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韩哀:相传为古代发明驭马术的人。
  • 2、韩杯:按照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中描述的形制做成的一种酒杯。
  • 3、韩碑:指唐代韩愈撰写的《平淮西碑》。宪宗时,摄蔡州刺史吴元济反于淮西,宰相裴度及唐﹑随﹑邓节度使李愬受命讨伐﹐平定叛乱。韩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以功受刑部侍郎,并奉诏撰《平淮西碑》文颂其功绩﹐因称"韩碑"。唐李商隐有《韩碑》诗﹐极称其文。
  • 4、韩才:谓西汉韩信的材质。才,通'材'。
  • 5、韩蜨: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四•济州》“韩凭冢”引晋·干宝《搜神记》:“宋大夫韩凭娶妻美,宋·康王夺之。
  • 6、韩蝶:《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十四.济州》'韩凭冢'引晋干宝《搜神记》:'宋大夫韩凭娶妻美,宋康王夺之。凭怨王,自杀。妻腐其衣,与王登台,自投台下,左右揽之﹐着手化为蝶。'后因以'韩蝶'指殉情而死的妇女的精魂。
  • 7、韩杜:唐代古文家韩愈和诗人杜甫的并称。
  • 8、韩娥:指善歌者。亦借指歌妓。
  • 9、韩范: 1.唐韩愈为著名古文家,卒谥"文"。宋范仲淹亦以能文着称﹐卒谥"文正"。后世因以"韩范"并称之。 2.宋名臣韩琦和范仲淹的并称。
  • 10、韩非: 韩非Hán Fēi (1) (约前280—前233) 战国末年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出身于韩国贵族,师于荀况,著有《孤愤》、《五蠹》、《说难》等,深受秦王政的重视,并出使秦国,后被李斯等陷害。死于狱中。他吸取当时道、儒、墨各家思想中的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发展了前期法家思想,集法家学说的大成 英 Han Fei
  • 11、韩国:1.相传为齐国善于相狗的人。 2.指北宋大臣富弼。弼曾任宰相,进封韩国公,故称。
  • 12、韩卢:战国时代矫健善驰的黑毛猎犬。
  • 13、韩信: (?-前196)西汉军事家。淮阴人。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曾受胯下之辱。秦末参加项羽部队,因不受重用,改投刘邦,被拜为大将军。楚汉战争中,刘邦采纳他的建议,攻占关中。刘邦、项羽在荥阳相持时,他率军袭击项羽侧翼,占据黄河下游地区。后被刘邦封为齐王。公元前202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击灭项羽。楚汉战争结束后,被解除兵权。后被吕后设计诱杀。
  • 14、韩香:晋贾充女午与韩寿私通,并把皇帝赐其父之外域异香赠寿。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韩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
  • 15、韩流: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 16、韩众: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17、韩令:指唐韩愈。愈曾因上疏极论宫市之弊,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 令,故称。
  • 18、韩愈: 韩愈Hán Yù (1) (768—824) 唐代文学家,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在文学上反对骈偶文风,提倡散体。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古文运动倡导者之一。在思想上维护儒家的传统思想,调强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的道统 英 Han Yu
  • 19、韩终:秦始皇时方士。
  • 20、韩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于青璅中看,见寿,说之。"后因以"韩寿"借称美男子,多指出入歌楼舞榭的风流子弟。
  • 21、韩朋:亦作"韩冯"。亦作"韩朋"。相传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朋娶妻何氏,甚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沦为城旦。凭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唐李冗《独异志》卷中﹑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三国魏文帝《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晋干宝《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借指鸳鸯。
