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开头的词语

更多
  • 1、颂祷:赞美祝褔。语出《礼记.檀弓下》:"善颂善祷。"孔颖达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祷者﹐求福以自辅也。"
  • 2、颂椒: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椒柏酒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谓之'颂椒'。
  • 3、颂鲁:春秋鲁僖公臣公子鱼,字奚斯,作《鲁颂.閟宫》,颂扬自己的君主与国家,"颂美僖公能复周公之宇"。见《诗.鲁颂.閟宫》郑笺孔疏。后因以"颂鲁"谓人臣颂扬君主功德的美行。
  • 4、颂皃: 1.亦作"颂皃"。 2.容颜,容态。颂,古"容"字。
  • 5、颂貌: 1.亦作"颂皃"。 2.容颜,容态。颂,古"容"字。
  • 6、颂琴:古琴名。琴瑟必伴以歌诗,诗有《雅》《颂》,故称。
  • 7、颂磬:特指古代大射礼时置于西方的磬。
  • 8、颂瑟:古乐器名。
  • 9、颂述:赞颂叙述。
  • 10、颂祝: 颂祝sòngzhù (1) 祝福,颂扬 英 express good wishes
  • 11、颂赞:1.颂扬赞美。 2.指颂扬赞美的文字。 3.指颂扬功德的碑刻。 4.文体名。
  • 12、颂词: 颂词sòngcí (1) 表彰功绩或表达祝愿的讲话或文章 英 complimentary address; panegyric; eulogy;citation (2) 大使在递交国书时发表的讲话 英 speech delivered by an ambassador on presentation of his credentials
  • 13、颂僖:指人臣颂扬君主功德的美行。
  • 14、颂语:谓诵读先古之书。颂,通"诵"。
  • 15、颂祇:用歌颂的方式祭祀地神。
  • 16、颂系:谓有罪入狱﹐宽容而不加刑具。颂,古"容"字。
  • 17、颂辞:赞扬或祝贺的文词。
  • 18、颂仪:容貌仪表。颂,古"容"字。
  • 19、颂礼:仪容礼节。颂,古'容'字。
  • 20、颂美:颂扬赞美。
  • 21、颂叹:赞颂感叹。
  • 22、颂灵:谓祝告天地神灵。
  • 23、颂酒:指晋刘伶所作的《酒德颂》。
  • 24、颂论:颂和论两种文体的并称。
  • 25、颂德:歌颂功德。
  • 26、颂謡:犹歌谣。
  • 27、颂言:犹明言。
  • 28、颂子:偈颂。佛经中的唱颂词。
  • 29、颂祉:赞颂福运。
  • 30、颂偈:佛经中的唱颂词。
  • 31、颂文: 颂文sòngwén (1) 颂扬性的演说或文章 英 panegyric
  • 32、颂平:歌颂太平盛世。
  • 33、颂箫:古乐器名。
  • 34、颂埙:古代一种陶制吹奏乐器。大如鸡蛋,形似秤锤。
  • 35、颂石:《史记.秦始皇本纪》:"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后因称赞美歌颂功绩政德的碑刻为"颂石"。
  • 36、颂声:歌颂赞美之声。
  • 37、颂钟:特指古代大射礼时置于西方的钟。
  • 38、颂谀: 颂谀sòngyú (1) 称颂讨好 英 flatter
  • 39、颂台:指古代太常寺之类专司礼乐﹑祭祀的官署,因其多祝颂之事,故称。
  • 40、颂歌: 颂歌sònggē (1) 赞美祝颂的诗歌 例 欣欢之声浃于亿兆,衔感之至形于颂歌。——唐·宋璟《三月三日为百官谢赐宴表》 英 song (2) 赞美;祝颂 例 士颂歌于政教,民谣詠于渥恩。——《宋书·谢灵运传·撰征赋》 英 hymn of praise
  • 41、颂扬: 颂扬sòngyáng (1) 称赞表扬 例 颂扬战功 例 这是朝鲜人民颂扬罗盛教的歌。——《罗盛教》 英 laud;extol;praise;eulogize
  • 42、颂德碑:《后汉书.窦章传》:"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诏史官树碑颂德。"后因称歌颂功德的碑刻为颂德碑。
  • 43、颂古非今: 颂古非今sònggǔ-fēijīn (1) 颂扬古代的,否定现代的 例 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英 eulogize the past at the expense of the present
  • 44、颂德歌功:颂扬恩德﹐赞美功绩。
  • 45、颂声载道:赞颂之声充满道路。极言称赞者多。
  • 46、颂德咏功:颂扬恩德﹐赞美功绩。
  • 47、颂歌效应:在“颂歌效应”下,故意夸大工作成绩、缩小存在问题在一些地方已司空见惯。

