  • 87、陵屯:丘阜。
  • 88、陵风:驾着风﹐乘风。形容高峻。
  • 89、陵壤:祖墓和土地。借指社稷﹑国家。
  • 90、陵绝: 跨越;横越。
  • 91、陵迫:欺凌逼迫。
  • 92、陵司:唐时守卫及祀祭皇陵的官署。
  • 93、陵社:陵庙与社稷。借指国家。
  • 94、陵盖:压倒。
  • 95、陵岗: 1.亦作"陵岗"。 2.升登山冈。 3.山陵﹔山冈。
  • 96、陵表:墓表﹔墓碑。
  • 97、陵卫:古代皇帝陵墓的宿卫。
  • 98、陵衍: 1.丘陵延伸。 2.引申为逐渐。
  • 99、陵曳:凌侮捶挞。
  • 100、陵陂:山坡﹔地势较高的田地。

陵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霸陵岸:指汉文帝葬处霸陵所在的高地。
  • 2、霸陵桥:即霸桥。因灞水西高原上有汉文帝霸陵﹐故称。
  • 3、山陵崩: 诸侯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 4、甘陵部:《后汉书.党锢传序》:"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謡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党人之议,自此始矣。"此为士大夫树党之始。后成典实,用以泛指朋党。
  • 5、海陵仓: 仓库名。
  • 6、城陵矶:矶名。在湖南省岳阳县东北,洞庭湖与长江汇合处,为湘鄂间重要门户,京广铁路经此。
  • 7、城陵山:山名。详"城陵矶"。
  • 8、武陵川: 见“武陵源 ”。
  • 9、黄陵祠: 即黄陵庙。
  • 10、雕陵鹊: 1.寓言中的巨鹊。语本《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
  • 11、东陵侯:指汉邵平。以种"东陵瓜"而著名。
  • 12、东陵瓜: 1.指汉邵平所种之瓜,味甜美。 2.泛指味美之瓜。
  • 13、杜陵叟: 1.指杜陵的老农夫。 2.指唐杜甫。
  • 14、杜陵屋:唐杜甫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因指破旧的房屋。
  • 15、杜陵花:指妓女。
  • 16、杜陵杰:指唐杜甫。
  • 17、杜陵老:指唐杜甫。
  • 18、杜陵翁:指唐杜甫。
  • 19、风陵堆:地名。亦名'风陵堆堆'。在山西省永济县南。传说谓因有风后之陵而为名。一说该处有女娲之陵。
  • 20、娥陵氏:相传为女娲氏掌乐之官。
  • 21、阜陵恩:汉高祖少子淮南厉王刘长﹐孝文时骄蹇﹐数不奉法﹐以宿怨椎杀辟阳侯审食其﹐诣阙谢罪﹐文帝宽赦不治。长死后﹐帝仍封其子刘安为阜陵侯。事见《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后遂以"阜陵恩"为君王赦父之恩。
  • 22、格陵兰: 格陵兰Gélínglán (1) 世界最大岛。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面积2175600平方公里,人口5.4万(1987)。主权属丹麦王国。首府戈特霍布 英 Greenland
  • 23、韩陵石: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后因以"韩陵石"借指好文章。
  • 24、韩陵山:俗名七里冈。在河南省安阳市东北。北魏高欢曾于此击败尔朱兆,并建定国寺旌功,由温子升撰作碑文。
  • 25、诃陵樽:酒器名。
  • 26、诃陵国:古南海国名。
  • 27、迦陵词:又名《湖海楼词集》。词集。清代陈维崧(号迦陵)作。三十卷。共收四百十六调,一千六百二十九首词。在历代词人中,其作品最多。
  • 28、嘉陵江: 嘉陵江Jiālíng Jiāng (1) 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在重庆市注入长江,全长1119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 英 Jialing River
  • 29、延陵剑: 汉·刘向《新序•节士》载,春秋时延陵季子(吴公子季札)将出访晋国,带宝剑经过徐国,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 30、零陵郡: 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1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原起舜帝二位妃子娥皇、女英寻夫来到潇水、湘水会合处,因这里三面环水视,视为是舜帝陵墓。