  • 22、韩凭:亦作"韩冯"。亦作"韩朋"。相传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甚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沦为城旦。凭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唐李冗《独异志》卷中﹑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三国魏文帝《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晋干宝《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借指鸳鸯。
  • 23、韩康: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一:"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邪,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征不至。"事亦见《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后遂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指采药﹑卖药者。
  • 24、韩彭:汉代名将淮阴侯韩信与建成侯彭越的并称。
  • 25、韩掾:晋韩寿美姿貌,善容止,贾充辟以为司空掾。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晋书.贾谧传》。
  • 26、韩岳: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
  • 27、韩张: 1.唐代文学家韩愈和张籍的并称。 2.山名。在今湖南临武北。相传唐韩愈与张署同遭迁谪,于此处休憩,故名。参阅《明一统志》卷六四。
  • 28、韩诗:《诗》今文学派之一。指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西汉初传《诗》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韩诗"创立者韩婴﹐文帝时为博士官﹐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西晋时﹐"韩诗"虽存﹐无传者;南宋以后《内传》亡失﹐仅存《外传》。今本《韩诗外传》已非原书﹐有一部分已经后人修改。
  • 29、韩子: 1.指战国韩非。 2.指唐韩愈。 3.书名。《韩非子》的旧称。
  • 30、韩坛:汉刘邦为韩信拜将所设的坛场。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何(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后因以"韩坛"泛指军中拜将帅的高台。亦谓被授予将帅。
  • 31、韩湘: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韩愈族侄,某年初冬时曾在几天内令牡丹花开数种颜色,每朵花上都有诗一联,韩愈大为惊异。又以法术点化韩愈,韩愈谪官潮阳,他冒雪前来相送,并告以花上之诗。告别时又告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
  • 32、韩徐: 1.南唐韩熙载和徐铉的并称。 2.明韩雍和徐阶的并称。
  • 33、韩獹:战国时代矫健善驰的黑毛猎犬。
  • 34、韩柳: 唐代古文家韩愈和柳宗元的并称。
  • 35、韩白:古代名将汉韩信和秦白起的并称。以善用兵着称。
  • 36、韩孟:唐文学家韩愈和孟郊的并称。两人诗风相近,并多联句之作,工力相敌,故后人论诗,常韩孟并举。
  • 37、韩欧:唐代韩愈和宋代欧阳修的并称。
  • 38、韩檠:唐韩愈有《短灯檠歌》:'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后遂以'韩檠'借指儒生寒夜点灯苦读。
  • 39、韩风:古人名。善相马。
  • 40、韩冯:亦作"韩冯"。亦作"韩朋"。相传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冯娶妻何氏,甚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沦为城旦。凭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唐李冗《独异志》卷中﹑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引此作"韩朋",《艺文类聚》卷九二引三国魏文帝《列异传》﹑《法苑珠林》卷三六引晋干宝《搜神记》作"韩冯"。后用为男女相爱﹑生死不渝的典故。 借指鸳鸯。
  • 41、韩马:唐韩愈和汉司马迁的并称。
  • 42、韩魏:指春秋时晋国的韩氏﹑魏氏两家大臣,后又共同分晋立国而为诸侯。后亦以"韩魏"称富贵之家。
  • 43、韩鲜:朝鲜是"朝日鲜明"的意思,是很晚才出现的说法,不过那个出现时间对现在来说也是古代了,所以现在也可以作为“朝鲜”含义的一说,但不是原始来源了。
  • 44、韩料:韩料不是狭义和田玉,应该是广义和田玉青玉山料。
  • 45、韩语:韩国的官方语言是“韩国语(한국어)”。