颂中间的词语

更多>>
  • 1、歌颂者: 歌咏、颂扬某一事物。
  • 2、善颂善祷:善于颂扬和祈求。谓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
  • 3、称功颂德:称颂别人的功绩德业。
  • 4、歌功颂德: 歌功颂德gēgōng-sòngdé (1) 作成歌词颂扬功劳与美德,原有褒义;但是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贬义,有阿谀逢迎的意思 例 在封建时代,地主乡绅为了拍地方官的马屁,总是借老百姓的名义,送什么万民伞、歌德碑之类的东西,为这些刮地皮的官吏歌功颂德 英 sing the praises of sb.;heap praises and eulogies on sb.
  • 5、讴功颂德:犹言歌功颂德。
  • 6、顺颂时祺: 传统书信的结尾语,是书信往来中的常用语。意为:祝你时时吉祥或身体时时健康的意思。
  • 7、立颂八意: 立颂八意 [出华严经疏] 一少字摄多义谓于一字中包摄多义也。
  • 8、一口颂歌:众口一词,同唱颂歌。

颂结尾的词语

更多
  • 1、邦颂: 1.国人的称颂。
  • 2、襃颂: 1.亦作"褒颂"。 2.赞美,称颂。
  • 3、碑颂:刻在墓碑上颂扬死者的文辞。
  • 4、变颂: 1.指《诗经》中的《鲁颂》和《商颂》。
  • 5、豳颂:指《诗.豳风.七月》。
  • 6、楚颂:指《楚辞.九章.橘颂》。
  • 7、从颂:从容不迫。颂,"容"的古字。
  • 8、祷颂:祈祷祝颂。
  • 9、赋颂:赋和颂。两种文体。吟赋作颂。
  • 10、感颂:感激颂扬。
  • 11、歌颂: 歌颂gēsòng (1) 歌咏、颂扬某一事物 例 歌颂好人好事 例 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的品质的象征。——《松树的风格》 英 magnify;sing in praises of (2) 以歌曲或诵唱来颂扬或赞颂 例 歌颂劳模 英 chant
  • 12、謌颂:讴歌颂扬。
  • 13、恭颂:怀着恭敬的态度去歌颂。
  • 14、纪颂:铭记颂扬。
  • 15、极颂:尽力赞颂。
  • 16、嘉颂:赞颂;颂词。
  • 17、讲颂: 1.谓讲习学业﹐诵读诗书。
  • 18、椒颂:1.文章名。晋代刘臻妻陈氏所作,为新年祝颂君王长寿的颂辞。 2.泛指新年祝词。
  • 19、嗟颂:叹赏吟诵。
  • 20、敬颂: 敬颂jìngsòng (1) 敬辞,祝颂(多用于书信) 例 敬颂康健 英 express good wishes
  • 21、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篇中通过对生于南国的橘的颂扬,表达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志愿,是一篇托物自喻之作。全篇都用三言和四言句,与《九章》其他各篇句式不同,为作者的早年作品。
  • 22、鲁颂:《诗》"三颂"之一。共四篇。周成王封周公﹑伯禽于鲁,周公有大功德于王室,故虽为诸侯国亦得有颂。四篇作于鲁僖公晩年,为春秋中期作品。
  • 23、蒙颂:兽名。猴类。亦称"蒙贵"。
  • 24、庙颂:赞颂天子功德的宗庙乐歌。
  • 25、讴颂:歌颂。
  • 26、摅颂:抒发歌颂之情。
  • 27、八颂:八占筮之辞。龟占之辞为韵语﹐故名为颂。
  • 28、称颂: 称颂chēngsòng (1) 称赞颂扬 例 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例 倍受称颂 英 praise;extol
  • 29、重颂:佛教语。说经义之后,再作偈颂,申说前义。也称重颂偈或应颂。
  • 30、传颂: 传颂chuánsòng (1) 传播颂扬 例 全村人传颂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 英 eulogize
  • 31、和颂:古代乡射礼的五项要求之一。射时节奏要合《雅》《颂》之乐。
  • 32、偈颂:梵语"偈佗"的又称。即佛经中的唱颂词。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亦多指释家隽永的诗作。
  • 33、进颂: 1.谓为帝王歌功颂德。
  • 34、乐颂: 颂乐。王朝祭祀的乐歌。
  • 35、三颂:《诗经》中的《鲁颂》﹑《周颂》﹑《商颂》,合称三颂。其中多为贵族祭祀﹑祈福之乐章。
  • 36、诗颂: 1.颂扬功德的诗歌。一说﹐诗﹐指仅为徒歌之风﹑雅﹔颂﹐指乐章而兼有舞容者。 2.泛指诗歌。
  • 37、说颂: 1.迎合称颂。
  • 38、顺颂:书信结尾时的套语,表示祝福。
  • 39、棠颂:指《诗.召南.甘棠》的歌颂之辞。该篇歌颂周召公奭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的惠政,故称。
