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官
拼音: | bǎn guān |
注音: | ㄅㄢˇ ㄍㄨㄢ |
板官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晋﹑南北朝时,诸王及大臣得自委任属官,在板上书授官之辞,谓之"板官"。
引证解释:
⒈ 晋、南北朝时,诸王及大臣得自委任属官,在板上书授官之辞,谓之“板官”。参见“板行”。
引《魏书·邢峦传》:“詔曰:‘ 峦至彼,须有板官,以怀初附。’”
《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魏郡太守遣兼丞张含賫板詔书印綬,假臣为平原内史” 唐李善注:“凡王封拜,谓之板官。”
明杨慎《丹铅总录·虎爪板》:“晋宋之代,大臣皆得自辟除官属,以板召,谓之板官。”
网络解释:
板官
字义分解
- 拼音bǎn
- 注音ㄅㄢˇ
- 笔划8
- 繁体闆
- 五笔SRCY
- 五行木
(1)(名)(~儿)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儿。
(2)(名)(~儿)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了~儿了。
(3)(名)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
(4)(名)(~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
(5)(形)呆板:他一点也不活泼;太~了。
(6)((形)硬得像板子似的:地~了;不好锄。
(7)(形)表情严肃:他~着脸不说话。
(8)〔板〕见〔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