  • 46、韩江: 词语解释⒈  广东第二大河。由源出福建武夷山的汀江和源出广东白山b135的梅江汇合而成,流经广东东部,注入南海。长约410千米。潮州以下形成三角洲,为潮汕平原组成部分,经济发达。广东东部重要内河航道。
  • 47、韩昌黎: 即唐代文学家韩愈。
  • 48、韩世昌: (1897-1977)北昆演员。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十二岁在昆弋班学艺,先习弋腔武生,后习昆旦。吸取弋腔、梆子腔的演法,丰富昆曲演技,以身段优美、神情逼真著称。擅演《闹学》、《思凡》、《痴梦》等。曾任北方昆剧院院长。
  • 49、韩凭城: 古代传说中韩凭夫妻为坚贞爱情殉情之处。
  • 50、韩冯城: 见“韩凭城 ”。
  • 51、韩王殿:泛指祅庙。
  • 52、韩非子: 韩非子Hán Fēizǐ (1)同“韩非” 英 Han Feizi
  • 53、韩子卢: 见“韩卢 ”。
  • 54、韩寿香:晋贾充女午与韩寿私通,并把皇帝赐其父之外域异香赠寿。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韩寿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
  • 55、韩陵石: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后因以"韩陵石"借指好文章。
  • 56、韩湘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为韩愈族侄,某年初冬时曾在几天内令牡丹花开数种颜色,每朵花上都有诗一联,韩愈大为惊异。又以法术点化韩愈,韩愈谪官潮阳,他冒雪前来相送,并告以花上之诗。告别时又告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
  • 57、韩信坛:汉刘邦为韩信拜将所设的坛场。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何(萧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后因以"韩信坛"泛指军中拜将帅的高台。亦谓被授予将帅。
  • 58、韩山石:北魏高欢于普泰二年(公元532年)败尔朱兆于韩陵山,在此建定国寺旌功,命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以记其事。见《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后遂以"韩山石"借指碑石。
  • 59、韩陵山:俗名七里冈。在河南省安阳市东北。北魏高欢曾于此击败尔朱兆,并建定国寺旌功,由温子升撰作碑文。
  • 60、韩朋鸟:由韩朋夫妇精魂所化成的鸟。
  • 61、韩侯蔌:《诗.大雅.韩奕》:"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毛传:"蔌,菜殽也。笋,竹也。蒲,蒲蒻也。"后因以"韩侯蔌"指竹和蒲蒻。
  • 62、韩公帕:旧时潮州妇女用以蒙头的黑布。相传为唐韩愈遗制,故名。
  • 63、韩朋木:古代传说中的相思树。为韩朋(即韩凭)夫妇冢上所生。相传韩朋夫妻死后,衣化为蝶,墓生双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宋人哀之,遂称其为相思树"。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 64、韩佳旭: 生日是1987年12月12日。
  • 65、韩英寺: 在东乡聚居区到处可以看到高高耸立的清真寺,它遍布各个山庄。
  • 66、韩城市:在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侯西铁路斜贯境内。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3年设市。人口36.5万(1995年)。境内森林、矿产(煤、铁、铜)资源丰富。市南芝川镇有司马迁祠墓,市西北有黄河龙门古渡。
  • 67、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 68、韩海苏潮: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 69、韩信北伐:韩信北伐的主讲人是王立群,其生于1945年3月14日,山东新泰。
  • 70、韩魏相攻: 喻意:指争斗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破坏,谁也没得到好处。即为两虎相斗,两败俱伤。用来比喻在双方相互争斗中,第三者暂时采取旁观的态度。
  • 71、韩信挂帅: 评书,讲述秦末贤士韩信南征北战奠定西汉王朝的事迹。
  • 72、韩柳欧苏: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轼的合称。
  • 73、韩寿偷香:晋韩寿与大臣贾充之女贾午私通,贾午以晋武帝赐贾充的外国奇香偷赠韩寿的故事。
  • 74、韩卢逐逡:逡,狡兔名。比喻争强斗胜,两败俱伤。
  • 75、韩陵片石: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六:"梁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时温子升作《韩陵山寺碑》,信读而写其本,南人问信曰:'北方文士何如?'信曰:'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薛道衡﹑卢思道少解把笔,自余驴鸣犬吠,聒耳而已。'"后因以"韩陵片石"借指好文章。
