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革包:指皮包。
  • 2、革弊:革除弊害。
  • 3、革变:改革;改变。
  • 4、革拨:取消;废除。
  • 5、革刬:废除,削除。
  • 6、革剗:废除,削除。
  • 7、革斥:革除﹑斥退。
  • 8、革黜:罢免,斥退。
  • 9、革船:用皮革制成的船。
  • 10、革代:改朝换代。
  • 11、革带:皮做的束衣带。
  • 12、革噹:象声词。
  • 13、革鞮:皮鞋。
  • 14、革典:变更法度。
  • 15、革改:改革;革新。
  • 16、革更:改变;变更。
  • 17、革故:《易.杂卦》:"革,去故也。"后因以"革故"指革除旧的。
  • 18、革棺:以水牛﹑兕牛之皮为棺饰,称"革棺"。
  • 19、革轨:古代占卜术。术士取人生年月日时。配以《易》图象附会人事以占验吉凶。
  • 20、革号:谓改换年号。
  • 21、革昊:犹革天。
  • 22、革化:改变。
  • 23、革讳:忌讳。
  • 24、革阓:绣有文彩的皮革棺饰。
  • 25、革究:革除职务,加以究办。
  • 26、革屦:皮靴;皮鞋。
  • 27、革抉:古代弓箭手戴在右手大拇指上用以钩弦的工具。以革为之,故称。
  • 28、革军: 书名。清末邹容著。1903年在上海出版。全书二万余字。作者以通俗的文字,宣传推翻清朝统治,反对外国侵略,主张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华共和国”。刊行后,销数逾百万册,在当时影响很大。
  • 29、革僚:中国少数民族名。即今之仡佬族。
  • 30、革留:革职留任。
  • 31、革辂: 1.亦作"革辂"。 2.五路之一。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兵车。覆之以革,无他饰,用于作战或巡视诸侯国土或四境。
  • 32、革路: 1.亦作"革辂"。 2.五路之一。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兵车。覆之以革,无他饰,用于作战或巡视诸侯国土或四境。
  • 33、革乱:变革,动乱。
  • 34、革履: 革履gélǚ (1) 皮鞋 例 西装革履 英 leather shoes
  • 35、革虑:改变打算。
  • 36、革面:谓改变脸色或态度。 比喻彻底悔改。用皮革做的面子。
  • 37、革灭:消灭,灭亡。
  • 38、革命: 革命gémìng (1) 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例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例 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哥白尼》 英 revolution
  • 39、革木:古乐器名,鼗鼓与柷敔。
  • 40、革牧:清时称被革去州官职务的人。
  • 41、革拿:意思是革除职务,逮捕问罪。
  • 42、革囊: 革囊génáng (1) 皮革做的袋子;也用以称人的躯体 例 革囊胃 英 leather bag
  • 43、革孽:谓解除忧患。《楚辞.天问》:"帝降夷羿﹐革孽夏民。"王逸注:"革﹐更也。孽﹐忧也。言羿弑夏家﹐居天子之位﹐荒淫田猎﹐变更夏道﹐为万民忧患。"一说为簒夺剪除。游国恩纂义:"孽者﹐古通作蘖。《诗.白华》疏:孽者﹐蘖也。树木斩而复生谓之蘖。《诗.长发》:'苞有三蘖'﹐《释文》引《韩诗》云:蘖﹐绝也。《汉书.食货志》:然犹山不茬蘖。注云:蘖﹐髠斩之也。革蘖连文﹐犹言篡夺剪除也。"
  • 44、革盆:皮制的盆状盛水器。
  • 45、革皮:加工后的兽皮。
  • 46、革情:改变心意。
  • 47、革去:革除;去除。
  • 48、革劝:劝勉,规劝。
  • 49、革然:像八音中革(鼗鼓)发出的乐音那样。形容鸟鸣声。
  • 50、革任:犹革职。
  • 51、革容:改变表情。
  • 52、革审:革职并审讯。
  • 53、革世:犹革代。
  • 54、革饰:谓用去毛的兽皮装饰。
  • 55、革笥:皮革制成的甲胄。
  • 56、革俗:谓革除弊俗。
  • 57、革鞜:皮鞋。
  • 58、革天:改革天命。
  • 59、革条:即革带。
  • 60、革听:改变听闻。指提高名声。
  • 61、革退:开除;斥退。
  • 62、革橐:皮袋子。
  • 63、革文:谓改变繁文缛节。
  • 64、革屣:皮制的鞋。
  • 65、革舃:生皮制的鞋。
  • 66、革闲:谓革除官职而赋闲。
  • 67、革响:谓变更声音。
  • 68、革枭:革除枭雄。比喻讨定乱寇。
  • 69、革新: 革新géxīn (1) 除去旧积习而建立新的制度 例 革新计划 英 change for the better;innovate
  • 70、革辛:改革更新。辛,通'新'。
  • 71、革姓:谓改换姓氏。
  • 72、革修:革心修善。
  • 73、革序:谓变革序第。
  • 74、革选:淘汰﹑选拔。
  • 75、革靴: 1.亦作"革鞾"。 2.皮靴。
  • 76、革鞾: 1.亦作"革鞾"。 2.皮靴。
  • 77、革言:谓更改供词。
  • 78、革役:革除差使。
  • 79、革异:变迁。
  • 80、革易:革除改变。
  • 81、革音: 1.革鼓之声。古代表示结阵进军。 2.变更恶声。谓改恶从善。
  • 82、革运:国运变更。
  • 83、革造:改造。
  • 84、革争:争执;争吵。
  • 85、革政: 1.指改朝换代。 2.谓改革政令。
  • 86、革正: 1.革除;纠正。 2.谓改革政令。正,通"政"。
  • 87、革制:改革制度。
  • 88、革舟:皮筏之类。
  • 89、革逐:革除﹑驱逐。
  • 90、革浊:谓涤除污浊。
  • 91、革削:撤职。
  • 92、革邪:谓革除邪恶。
  • 93、革佃:谓佃户退除佃田。
  • 94、革作:重新建造。
  • 95、革薄:革除薄俗。
  • 96、革脉: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外急而中空,常见于亡血失精之症。
  • 97、革罢:革除;撤销。
  • 98、革角:乐器名。
  • 99、革车:古代兵车的一种。
  • 100、革风:谓改变风气。

革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反革命: 反革命fǎngémìng (1) 反对前次革命的革命;反对现时的或近时的革命的活动和倾向 英 counterrevolution (2) 反革命分子的简称 例 一家反革命 英 counterrevolutionary
  • 2、大革命:一般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 3、制革厂: 制革厂zhìgéchǎng (1) 制皮革的工厂 英 tannery
  • 4、老革命:对参加革命活动已久的人的尊称。
  • 5、登革热: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登革热病毒,由蚊子传播。症状是头痛、背痛、肌肉和关节痛,高热,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出现红疹等。也叫骨痛热。[登革,英dengue]
  • 6、变革者: 打破了某一个领域内固有格局,并推动社会前进的人。
  • 7、除奸革弊:除掉坏人,改革弊端。
  • 8、兵销革偃:销毁兵器﹐放下甲盾。谓太平无战事。
  • 9、产业革命:即“工业革命①”页 。