  • 40、推颂:推赞颂扬。
  • 41、文颂:歌功颂德的文辞。
  • 42、欣颂:欢欣赞颂。
  • 43、雅颂:1.《诗经》内容和乐曲分类的名称。雅乐为朝廷的乐曲﹐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曲。 2.指盛世之乐﹑庙堂之乐。
  • 44、謡颂: 1.亦作"謡讼"。 2.民间流传的赞颂。
  • 45、邑颂: 1.邑里的歌谣。指民歌。
  • 46、吟颂:讴吟歌诵。
  • 47、咏颂:歌颂。
  • 48、舆颂:民众的议论。
  • 49、谀颂:阿谀赞颂。
  • 50、赞颂: 赞颂zànsòng (1) 赞美歌颂 例 极口赞颂 英 eulogy
  • 51、瞻颂:敬仰与祝愿。
  • 52、周颂:《诗》'三颂'之一。共三十一篇,为西周宗庙祭祀乐章。因多颂德之作,故后用以指朝廷颂歌。
  • 53、祝颂: 祝颂zhùsòng (1) 向人表达良好愿望 例 昏君深居宫中,所能听到的尽是些祝颂阿谀之词 英 express good wishes
  • 54、西第颂: 1.《后汉书.马融传》:"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埶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后因称献媚权贵的文章为"西第颂"。
  • 55、八法颂:傳統學習書法時用筆的八句要訣。 如元代李溥本騝庵字要一書中的外法篇:“八法者,永字八法是矣。一曰側,蹲鴟而墜石;二曰勒,緩以藏機;三曰弩,鸞環而勢曲;四曰趯,峻快以如錐;五曰策,依稀而似勒;六曰掠,彷彿以宜肥;七曰啄,騰波而速進;八曰磔,仰昔以宜遲。又云側不貴臥,勒常患平,弩直而力敗,掠左出而鋒輕,策仰收而暗揭,趯宜蹲而勢生,啄倉皇而疾掩,磔趯以開撐。”
  • 56、郙阁颂:汉摩崖名。东汉太守李翕建郙阁阁道以利行旅,时人颂其德,为文勒石于析里桥边,故题碑为《析里桥郙阁颂》。文额皆隶书,相传为蔡邕撰文并书,不足信。宋理宗时,太守田克仁以铭字昏讹,重刻在略阳县南灵岩寺之绝壁。
  • 57、吉甫颂: 周代贤臣尹吉甫所作赞美周宣王之颂歌。相传《诗•大雅》中之《崧高》、《烝民》、《韩奕》、《江汉》等篇皆是。后以指宰辅颂君之作。
  • 58、锺皓颂: 一个典故,出自于“林虑懿德,非礼不处。
  • 59、河清颂: 《宋书•鲍照传》:“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照为《河清颂》,其序甚工。”后以“河清颂”泛指歌颂时世升平的作品。
  • 60、椒花颂:1.文章名。晋代刘臻妻陈氏所作,为新年祝颂君王长寿的颂辞。2.泛指新年祝词。
  • 61、风雅颂: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三个部分。
  • 62、燕然颂:指歌颂边功的文字。谓在边塞战争中建立功勋。
  • 63、燕山颂:指歌颂边功的文字。谓在边塞战争中建立功勋。
  • 64、中兴颂: 指汉·刘苍所作《光武受命中兴颂》。 泛指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诗文。
  • 65、光荣颂: 天主教“光荣颂”,是基督宗教用于礼仪的一首诗歌,是礼文的一部份。
  • 66、石门颂:东汉刻石。隶书。额题《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公元148年镌于褒城(今陕西汉中)褒斜道崖壁。书法奇纵恣肆,劲挺有致,有“隶中草书”之称。
  • 67、额手称颂: 额手称颂é shǒu chēng sòng (1) 将手放在额头上,表示庆幸 英 put one's hand on the forehead in joy
  • 68、甘泉宫颂: 甘泉山,天下显敞之名处也。
  • 69、河清德颂: 即《河清颂》。
  • 70、家传户颂: 见“家传户诵 ”。
  • 71、东平献颂:《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汉明帝永平〕十五年春行幸东平……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苍,苍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
  • 72、山居杂颂: 1.山居杂颂华严台上平如掌。 2.,自是行人路不通。
  • 73、十万歌颂: 西藏诗圣密勒日巴的诗歌集。
  • 74、千古传颂: 古代的有杰出贡献的人的功德非常大,以后的人就歌颂,赞美他。
组词大全为您提供颂组词,颂的组词,颂字怎么组词,颂字能组哪些词语,找到用颂字组词的组词,其中颂字在开头的组词有47个,颂字在中间的组词有8个,颂字在结尾的组词有74个。
  • 拼音sòng
  • 注音ㄙㄨㄥ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WCDM
  • 五行

