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隱痛: 隐痛yǐntòng (1) 内心深处难以告诉人或不愿告诉人的痛苦 英 secret anguish
  • 2、隱語: 隐语yǐnyǔ (1) 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词句来表示;一种隐晦的语言 例 修曰:“此隐语耳。”——《三国演义》 英 enigmatic language;code word
  • 3、隱逸: 隐逸yǐnyì (1) 隐居不仕,遁匿山林,也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世 例 花之隐逸者。——宋·周敦颐《爱莲说》 例 隐逸山林 英 privacy
  • 4、隱喻: 隐喻yǐnyù (1) 一种修辞手段,用一个词或短语指出常见的一种物体或概念以代替另一种物体或概念,从而暗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喻的一种。不直接点明是比喻,但实际上是打比方,常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于”等表明甲事物就是乙事物 英 metaphor
  • 5、隱伏: 隐伏yǐnfú (1) 潜伏;隐藏 英 lie concealed;lie low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隱组词,隱的组词,隱字怎么组词,隱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隱字组词的组词,其中隱字在开头的组词有5个,隱字在中间的组词有0个,隱字在结尾的组词有0个。
  • 拼音yǐn,yìn
  • 注音ㄧㄣˇ,ㄧㄣˋ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BEAN

基本释义

動詞(1) 藏匿;隱蔽隱,蔽也。——《説文》隱,微也。——《爾雅》隱五刃。——《國語·齊語》。注:“隱藏也。”則事可以隱定。隱忌雍蔽之人。——《荀子·緻仕》。注:“隱,亦蔽也。”桓公管仲雖善匿,弗能隱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隱,蔽也。”則盤紆隱深。——《文選·嵇康·琴賦》。注:“隱,幽深邃也。”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凶德。——《左傳·文公十八年》故隱居屠間。——《史記·魏公子列傳》可以隱形。——三國魏· 邯鄲淳《笑林》日月隱耀。——宋· 範仲淹《岳陽樓記》各隱卷底。——明· 魏學洢《核舟記》(2) 又如:隱占身體(隱藏、掩護自己真實麵目);隱遁(隱藏);隱謀(隱密計劃);隱秀(隱藏智慧,不露鋒芒或才華);隱候(在暗處等待);隱耀(隱藏光輝,隱藏身體。比喻才華不外露);隱身術(古代方士所隱蔽自己身形而使他人不可見的一種法術);隱冒(隱匿冒充);隱翳(掩蔽;遮蔽);隱掩(遮蔽掩護)(3) 隱瞞父爲子隱,子爲父隱。——《論語·子路》上以無隱。——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4) 又如:隱欺(隱瞞欺騙);隱情(隱瞞情况);隱拒(隱瞞抵賴);隱忍(忍耐,不露真情)(5) 隱測,審度又隱實户口,料出無名萬余人,以充軍實。——《晋書·庾冰傳》(6) 又如:隱心(審度);隱實(查證落實;核實)(7) 憐憫隱其無罪。——《孟子·梁惠王上》(8) 又如:隱恤(哀憐撫恤);隱惻(惻隱,同情憐惜);隱痛(内心深感苦痛);隱愛(惻隱疼愛);隱愍(憐憫);隱親(憐憫撫恤)(9) 隱逸不出隱者也。——《論語·微子》反國而隱焉。——明· 顧炎武《復、複庵記》(10) 又如:隱辟(隱退回避);隱靜(避世隱居);隱學(隱居避世,讀書自娱);隱吏(退隱的官吏);隱相(深居簡出,不露麵)(11) 塞,堵塞士不隱塞,庶人不數罟。——《詩·小雅·魚麗》(12) 又如:隱塞(堵塞)(13) 隱没;熄滅隱武事,行文道。——《國語·齊語》隱武行文。——《春秋繁露·五行變救》日斜光隱見,風還影合離。——南朝· 梁簡文帝《咏栀子花》(14) 又如:隱形(隱没形體);隱滅(隱没消失);隱微(隱約細微);隱顯(隱没與顯現);隱息(休止);隱忽(時隱時現)形容詞(1) 精深;微妙《春秋》推見至隱,《易》本隱之以顯。——《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論》《穀梁》簡約而隱要,宜存于世。——《宋書·禮志一》(2) 又如:隱要(精深簡要);隱訓(詭僻的訓釋);隱書(旨意隱秘之書);隱略(隱晦粗略);隱奥(隱晦深奥)(3) 用同“穩”(wěn)。安穩;穩定隱練職位。——漢《蕩陰令張遷錶頌》即便求隱。——漢《李翕析裏橋輔閣頌》(4) 又如:隱坐(穩坐;安坐)(5) 威重的樣子,深沉穩重鮮之爲人通率,在 高祖坐,言無所隱,時人甚憚焉。而隱厚篤實,瞻卹親故。——《宋書·鄭鮮之傳》(6) 又如:隱冥(深沉含蓄);隱厚(穩重忠厚);隱隱桓桓(威武的樣子);隱重(威重)(7) 宏大 。如:隱虹(長虹)(8) 憂傷;疾苦 。如:隱隱遑遑(憂愁不妥的樣子)(9) 窮睏 。如:隱民(窮人,窮睏的人民)(10) 幽靜 。如:隱捨(隱居的房捨);隱秀(幽雅秀麗)(11) 殷盛爾乃邑居隱賬。——左思《蜀都賦》(12) 又如:隱賑(富庶繁盛);隱藹(茂盛的樣子)名詞(1) 矮墻逾隱而待之。——《左傳·襄公二十三年》(2) 痛苦;疾苦勤恤民隱而除其害也。——《國語》(3) 隱居的人貪夫殉身,聖亦保之;烈士殉名,隱亦好之。——王闓運《鄒漢勛傳》(4) 又如:隱佚(隱逸者)(5) 隱語齊威王之時喜隱。——《史記·滑稽列傳》(6) 隱衷,隱情孤癖之隱。——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7) 通“櫽”。櫽栝,矯正竹木彎曲的工具故遂隱栝。——何休《公羊經傳解詁序》夫弃隱栝之法。——《韓非子·難勢》訓考量隱栝。——《後漢書·鄧訓傳》(8) 姓副詞暗暗地隱中胸懷。——《聊齋志异·促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