  • 10、沉革消肋:《奇闻佚事·程哥传》:“古语有之曰:’赵者,高手者也,其具王者悍霸之气,经天博地之材,东坡有幸与其一会,欲试探其口风,未料哥报以微笑道:'东坡居士何需苦此,若直言余则莫敢不从,随即取东坡囊中方赋之作,略览片臾及更琅琅上口,坡惊道:'且老夫尚以数十载方得大乘,彼若三年则有余,果传言未假。” 数月後王闻,称善。
  • 11、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èrcì gémìng (1)指1913年7月孙中山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与辛亥革命相对而言,故称二次革命 英 The second punitive war against yuan
  • 12、鼎新革故: 鼎新革故dǐng xīn gé gù (1) 革除旧弊,创立新制 例 夫以鼎新革故,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唐·张说《梁国公姚崇神道碑》 英 discard the old ways of life in favor of the new
  • 13、衽革枕戈: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争频繁,生活不安定。
  • 14、偃革倒戈: 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 15、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gōngyè gémìng (1) 见“产业革命” 英 Industrial Revolution
  • 16、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mǎgé-guǒshī (1) 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英 be wrapped in a horse's hide;death under shield;die on the battlefield
  • 17、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Xīn-Hài Gémìng (1) 由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继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爆发后,各省相继起义响应,清王朝终于被推翻 英 the Revolution of 1911 (the Chinese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led by Dr.Sun Yat-Sen which overthrew the Qing Dynasty)
  • 18、兵革互兴: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 19、金革之患:近在身边的祸患。
  • 20、鸟革翚飞:形容宫室壮丽。语出《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
  • 21、鸟革翬飞:革:废除;维新: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专指政治上的改良。改变旧的,提倡新的。
  • 22、技术革新: 技术革新jìshù géxīn (1) 生产技术上的较大改进,如工艺规程、机器部件等方面的改进 英 technical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23、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jìshù gémìng (1) 在生产技术上发生根本变革,使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发生一个飞跃。如机器代替手工工具 英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technical revolution
  • 24、矫国革俗:匡正国事,改革敝俗。
  • 25、暴力革命: 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以武装力量推翻反动统治或抵御外来侵略,夺取或巩固政权的斗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形式。旨在建立或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
  • 26、西装革履:履:鞋。身穿西装,脚穿皮鞋。用于形容人的着装、风度。
  • 27、种族革命: 1.即民族革命。
  • 28、泮林革音: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 29、偃革尚文:停息武备,注重文教。
  • 30、马革盛尸: 见“马革裹尸 ”。
  • 31、因革损益:意思是指认识到客观规律后,根据所需而引导事物的客观趋势来为我所用。
  • 32、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雄厚底气。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蕴含着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
  • 33、偃革为轩: 指停息武备,修治文教。
  • 34、风行革偃: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 35、民元革命:指辛亥革命。
  • 36、洗心革面: 洗心革面xǐxīn-gémiàn (1) 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目 英 reform oneself
  • 37、洗心革志: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 38、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Shíyuè Gémìng (1) 1917年11月7日俄国工人阶级和农民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 英 the October Revolution
  • 39、土地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政治上、经济上打倒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革命。
  • 40、兵革满道:兵:兵器;革:甲胄。兵器装备胡乱遗弃,塞满了道路。形容战祸伤亡惨重
  • 41、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 42、光荣革命: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是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
  • 43、金革之难:金革:兵器和铠甲;难:灾难。指战乱