  • 31、武陵郡: “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
  • 32、信陵君: 信陵君Xìnlíngjūn (1) 其封地在信陵的一国公子。信陵,魏地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 英 the son of a high official whose feoff is in XinLing
  • 33、严陵濑:在浙江桐庐县南,相传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
  • 34、子陵濑: 即子陵滩。
  • 35、兰陵王: 北齐·兰陵武王·长恭,文襄帝第四子。才武而貌美,临阵常戴假面以对敌,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骑五百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歌谣以壮之,作《兰陵王入阵曲》。 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三段二十四拍,一百三十字。见《词谱》卷三七。
  • 36、李陵台:指汉李陵的墓。
  • 37、广陵散: 琴曲名。
  • 38、广陵涛: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后即以"广陵涛"称广陵(今扬州)曲江潮。汉时其势浩大,蔚为壮观。尔后势渐杀。唐大历后迄不见。
  • 39、东陵道:指长安城东门外大道。唐杜甫《怀灞上游》诗:"怅望东陵道,平矼灞上游。"仇兆鳌注引顾宸曰:"东陵道,即长安城东门,乃秦东陵侯种瓜处。"一说,因长安东门外有汉文帝霸陵而得名。
  • 40、黄陵庙: 庙名。传说为舜二妃娥皇、女英之庙,亦称二妃庙,在湖南省·湘阴县之北。 庙名。即黄牛庙。
  • 41、黄陵曲: 民间曲调名。
  • 42、金陵山: 1.即锺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门外。 2.即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 43、金陵春: 1.酒名。
  • 44、零陵香:香草名,它的香味充满了回忆味道,闻起来就好像置身于艳阳天下的花香田野。
  • 45、庐陵王: 庐陵王是中国古代郡王爵。
  • 46、武陵蛮: 汉时对分布在今湘西、鄂西南等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地为武陵郡,故名。
  • 47、平陵东: 乐府相和曲名。相传为汉·翟义门客所作。
  • 48、西陵桥: 1.见"西泠"。
  • 49、平陵曲: 即《平陵东》。
  • 50、武陵滩: 晋·陶潜《桃花源记》载: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复得”。后以“武陵滩”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亦作“武陵溪 ”。亦作:武陵滩 、武陵川
  • 51、子陵滩:即七里滩。又名七里濑﹑严陵濑。富春江的一段。北岸富春山严陵山 相传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
  • 52、武陵源: 晋·陶潜《桃花源记》载:晋·太元中,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见其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村人自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遂与外界隔绝。后渔人复寻其处,“迷不复得”。后以“武陵源”借指避世隐居的地方。 亦作“武陵溪 ”。亦作:武陵滩 、武陵川
  • 53、武陵溪: 见“武陵源 ”。
  • 54、武陵客: 指避世隐居的人。
  • 55、子陵溪: 即子陵滩。
  • 56、西陵峡: 即巴峡。
  • 57、安陵姓: 安陵姓源于姬姓。
  • 58、延陵子: 指春秋时吴公子季札。相传吴王·寿梦有四子:诸樊(或称谒)、余祭、余眛(一作夷昧)、季札。
  • 59、于陵子: 即於陵子仲。
  • 60、五陵原: 汉代五个皇帝陵园所在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的渭北高原上。
  • 61、房陵县: 秦置,属汉中郡,治所即今湖北房县。
  • 62、王陵戆:汉王陵助高祖平天下,封安国侯。为人任气,好直言。高祖以为可继任相国,"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高祖死,吕后欲王诸吕,陵直言不可。后怒,迁陵太傅,陵谢病不朝,七年卒。事见《史记.高祖本纪》﹑《汉书·王陵传》。后以"王陵戆"谓大臣刚直不阿。