基本释义

名词(1) (形声。从页(xié),公声。从“页”的字一般与“头”有关。本义:容貌,仪容)(2) 同本义颂,貌也。——《说文》鲁徐生善为颂。——《汉书·儒林传》庶考斯之颂仪。——《杨统碑》。经传皆以容为之。(3)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容”(4) 占兆之词其颂皆千有二百。——《周礼·大卜》(5) 《诗经》的六义之一 。与风、雅、赋、比、兴合称六义。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之一,即收集在《周颂》、《鲁颂》、《商颂》中的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6) 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 。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诗行的长短不一和诗节形式的复杂为标志。如:史岑《出师颂》;颂赞(文体名。颂,是用以歌颂功德,如扬雄有《赵充国颂》;赞原用于赞美,后来也用于评论。如袁宏有《三国名臣序赞》)动词(1) 歌颂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什一行而颂声作矣。——《公羊传·宣公十五年》(2) 又如:颂椒(歌颂皇后);颂子(文体的一种);颂古(佛家语。指选过去的公案,用诗句来颂出它的思想精义);颂美(赞扬他人的功德)(3) 祝颂 。如:顺颂时安;并颂俪祉(4) 通“诵”。朗读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否?——《孟子·万章下》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颂读,昼夜不息。——《后汉书·逸民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