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拼音:zhàn guó cè
注音:ㄓㄢˋ ㄍㄨㄛˊ ㄘㄜˋ

战国策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书名。汉刘向辑,三三卷。依国别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内容记载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政治大事及当时策士的言论行动。描写人事,运用夸饰、比喻、排比等手法,语言形象鲜明,辩辞宏肆瑰丽,刻划历史人物亦活跃生动,为我国重要的史料。今通行有汉高诱注本。也称为「短长书」、「国策」、「长书」。
  • 1、“除引征《史记》、《战国策》等记载秦史较多的史籍外,凡后代正史政书、方志、类书、稗官野史等记有秦事者,虽一鳞一爪,亦采录无遗。
  • 2、《战国策》中的苏秦,悬梁刺股,简练揣摩,期年而后成者,即是得其术得其理无师自通之明证。
  • 3、中国古代典籍《战国策·燕策》上有“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之语。
  • 4、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战国策
  • 5、邑宰置御史,见《战国策·韩策三》“安邑之御史死章”。 
  • 6、中国《战国策》上有一句话,事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字义分解

  • 拼音zhàn
  • 注音ㄓ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HKAT

(1)(动)作战、战争、战斗。

(2)(动)进行战争或战斗。

(3)(动)泛指斗争。

(4)(动)发抖:寒~|打~|胆~心惊。

  • 拼音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LGYI
  • 五行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 拼音
  • 注音ㄘㄜ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GMI
  • 五行

(1)(名)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

(2)(名)古代考试文件;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问。

(3)(名)我国曾经用过的计算工具;跟‘筹’相似。参看‘筹’。

(4)(名)计谋;办法:上~|献~。

(5)(名)姓。

(6)(名)古代赶马用的棍子。

(7)(动)用策赶马:鞭~|~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