  • 63、安陵君: 安陵君ānllíngjūn (1) 安陵国的国君。安陵是当时一个小国(现在河南省鄢陵县西北),原是魏国的附庸 英 the king of Anling
  • 64、竟陵派: 词语解释⒈  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因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而得名。继承公安派抒写“性灵”的主张,反对拟古,但用字造句故作奇僻,风格幽深孤峭,流于艰涩。
  • 65、青陵台: 1.亦作"青凌台"。 2.李冗《独异志》卷中引晋干宝《搜神记》﹕"宋康王以韩朋妻美而夺之﹐使朋筑青凌台﹐然后杀之。其妻请临丧﹐遂投身而死。王令分埋台左右。"《太平御览》卷一七八引《郡国志》﹕"郓州须昌县有犀丘城青陵台﹐宋王令韩凭筑者。"后因以"青陵台"为咏爱情坚贞的典故。
  • 66、铜陵市:在安徽省南部、宁铜铁路终点,滨临长江。1956年设铜官山市,1958年改铜陵市。人口31.8万(1995年)。有铜陵铜矿,是中国有色冶金工业基地之一。
  • 67、福陵山: 女妖卵二姐住的山她在此建立云栈洞,后猪八戒招赘到福陵山云栈洞的卵二姐家,可一年后,卵二姐就死了,全部家当全给了猪八戒。
  • 68、子陵台: 东汉·严子陵隐居钓鱼处。在浙江·桐庐县南富春山腰间,有东西两台,各高百余米。东称严子陵钓台,西是宋末谢翱哭文天祥处。
  • 69、五陵气: 见“五陵豪气 ”。
  • 70、五陵儿: 1.犹言五陵年少。
  • 71、竹陵春: 1.酒名。
  • 72、霸陵醉尉:《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后遂以'霸陵醉尉'事为失官以后受人侵辱之典。
  • 73、霸陵伤别:比喻送客上路,黯然伤怀。出自唐·李白《忆秦娥》。
  • 74、霸陵折柳:在霸陵这折下柳枝喻为送别友人之意。
  • 75、杜陵布衣:唐杜甫的自称。
  • 76、子陵钓滩:意思是归隐山林,过隐逸生活。
  • 77、青陵粉蝶: 1.《太平寰宇记》卷十四引晋干宝《搜神记》﹕"大夫韩凭取妻美﹐宋康王夺之﹐凭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着手化为蝶。"后因以"青陵粉蝶"指离别的妻室。
  • 78、风陵晓渡: 风雨来势猛
  • 79、杜陵野老: 1.唐杜甫的自称。杜甫祖籍杜陵,他也曾在杜陵附近居住,故常自称杜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
  • 80、杜陵野客: 1.唐杜甫的自称。
  • 81、杜陵遗老: 1.指唐杜甫。
  • 82、寿陵匍匐:指胡乱模仿别人不成,反而失去了原来的样子。
  • 83、韩陵片石: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后因以"韩陵片石"借指好文章。
  • 84、延陵季子: 指春秋时吴公子季札。相传吴王·寿梦有四子:诸樊(或称谒)、余祭、余眛(一作夷昧)、季札。
  • 85、迦陵频伽: 1.梵语的音译。鸟名,意译为好声鸟。佛教传说中的妙禽。
  • 86、迦陵毗伽: 1.梵语的音译。鸟名,意译为好声鸟。佛教传说中的妙禽。
  • 87、广陵散绝:《广陵散》已失传。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 88、昭陵六骏:唐太宗的陵墓在陕西省醴泉县东北九嵕山,此指其墓前的六块浮雕石刻马。刻于唐贞观十一年(西元637)。是唐太宗在建立唐王朝的战争中,所骑的六匹骏马的雕像。六马姿势各异,但均雄劲有力,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水准。
  • 89、茂陵刘郎:茂陵刘郎秋风客,刘郎指的是刘彻。出自李贺的捧仙人迎露盘歌。
  • 90、暴内陵外: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 91、海桑陵谷: 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
  • 92、金陵王气:今之南京﹐战国时楚威王埋金以镇王气﹐故曰金陵。后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皆建都于此。所谓"金陵王气"即指帝王所在地金陵的祥瑞之气。
  • 93、邱陵学山:邱陵学山 明王文禄编。
  • 94、违强陵弱:避开强暴的,欺凌弱小的。
