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拼音:sǎn wén
注音:ㄙㄢˇ ㄨㄣˊ
词性: 名词

散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散文sǎn wén

1.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prose; essay;

2.  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引证解释:

⒈ 文采焕发。

晋木华《海赋》:“若乃云锦散文於沙汭之际,綾罗被光於螺蚌之节。”

⒉ 犹行文。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悵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⒊ 文体名。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

国语词典:

不用韵、不对偶,句法参差的文章。相对于韵文及骈文而言。

词语翻译

英语
prose, essay
德语
Komposition (S)​, Prosa (S, Lit)​, Schriftstück (S)​, prosaisch (Adj)​
法语
prose

网络解释:

散文 (文学体裁)

  •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
  • 《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
  • 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 散文的近反义词

    反义词

    • 1、在这间斗室里,他写下了许多饱含哲理的散文
    • 2、小明写的作文非驴非马,既不是散文,又不像议论文。
    • 3、一篇短小的散文也许写作的时间不长,但却要求作家有深厚的素养。
    • 4、我问你诗歌,你回我散文,简直是文不对题。
    • 5、这篇散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大海涨潮时的情景。
    • 6、这篇散文虽然篇幅很短,但揭示出的道理却耐人寻味。

    字义分解

    • 拼音sàn,sǎn
    • 注音ㄙㄢˋ,ㄙㄢˇ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AETY
    • 五行

    sàn

    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2.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

    3. 排遣:散心。散闷(mèn)。

    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sǎn

    1. 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2. 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3. 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

    4. 中医称药末:散剂。丸散膏丹。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