  • 44、金革之声: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 45、金革之世:金革:兵器和铠甲;世:时代。战乱的年月
  • 46、绿色革命: 词语解释绿色革命[ lǜ sè gé mìng ]⒈  以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在水稻、小麦等作物生产上,大规模推广、采用矮秆、半矮秆、耐肥、抗倒伏、高产、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并配合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国语辞典绿色革命[ lǜ sè gé mìng ]⒈  利用科技方法改良土地、肥料、作物品种及种植方式,使新品种具有高抗病力、早熟、产量多及适应环境力强等特性,称为「绿色革命」。
  • 47、民主革命:指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和封建专制制度并建立民主制度的革命。
  • 48、七月革命: 词语解释⒈  1830年7月,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1830年7月27-29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国王查理十世被迫逃亡国外,资产阶级拥立路易·菲力浦为国王,建立七月王朝。国语辞典七月革命[ qī yuè gé mìng ]⒈  西元一八三〇年七月法国国王查理十世违宪解散国会,引起人民的强烈反抗,于是发动革命,迫使查理十世下台,宣布路易腓力为王,史称为「七月革命」。
  • 49、洗心革意: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 50、移风革俗: 移风革俗yí fēng gé sú (1) 转移风气, 改变习俗 英 transform outmoded habits and customs;change prevailing habit and customs
  • 51、鼎故革新: 变革老做法,创造新思路。
  • 52、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 53、文学革命:指我国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展开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文学革命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为起点,进而反对以封建主义为内容的旧文学,提倡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
  • 54、科学革命: 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它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也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
  • 55、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
  • 56、基马尔革命: 基马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面临亡国的危机。1919年5月,希腊军队占领土耳其天然良港伊兹密尔,土耳其反对外国占领的斗争在各地展开。爱国军官基马尔统一了各地分散的民族主义组织,成立土耳其民族代表委员会。1920年4月在安卡拉召开的大国民会议上,成立了以基马尔为首的国民政府。1922年,土耳其军民赶走希腊侵略军。11月,大国民会议宣布废除君主(苏丹)制度。1923年7月,列强承认土耳其独立。10月,土耳其共和国宣告成立。
  • 57、法国大革命: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58、反革命战争: 反动阶级为维护反动统治或实行民族压迫而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战争的表现形式之一。
  • 59、尼德兰革命: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 60、国家与革命: 词语解释⒈  列宁作于1917年8-9月。分析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的原理,研讨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性质以及民主的消亡问题和国家消亡的经济基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
  • 61、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中国国民党在1925年创设领导。
  • 62、中华革命党:中华革命党是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组织,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 63、資産階級革命: 也称“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其任务是推翻地主阶级专政,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障碍。16世纪下半叶的尼德兰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如1911年的辛亥革命。
  • 64、俄国二月革命: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俄国经济濒于崩溃,社会矛盾尖锐。1917年3月3日(俄历2月18日),彼得格勒工人举行罢工,12日转为武装起义,首都驻军也参加了起义。3月15日,沙皇宣布退位,沙皇制度被推翻。革命后,起义工人和士兵组成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则建立临时政府,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65、法国二月革命: 见“法国一八四八年革命”。
  • 66、无产阶级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 67、资产阶级革命: 也称“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其任务是推翻地主阶级专政,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发展资本主义扫除障碍。16世纪下半叶的尼德兰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如1911年的辛亥革命。
  • 68、高考改革方案:2014年9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介绍《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情况,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炉。主要内容为文理不分科、英语一年考两次,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科目中任选3科考试计入高考总分,取消艺体特长生加分、自主招生延迟到高考后、逐渐取消录取批次等。