  • 95、寿陵失步: 寿陵失步shòulíng-shībù (1) 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反而连自己原来所会的东西也忘掉了 英 study from others on halfway, lost sb.’s own strongress
  • 96、马陵书树: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亦作:马陵削树
  • 97、马陵削树: 见“马陵书树 ”。
  • 98、金陵寺岗: 因此处古建有金陵寺而得名。
  • 99、广陵观涛:指清江苏扬州诗人宗元鼎、宗元豫、宗元观与宗之瑾、宗之瑜。
  • 100、日陵月替: 谓逐渐衰落、弛退。

陵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安陵:战国时国名。本属魏,秦灭魏后,欲以五百里地易安陵。见《战国策.魏策四》。
  • 2、灞陵:1.古地名。汉文帝刘恒陵寝。2.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下辖乡。
  • 3、巴陵: 1.旧县名。晋太康元年置,治所在今湖南岳阳。1913年改名岳阳县。 2.郡名。南朝宋元嘉十六年置。治所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隋开皇九年废。唐天宝元年复置。干元元年改称岳州。隋末罗县令萧铣起兵,即以此为根据地。 3.山名。在岳阳县治西南,滨洞庭湖。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昔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
  • 4、霸陵:即灞陵。汉文帝陵名。
  • 5、北陵: 1.泛指在北的山或丘陵。 2.特指茂陵。
  • 6、崇陵: 1.陵墓名。唐德宗的陵墓。在今陕西泾阳县北嵯峨山。 2.陵墓名。宋光宗的陵墓永崇陵的简称。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攒宫。 3.陵墓名。清德宗的陵墓。在今河北易县西永宁山。
  • 7、丹陵:地名。传说为尧的诞生地。
  • 8、雕陵: 1.栗林名。《庄子.山木》﹕"庄周游乎雕陵之樊。"成玄英疏﹕"雕陵﹐栗园名也。"一说山陵名。王先谦集解引司马彪曰﹕"雕陵﹐陵名。"
  • 9、定陵:明十三陵之一。万历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后的陵墓。在北京市昌平天寿山。墓室由五个极其高大宽敞的石筑殿堂联结组成。前﹑中﹑后三殿及左右配殿有五重雕刻精美的石门。随葬品有金冠﹑龙凤冠﹑龙袍﹑谥宝﹑谥册﹑金银器﹑玉器﹑装饰品和丝织品等。经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揭开了"地下宫殿"之谜,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1959年辟为定陵博物馆。
  • 10、东陵: 1.《庄子.骈拇》:"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后因以"东陵"代称跖。 2.汉邵平的别称。 3.指东陵瓜。 4.复姓。相传为秦东陵侯邵平之后。一说,春秋齐景公时有人隐居东陵,后以之为氏。见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卷二引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
  • 11、杜陵:1.指唐 杜甫。2.汉 宣帝 陵墓。 3.地名。
  • 12、房陵: 1.古地名。在今湖北省房县境内。秦始皇曾徙嫪毐舍人四千余家及吕不韦﹑赵王迁于此;西汉诸侯王有罪亦多徙于此;唐武则天徙中宗于此;宋太祖徙周恭帝﹑宋太宗徙秦王廷美于此。
  • 13、坟陵: 1.帝王的陵墓。 2.代指祖先。
  • 14、阜陵: 1.丘陵。 2.宋孝宗(赵眘)的陵墓永阜陵的省称。在浙江绍兴宝山。《宋史.乐志九》﹕"开禧三年成肃皇后祔庙一首……归从阜陵﹐登祔太宫。"后宋人因以称孝宗。
  • 15、冈陵: 冈陵gānglíng (1) 山冈和丘陵(连绵起伏的冈陵) 英 a high mound
  • 16、桂陵:古地名。故址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一说在今山东省菏泽县东北。战国时,齐将孙膑用'围魏救赵'计,大败魏军,生擒魏将庞涓于此。参阅《孙膑兵法·擒庞涓》。
  • 17、汉陵:汉代帝王的陵园。
  • 18、诃陵:古南海国名。
  • 19、皇陵:皇帝或皇室成员的陵墓。
  • 20、跻陵:犹攀登。
  • 21、踖陵: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南。
