媵妾
拼音:yìng qiè
注音:一ㄥˋ ㄑ一ㄝˋ

媵妾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指陪嫁的女子,或指姬妾或陪嫁丫头。媵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会等等。

引证解释:

⒈ 陪嫁的女子。

汉刘向《列女传·周主忠妾》:“周主忠妾者, 周大夫妻之媵妾也。”
《汉书·平帝纪》:“其出媵妾,皆归家得嫁,如孝文时故事。”
颜师古注:“媵妾,谓从皇后俱来者。”

⒉ 指姬妾。

《尹文子·大道下》:“君年长,多媵妾,少子孙,疏强宗,衰国也。”
《新唐书·外戚传·王仁皎》:“仁皎避职不事,委远名誉,厚奉养,积媵妾貲货而已。”
明无名氏《赠书记·奉诏团圆》:“魏轻烟既属贾氏招安,合行同侍谈麈,赐为媵妾。”

国语词典:

随嫁的侍妾。后亦泛指姬妾。

网络解释:

媵妾

  • 媵妾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 yìng qiè,指陪嫁的女子,或指姬妾或陪嫁丫头。媵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会等等。
  • 字义分解

    • 拼音yìng
    • 注音ㄧㄥ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EUDV
    • 五行

    (1)〈书〉(动)陪送出嫁。 (名)随嫁的人。

    (2)〈书〉(动)陪送出嫁。 (名)妾。

      • 拼音qiè
      • 注音ㄑㄧㄝ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UVF
      • 五行

      (1)(名)旧社会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2)(名)古时女子谦称自己。

      与媵妾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