  • 76、韩棱之剑:《后汉书.韩棱传》:'﹝韩棱﹞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李贤注引《晋太康记》:'汝南西平县有龙泉水,可淬刀剑,特坚利。'后因以'韩棱之剑'指龙泉宝剑,用为谋略深远,委以重任之典故。
  • 77、韩寿分香:晋韩寿与大臣贾充之女贾午私通,贾午以晋武帝赐贾充的外国奇香偷赠韩寿的故事。
  • 78、韩獹逐块:古代骏犬韩卢追逐土块。比喻白费力气,徒耗精神。
  • 79、韩卢逐块:比喻白费精力。
  • 80、韩信将兵:比喻越多越好。
  • 81、韩国宗家: 韩国的宗家是指历经数代形成的一个大家族。能称之为宗家的,一般是宗祖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国家为之册封谥号的望族。
  • 82、韩傀相韩: 《战国策》中的侠客也是战国时代的一大特色,与他们相比,今人显得何等的委琐和势利。
  • 83、韩国春节:韩国称春节为“旧正”,与称新年为“新正”相对应,就是旧历年的意思。
  • 84、韩信点兵: 汉韩信与高祖刘邦论将兵之道,以为自己擅长带兵打仗,所领的士兵,越多越好。常与“多多益善”搭配使用,比喻不厌其多,越多越好。
  • 85、韩康卖药:汉赵岐《三辅决录》卷一:'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游名山,采药卖于长安市中,口不二价者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买药于康,怒康守价,乃曰:'公是韩伯休邪,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欲避名﹐今区区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遂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征不至。'事亦见《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后遂以'韩康'借指隐逸高士。亦泛指采药﹑卖药者。
  • 86、韩信登坛:韩信登坛(hán xìn dēng tán),汉语词汇。
  • 87、韩棱之劒:《后汉书·韩棱传》:“﹝ 韩棱 ﹞五迁为尚书令,与僕射 郅寿 、尚书 陈宠 ,同时俱以才能称。 肃宗 尝赐诸尚书劒,唯此三人特以宝劒,自手署其名曰:‘ 韩棱楚 龙渊, 郅寿蜀 汉文, 陈宠济南 椎成。’时论者为之説:以 棱渊 深有谋,故得龙渊”。 李贤 注引《晋太康记》:“ 汝南西平县 有 龙泉水 ,可淬刀劒,特坚利。”后因以“韩棱之劒”指龙泉宝剑,用为谋略深远,委以重任之典故。 南朝梁元帝 《中书令庾肩吾墓志铭》:“任同北斗,锡 韩棱 之劒,朝上南宫,识 郑崇 之履。”
  • 88、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五代顾闳中作。绢本长卷。设色。描绘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书侍郎韩熙载夜宴宾客的情景。画面可分为五部分,以屏幛等物分隔空间,表现听乐、观舞等场面。构图巧妙,用笔精细,设色工丽。
  • 89、韩信破赵之战: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前204年,汉将韩信率军数万攻赵。赵王歇和主将陈馀统兵二十万,守井陉(今河北井陉北)。韩信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背水为阵,奋起进击,并派兵袭占赵军后方薄弱之处,赵军全面崩溃,赵王歇被俘。
  • 90、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词语解释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 ]⒈  《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办”。后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引证解释⒈  引《史记·淮阴侯列传》:“上常从容与 信 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 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办”。后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 毛泽东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只要合乎条件,合乎章程、决议,是自愿的,有强的领导骨干(主要是两条:公道,能干),办得好,那是 韩信 将兵,多多益善。”