  • 22、迦陵:“迦陵频伽”的省称。唐 元稹《度门寺》诗:“佛语迦陵説,僧行猛虎从。”唐 刘商《咏双开莲花》:“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宋 咸辉《<首楞严经>义海》卷二:“迦陵仙音,徧十方界。”叶玉森《印度故宫词》:“啼春夜夜迦陵苦,望帝年年孔雀冤。”
  • 23、骄陵:骄横凶暴。
  • 24、京陵:高丘大阜。 指皇陵。
  • 25、跨陵:陵越;超越。
  • 26、魁陵: 1.小土丘。
  • 27、昆陵:即昆仑山。古代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
  • 28、历陵: 亦称“历阪”。
  • 29、广陵: 见“广陵散 ”。
  • 30、白陵: 1.雄黄的别名。
  • 31、柏陵:指皇陵。
  • 32、拜陵: 1.拜谒皇陵。
  • 33、暴陵:欺压凌辱。
  • 34、长陵: 1.高大的土山。 2.汉高祖﹑北魏孝文帝﹑明成祖陵墓名。汉高祖墓在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魏孝文帝墓在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明成祖墓在北京市昌平县。
  • 35、朝陵:帝王拜扫祖先陵墓。
  • 36、乘陵: 1.亦作"乘陵"。 2.升上;登临。 3.侵凌。
  • 37、春陵: 春申君和信陵君的并称。
  • 38、衰陵: 衰陵shuāilíng (1) 衰弱败落 例 家势衰陵 英 decline
  • 39、大陵: 1.亦作"太陵"。 2.星官名。属胃宿﹐共八星。
  • 40、二陵: 即二崤。
  • 41、风陵:地名。亦名'风陵堆'。在山西省永济县南。传说谓因有风后之陵而为名。一说该处有女娲之陵。
  • 42、冯陵:亦作'冯凌'。进迫;侵陵。 凌驾,超越。 意气发扬貌。 犹凭恃。
  • 43、乾陵: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陕西·乾县·梁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陵前排列大型石人、石兽、华表等石刻,其中著名的有翼马、石狮、述圣记碑和无字碑等,是唐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作品。解放后,对乾陵的一些陪葬墓进行了发掘,如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及章怀太子墓等,发现了极为精美的壁画、线雕画和大量的陶俑等历史文物。
  • 44、高陵: 1.高丘,山丘。 2.指陵墓。 3.陵墓名。三国魏武帝曹操陵名。在河北省临漳县西。参阅《嘉庆一统志.彰德府二》﹑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四.彰德府》。 4.陵墓名。三国吴孙坚墓名。在江苏省丹阳市西。参阅《嘉庆一统志.镇江府二》。 5.复姓。汉有高陵显见《通志.氏族三》。
  • 45、谷陵:语本《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喻世事变化。
  • 46、海陵: 海陵Hǎilíng (1) 现在江苏省泰州市 英 Tai Prefec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 47、坏陵:汉蔡邕所撰《琴操》中的十二曲,传为伯牙所作。
  • 48、黄陵: 黄陵Huánglíng (1) 轩辕黄帝陵墓的略称。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桥山上,因而亦称“桥陵”。陵前有黄帝庙和汉武帝所修的祈仙台,周围有数以万计的千年古柏。黄帝庙中残存北宋以来的碑刻50多块 英 Huang Di Mausoleum
  • 49、金陵: 1.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2.中晩唐人常以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 3.北魏拓跋珪陵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故盛乐城西北。 4.指四川铜陵山。
  • 50、景陵: 陵墓名。 陵墓名。 陵墓名。 陵墓名。 陵墓名。
  • 51、九陵: 高山峻岭。
  • 52、瞿陵:紫葳的别名。
  • 53、零陵: 1.古地名。在今湖南宁远东南。相传舜帝葬于此。