  • 69、欧洲商业革命:指16世纪欧洲商业在地域上的突然扩大,以及经营方式的深刻变化。地理大发现后,出现了欧美、欧亚的跨洋贸易,逐渐形成世界市场。欧洲商业从专为封建贵族服务转而面向广大居民。出现了商品交易所和垄断殖民地贸易的特许公司。
  • 70、欧洲价格革命:欧洲价格革命指16世纪各主要欧洲国家物价的急剧上涨。
  • 71、社会主义革命: 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革命。
  • 72、土地革命战争: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十年内战”。年至 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国内革命战争。
  • 73、土地改革运动: 词语解释⒈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胜利完成。
  • 74、自然科学革命: 由自然科学的一个或几个基本学科的理论变革所导致的整个自然科学系统的根本变革。有时也泛指某一学科的理论变革,如20世纪的天文学革命、分子生物学革命等。它的主要标志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一般是观察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特别是某一意义重大的新事实的发现,促使新的理论扬弃原有的理论而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 75、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是欧洲16、17世纪前后兴起的一场基督教社会改革运动,以反对教会的极端统治、宗教教义的异化和教会组织对民众的压迫而闻名,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组织对社会发展的阻碍而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政治文化运动。
  • 76、德国十一月革命: 1918-1919年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拒绝执行反动当局的命令,举行起义,革命爆发。11月9日,柏林起义,德皇威廉二世逃亡,德意志帝国被推翻。社会民主党右派首领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国”,在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临时政府。次年1月,临时政府镇压柏林工人运动,杀害德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卢森堡等。2月成立魏玛共和国政府。5月,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被政府军镇压,革命失败。
  • 77、改革开放总方针:改革开放总方针是一项政策,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 78、洪湖革命根据地: 词语解释⒈  见“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 79、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包含了农民阶级的反抗革命,以及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些都是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
  • 80、江青反革命集团: 由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组成。“文化大革命”初期,他们勾结林彪反革命集团,鼓吹“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制造大量冤假错案,并在全国范围内煽动“打砸抢”,挑动大规模武斗,使全国陷于混乱。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他们在中央政治局结成“四人帮”,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毛泽东逝世后,他们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其主要成员被永远开除党籍,并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依法判刑。
  • 81、林彪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由林彪、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组成。
  • 82、陕甘革命根据地: 又称“陕甘苏区”。在陕西北部和陕西、甘肃边界地区。1932年至1934年间,在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下,先后开辟了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成立了以刘志丹、谢子长为首的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了对根据地的领导。同年7月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后,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陕甘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9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与当地的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随后,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的落脚点。
  • 83、新民主主义革命: 我国以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 84、新科学技术革命:新科学技术革命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上的新突破。
  • 85、湘赣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于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发展起来的。
  • 86、新民主主義革命: 我国以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1919年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 87、中国革命博物馆: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建于1959年。收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和现代革命文物和党史文献资料。