  • 91、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词语解释韩信用兵,多多益办[ hán xìn yòng bīng,duō duō yì bàn ]⒈  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引证解释⒈  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引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三:“韩信 用兵,多多益办。此是化工造物之妙,与文同用。”

韩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呼韩妇:指王昭君。汉元帝为谋和亲,遣后宫王嫱(字昭君)嫁匈奴单于呼韩邪,称宁胡阏氏,故亦称"呼韩妇"。
  • 2、黑韩王: 即可汗王。
  • 3、三韩纸:即茧纸,也称高丽纸。
  • 4、苏海韩潮:唐代的韩愈与宋代苏轼所写的文章,像海潮般气势磅礴。后用苏海韩潮形容文章风格雄伟豪放。
  • 5、杜诗韩文: 1.唐代杜甫的诗与韩愈的文。谓诗文的典范。
  • 6、杜诗韩集:指杜甫的诗集与韩愈的文集。
  • 7、李杜韩柳: 1.唐文学家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四人的并称。
  • 8、日韩范儿:日韩范普遍用来形容衣着甜美、舒适、个性。
  • 9、胯下韩侯: 指汉·韩信。泛指能够忍辱的人。
  • 10、片石韩陵:片石:石碑;韩陵:韩陵山,在河南安阳东,北魏温子升撰写寺碑文。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 11、孟诗韩笔:  唐孟郊诗与韩愈的文章。孟郊诗清寒瘦硬,独树一帜;韩愈倡古文运动,变骈为散,顺畅中见奇崛,故称。
  • 12、每日韩语:新浪每日韩语微博,这里有常用的韩语
  • 13、魏韩之战:三国魏正始七年即公元246年魏国与朝鲜半岛南部的韩人发生过一场规模很大的战争,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包括对东北亚古代颇有兴趣的一些同好也对此非常陌生。

韩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弁韩: 1.亦称"弁辰"。 2.古国名。与"马韩"﹑"辰韩"合称"三韩"。
  • 2、辰韩: 1.古代东北部族名。 2.指朝鲜。
  • 3、富韩:北宋富弼与韩琦的并称。
  • 4、边韩:韩为汉末北方少数民族,因其地处边远,故称。
  • 5、呼韩: 1.汉时匈奴单于呼韩邪的省称。 2.古代亦借指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
  • 6、马韩:古国名。三韩之一。在今朝鲜半岛南部。后为百济所灭。
  • 7、孟韩: 1.孟子与韩愈的并称。
  • 8、秦韩: 1.古国名。辰韩的别名。 2.指战国时秦国和韩国。
  • 9、三韩: 汉时朝鲜南部有马韩、辰韩、弁辰(三国时亦称弁韩),合称三韩。
  • 10、商韩:商鞅与韩非的并称。
  • 11、申韩:战国时法家申不害和韩非的并称。后世以'申韩'代表法家。亦以称申韩之学。借指酷法。
  • 12、识韩:犹识荆。
  • 13、瞻韩: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唐韩朝宗曾作荆州长史,喜拔用后进,为时人所重。后因以"瞻韩"为初见面的敬词,意谓久欲相识。
  • 14、张韩: 汉·梁孝王臣张羽、韩安国的并称。 汉初张良、韩信的并称。 唐文学家张籍、韩愈的并称。
  • 15、子韩: 复姓。
  • 16、南韩:国名。
  • 17、破六韩: 1.亦作"破落韩"。亦作"破六韩"。 2.三字姓。北魏末有破六韩拔陵。见《魏书.肃宗纪》。《北史》作"破落韩",《通志.氏族一》作"破六韩"。
  • 18、破落韩: 1.亦作"破落韩"。亦作"破六韩"。 2.三字姓。北魏末有破落韩拔陵。见《魏书.肃宗纪》。《北史》作"破落韩",《通志.氏族一》作"破六韩"。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韩组词,韩的组词,韩字怎么组词,韩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韩字组词的组词,其中韩字在开头的组词有91个,韩字在中间的组词有13个,韩字在结尾的组词有18个。
  • 拼音hán
  • 注音ㄏㄢ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FJFH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韦,倝(gàn)声。从“韦”,取围绕,周匝之义。本义:井垣)(2) 井上的木栏韩,井垣 也。——《说文》(3) 古国名(4) 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山西省韩城县(5) 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6) 姓。如:韩彭(韩信、彭越。都是秦末汉初人,刘邦手下主要将领);韩岳(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7) 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 ,1910年被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南半部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