  • 54、庐陵: 庐陵Lúlíng (1) 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英 Lulin
  • 55、茂陵: 古县名。治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 陵墓名。 汉·司马相如病免后家居茂陵,后因用以指代相如。
  • 56、冥陵:后因称北方之神为“冥陵”。
  • 57、墓陵:陵墓。
  • 58、陪陵:古代指臣子的灵柩葬在皇帝坟墓的近旁。附葬﹐合葬。
  • 59、毗陵: 毗陵Pílíng (1) 今江苏省常州市 英 PiLing, Chang prefecture in Jiang Su Province
  • 60、凭陵: 凭陵pínglíng (1)侵扰 例 凭陵中原 英 invade and harass
  • 61、颇陵:即菠菜。
  • 62、欺陵: 欺陵qī líng (1) 欺压;凌辱 例 欺陵属员 英 bully and humilate
  • 63、桥陵: 即黄帝陵。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参见“桥山 ”。 唐睿宗·李旦陵。在陕西省·蒲城县北丰山。 泛指帝王陵墓。
  • 64、侵陵: 侵陵qīn líng (1) 侵犯欺凌 例 小邦结当侵陵大国 英 invade and bully
  • 65、寝陵: 1.帝王的陵墓。
  • 66、清陵: 清代帝后的陵墓。依其分布状况可分四区。
  • 67、丘陵: 丘陵qiūlíng (1) 地形的一种,指地势起伏不平,连接成大片的小山 例 穿过一片丘陵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英 hills
  • 68、邱陵:连绵起伏的小山坡地。
  • 69、鹊陵:即鹊岸。
  • 70、少陵: 1.汉宣帝许后之陵。因规模比宣帝的杜陵小﹐故名。 2.指唐诗人杜甫。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 71、寿陵: 指帝后生前预筑的陵墓。 “寿陵余子”的省称。
  • 72、松陵: 吴淞江的古称。为太湖支流三江之一,由吴江县东流与黄浦江汇合,出吴淞口入海。 吴江县的别称。
  • 73、泰陵: 1.陵名。唐玄宗陵。在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2.陵名。宋哲宗陵。在河南省巩县西南。本名永泰陵。宋人常称之为泰陵。 3.陵名。明孝宗陵。在北京市昌平县笔架山东南。 4.陵名。清世宗陵。在河北省易县永宁山。
  • 74、贪陵: 1.亦作"贪凌"。 2.贪婪侵夺。
  • 75、腾陵:亦作'腾陵'。腾跃。 水波上涌﹐翻滚。 上升貌。 指腾空而上。
  • 76、替陵:陵夷,衰落。
  • 77、铜陵:产铜的山陵。
  • 78、穨陵: 1.衰替。
  • 79、颓陵: 1.衰替。
  • 80、威陵: 犹侵犯。 声威超越。
  • 81、五陵: 五陵wǔlíng (1) 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长安附近。当时富家豪族和外戚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 例 五陵少年争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英 the five mausoleum of emperor in Han dynasty
  • 82、献陵: 明代仁宗皇帝陵墓。十三陵之一。参见“十三陵 ”。
  • 83、显陵: 1.五代晋高祖陵。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 2.辽世宗陵。在今辽宁省北镇县医巫闾山。 3.明兴献皇帝陵。在今湖北省钟祥市东。
  • 84、襄陵:1.水势浩大,漫过山陵。 2.晋襄公陵墓。
  • 85、崤陵: 1.即崤山。
  • 86、孝陵: 1.明太祖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锺山南面。明初置卫守护,故其地名孝陵卫。 2.借指明太祖朱元璋。 3.清世祖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县昌瑞山主峰南麓。
  • 87、胁陵:胁迫欺凌。
  • 88、徐陵:是古地名,现在是江苏镇江。
  • 89、巡陵:谓天子参谒祖陵。
  • 90、严陵: 即严光。 即严陵濑。
  • 91、延陵: 古邑名。 借指季札。 指汉成帝。 汉成帝陵。 复姓。