  • 88、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7月和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别发出了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12月起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打击的重点是:土匪、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等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到1953年运动取得全面的胜利。经过这次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大陆上残余的反革命势力,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 89、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三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创建,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 90、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词语解释⒈  篇名。章炳麟著。写于1903年。以公开信的形式,逐点驳斥康有为发表的《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文章抨击封建专制,强调中国的出路在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历史文献。
  • 91、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词语解释⒈  又称“鄂豫皖苏区”。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地区。由鄂豫边根据地、豫东南根据地和皖西根据地合并组成。1930年6月,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成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1931年成立了由张国焘任书记的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徐向前任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由于张国焘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政策,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于同年10月撤出根据地向西转移,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留下的部分红军在当地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 9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词语解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fǎ guó zī chǎn jiē jí gé mìng ]⒈  又称“法国大革命”。18世纪末法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1789年5月,法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被迫召开三级会议。资产阶级领导的包括农民和城市平民在内的第三等级,掀起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1791年又制定了宪法。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国王,9月成立共和国。1793年1月处死国王,同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6月,资产阶级激进派雅各宾派取得政权,实行专政,颁布1793年共和制的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反革命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家的反法联盟的进攻,将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7月热月政变中,雅各宾派政权被推翻,大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革命高潮结束。这次革命对欧洲各国乃至其他大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 9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词语解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jǐng gāng shān gé mìng gēn jù dì ]⒈  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井冈山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井冈山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会剿”。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后,留下的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在井冈山坚持斗争。
  • 94、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词语解释⒈  又称“闽浙赣苏区”。在福建、浙江、江西、安徽四省边界地区。1928年1月,方志敏等领导弋横起义,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崇安等地党组织领导农民起义,建立了闽北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闽北党组织划归中共赣东北特委领导,同时成立中国工农第十军。1931年11月,成立了由方志敏任主席的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底,根据地扩大到闽浙赣皖四省。1934年11月,红十军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合编为红十军团,继续担任抗日先遣队的任务。先遣队在转移途中遭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围攻而失败。余部突围到浙南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 95、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词语解释⒈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加紧反革命活动。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反共清党”,公开背叛革命。随后,封闭工会、农会等革命团体,大批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至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惨遭失败。
