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蕨
拼音:mí jué
注音:ㄇ一ˊ ㄐㄩㄝˊ

迷蕨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一种形状似蕨的草。嫩叶可食。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形状似蕨的草。嫩叶可食。

《诗·召南·草虫》“言采其薇” 宋朱熹集传:“薇,似蕨而差大,有芒而味苦,山间人食之,谓之迷蕨。”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蕨》:“一种紫萁,似蕨有花而味苦,谓之迷蕨。初生亦可食。 《尔雅》谓之月尔,《三苍》谓之紫蕨。”

网络解释:

迷蕨

  • mí jué ㄇㄧˊ ㄐㄩㄝˊ
  • 迷蕨
  • 一种形状似蕨的草。嫩叶可食。《诗·召南·草虫》“言采其薇” 宋 朱熹 集传:“薇,似蕨而差大,有芒而味苦,山间人食之,谓之迷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蕨》:“一种紫萁,似蕨有花而味苦,谓之迷蕨。初生亦可食。《尔雅》谓之月尔,《三苍》谓之紫蕨。”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ㄇㄧˊ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OPI
    • 五行

    (1)(动)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

    (2)(动)因对某人或某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恋。

    (3)(名)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球~。

    (4)(动)使看不清;使迷惑;使陶醉:~航|~误|~宫。

    • 拼音jué
    • 注音ㄐㄩㄝˊ
    • 笔划15
    • 繁体
    • 五笔ADUW
    • 五行

    (名)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用孢(bāo)子繁殖;嫩叶可吃;地下茎可制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