  • 92、尧陵:帝尧陵墓。在今山西省临汾县东北七十公里郭村西隅涝河北侧。陵前有祠,传为唐初所建。自元历清,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按,古籍多载尧陵在山东菏泽与濮县今属河南省 交界处。因河水泛滥,今遗迹无存。依古史'尧都平阳'之说,陵墓宜在山西。参阅《史记.五帝本纪》﹑《水经注.河水四》﹑《嘉庆重修一统志.平阳府》。
  • 93、谒陵: 谒陵yèlíng (1) 到陵墓前拜谒;瞻仰陵墓 英 pay homage at sb's mausoleum
  • 94、夷陵: 夷陵Yílíng (1) 楚先王的坆墓,在今湖北宜昌县东 例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英 the Yi Mausoleum
  • 95、堙陵:犹废置,败落。
  • 96、于陵:地名。借指陈仲子。因居于陵﹐故称。
  • 97、裕陵:古代帝王陵墓名。金显宗陵。在北京市房山县西北大房山。 明英宗陵。在北京市昌平县石门山东,即十三陵的第四陵。 清高宗陵,在河北省遵化县西北昌瑞山。 宋人对神宗的习惯称呼。神宗陵本名永裕陵,在河南省巩县西南。
  • 98、羽陵:古地名。《穆天子传》卷五:"仲秋甲戌,天子东游,次于雀梁,□蠧书于羽陵。"郭璞注:"谓暴书中蠹虫,因云蠹书也。"后以"羽陵"为贮藏古代秘籍之处。
  • 99、原陵: 1.平原与丘陵。 2.陵名。东汉光武帝刘秀之陵。
  • 100、园陵: 园陵yuánlíng (1) 帝王的墓地 英 imperial mausoleum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陵组词,陵的组词,陵字怎么组词,陵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陵字组词的组词,其中陵字在开头的组词有202个,陵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25个,陵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63个。
  • 拼音líng
  • 注音ㄌㄧㄥ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BFWT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阜(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líng)声。本义:大土山)(2) 同本义陵,大阜也。——《说文》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陵阜陆墐。——《国语·齐语》鸿渐于陵。——《易·渐卦》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3) 又循陵而走。(4)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5) 引申指帝王陵墓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6)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7) 山,山头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8) 姓。如:陵尹(复姓)动词(1) 升,登陵重巘。——张衡《西京赋》(2) 又如:陵云(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云霄。比喻志气高远。通凌云)(3) 超越,逾越陵水经地。——《史记·秦始皇本纪》(4)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迈(超越)(5) 欺侮;欺压在上位,不陵下。——《礼记》为巡缴所陵。——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见陵之耻。——《战国策·燕策》修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记·外戚世家》(6) 又如:陵折(欺压,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7) 日渐衰微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汉书·成帝纪》(8) 又如:陵夷(渐次衰颓。同陵迟);陵弛(渐次衰颓、废弛)(9) 凌驾(宁成)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史记·酷吏列传》(10) 又如:凌架(凌驾);陵跨(跨越;凌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