  • 96、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词语解释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利用上海青红帮头子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雇佣武装流氓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队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即借口“调解工人内讧”,强行将纠察队缴械,致使纠察队员死百余人,伤二百余人。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人汪寿华被杜月笙骗去秘密杀害。13日,上海工人和市民十万人举行罢工集会和游行。队伍行至宝山路时,遭蒋介石军队开枪屠杀,死百余人,伤无数。接着蒋介石又封闭上海总工会和其他革命团体,捕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仅三天内就有三百多人被杀,被捕和失踪数千人。这一事件是中国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 97、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词语解释⒈  又称“湘鄂赣苏区”。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1年成立中共湘鄂赣省委和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湘鄂赣军区成立,红军和地方部队发展到一万六千人。1933年9月起,根据地在国民党军的反覆围攻下遭受严重损失,至1934年8月,大部被占领。剩下的少数红军和游击队在当地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 98、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词语解释⒈  又称“湘鄂西苏区”。在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 9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词语解释⒈  17世纪英国确立资产阶级政权的革命。1640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被迫召开国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拒绝筹款。查理一世逃离伦敦,1642年向国会开战,爆发内战。克伦威尔率国会军连败王军,1646年俘获国王。后国王逃跑,1648年爆发第二次内战,王军再次失败。1649年1月,查理一世被处死,5月成立共和国,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政权。为加强统治,1653年克伦威尔改共和制为护国主制,建立军事独裁。克伦威尔死后,政局动荡。1660年,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乘机复辟斯图亚特王朝,企图恢复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竭力反对。并于1688年发动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复辟王朝被推翻。次年通过《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标志世界近代史的开始。
  • 100、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词语解释⒈  又称“左右江苏区”。位于广西西部左江、右江和红水河流域大部地区。1929年12月邓小平、雷经天、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百色起义,成立了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领导龙州起义,成立了红八军,开辟了左江革命根据地。同年3月,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下,左江根据地丧失。11月,红八军余部编入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根据地,于次年7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留下的部队由韦拔群等率领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1932年冬,右江根据地完全丧失。

革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豹革:豹皮。
  • 2、闭革:谓因君臣乖背,上下隔塞而引起变革。
  • 3、变革: 变革biàngé (1) 对本质的改变(多指制度、法度而言) 英 reformation;change
  • 4、兵革:①武器铠甲装备: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战争:民穷于兵革。
  • 5、病革:病势危急,病危。
  • 6、裁革:裁汰革除。
  • 7、刬革:革除。
  • 8、剗革: 革除。《 后汉书 •左雄传》:「宗周既灭,六国幷秦,阬儒泯典,刬革五等,更立郡县。」
  • 9、铲革:铲除﹔革除。
  • 10、惩革: 1.谓鉴于前失而有所改变。
  • 11、斥革: 斥革chìgé (1) 革除 例 斥革职衔 英 dismiss
  • 12、鸱革:指用革囊浮之于江的春秋吴人伍子胥。
  • 13、褫革: 褫革chǐgé (1) 除名革职 英 dismiss, remove sb. from a position
  • 14、齿革:上古特指象牙和犀牛皮。
  • 15、除革:革除﹐废除。
  • 16、黜革:罢免;革除。
  • 17、创革:谓变革天命,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
  • 18、棰革:杖鞭。泛指刑具。
  • 19、从革:谓依从人的意愿而改变(其形状)。
  • 20、逮革: 1.逮捕革职。
  • 21、鞮革:皮制的鞋。
  • 22、废革:废除。
  • 23、桴革:鼓槌与战甲。犹兵革。桴,通"枹"。
  • 24、肤革: 1.皮肤的表里;肌肤。 2.借喻事物的表面。
  • 25、改革: 改革gǎigé (1) 改掉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更合理完善 例 经济改革 例 为了提高生产率,大家也进行技术改革。——《记一辆纺车》 英 reform;change
  • 26、感革: 1.谓感于此而达于彼。
  • 27、戈革: 犹兵革。借指战争。
  • 28、更革:改革;变革。
  • 29、骨革:骨骼。指躯体。
  • 30、贯革: 1.射穿甲铠。 2.兵器名。亦用作仪仗。
  • 31、轨革: 1.古占验术之一。以图画占吉凶。
  • 32、裹革: 1.语出《后汉书.马援传》。谓战死沙场。
  • 33、击革:击鼓。
  • 34、肌革:犹肌肤﹐皮肉。
  • 35、疾革:病情危急。
  • 36、枷革: 1.处以枷刑并革职。
  • 37、甲革:皮革制的战甲。
  • 38、检革: 检察,纠正。
  • 39、胶革: 1.用皮革熬成的遇水能化的黏性物质。
  • 40、矫革: 1.矫正改变。
  • 41、蛟革:鲨鱼皮。蛟﹐通"鲛"。
  • 42、鲛革:鲛鱼皮制成的革。
  • 43、禁革:禁止革除。
  • 44、筋革:弓与甲。
  • 45、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
  • 46、刊革:删改。
  • 47、匡革:纠正,改正。
  • 48、厘革:改革。
  • 49、鹿革:鹿皮。
  • 50、匏革:笙和鼓。皆八音之一。借指各种乐器。
  • 51、丕革:大变革。
  • 52、皮革: 皮革pígé (1) 经鞣制、硝制或用别的处理方法给皮以抵抗腐败作用,而当干燥时则比较软和柔顺的动物皮 英 leather;hide
  • 53、漆革:又称“漆皮”。原指用亚麻仁油漆涂饰的表面异常光亮的革。
  • 54、迁革:变革,变化。
  • 55、悛革:悔改。
  • 56、揉革: 1.用鞣料使兽皮柔韧。揉,通"鞣"。
  • 57、柔革: 1.柔软的皮革。 2.治皮革使之柔软。 3.指车轮外框包的皮革。
  • 58、鞣革: 鞣革róugé (1) 用树皮、矿物盐、单宁或替代物通过浸泡将生皮制成革。亦称“硝皮” 英 tan
  • 59、删革:删改;革除。
  • 60、添革:增添和革除。
  • 61、鞗革:马络头的下垂装饰。
  • 62、推革:推移变易。
  • 63、韦革:熟皮革。
  • 64、希革:谓鸟兽毛羽稀少。
  • 65、犀革:犀牛皮。
  • 66、兴革: 兴革xīnggé (1) 兴办和革除 例 锐意兴革。——清·张廷玉《明史》 英 initiate and abolish
  • 67、休革:罢免,革除。
  • 68、朽革: 腐烂、破旧的皮革。
  • 69、脩革:改正革新;改变。
  • 70、训革: 1.训诫。
  • 71、偃革: 指停止战争。
  • 72、沿革: 沿革yángé (1) 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因袭和变革 例 载怀沿革,事有不同。——《隋书·高祖记》 例 政典沿革。——孙贻让《周礼正义序》 英 evolution;course of change and development
  • 73、曳革:拖着鞋子。革,革履。
  • 74、因革: 犹沿革。包括因袭与变革。
  • 75、杖革: 1.处以杖刑并革职。
  • 76、整革: 整顿改革。
  • 77、製革: 制革zhìgé (1) 用树皮、矿物盐、单宁或替代物通过浸泡将生皮变成熟皮 英 tan;process hides
  • 78、骤革:迅速革除。
  • 79、猪革: 用猪皮去毛后加工制成的熟革。结构紧密,耐折,耐磨,毛孔大,透气性能好。
  • 80、降革: 1.降级免职。
  • 81、参革:旧时官吏因受弹劾而被革职。
  • 82、详革:谓报请革除功名。
  • 83、调革: 1.变革。
  • 84、帱革:蒙在车毂上的皮革。
  • 85、洗革:除去。
  • 86、责革:处罚﹑撤职。
  • 87、车革:兵车和甲胄。引申指军队。
  • 88、顺革: 1.《易.革》:"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后因以"顺革"谓改变旧态而归顺。
  • 89、鞞革:鼙鼓。
  • 90、不革: 不改变。 未除。
  • 91、干革:干,盾;革,甲胄之类。泛指兵器武备。
  • 92、鞈革:古代用皮革制的胸甲。
  • 93、画革: 1.在皮革上书写。
  • 94、金革:1.谓军械和军装。 2.借指战争。 3.偏指武器。 4.车铃和车前革制的车饰。
  • 95、军革:犹兵甲。
  • 96、开革: 开除;除名。
  • 97、老革:老兵。多用为詈词。
  • 98、马革: 马革mǎ gé (1) 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英 be wrapped in a horse's hide;death under shield;die on the battlefield
  • 99、鞔革:蒙鼓的皮。
  • 100、面革:谓脸色改变。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革组词,革的组词,革字怎么组词,革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革字组词的组词,其中革字在开头的组词有164个,革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13个,革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44个。
  • 拼音gé,jí
  • 注音ㄍㄜ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AFJ

基本释义

gé名词(1)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2) 同本义。皮的总称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齿革羽毛。——《书·禹贡》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3)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4) 用革制成的甲胄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5) 车前的饰物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6) 又如:革车(战车)(7) 通“勒”(lè)。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8) 姓动词(1) 变革,更改革,改也。——《玉篇》鸟兽希革。——《书·尧典》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3) 免除或丢掉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5) 另见jíjí形容词(1) 通“亟”。 危急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2) 又如:病革(病重)(3) 另见gé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