懔然
拼音: | lǐn rán |
注音: | ㄌ一ㄣˇ ㄖㄢˊ |
懔然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懔然'。
危惧貌;戒惧貌。
严正貌。
危惧貌;戒惧貌。
严正貌。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懔然”。
⒉ 危惧貌;戒惧貌。
引《荀子·议兵》:“紂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杀戮无时,臣下懍然莫必其命。”
杨倞注:“懍然,悚栗之貌。”
《陈书·儒林传·张讥》:“吾每登座,见张讥在席,使人懍然。”
宋叶适《庐州钱公墓志铭》:“朕思之懍然,太子宜常在念。”
叶圣陶《义儿》:“重重地训斥他一顿,使他没搬进学校就觉得懔然。”
⒊ 严正貌。
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公懍然作色……四坐既骇, 袁亦失色。”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镇北之负誉矜前,风飇懔然。”
《清史稿·礼志三》:“关帝力扶炎汉,志节懍然。”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她咬着嘴唇,懔然地瞪视着这些人。”
国语词典:
悚栗、恐惧的样子。
网络解释:
懔然
- 1、古来忠烈,刀锯鼎镬,甘之如饴,千载下犹懔然有生气;景行既夙,应求无愧。
- 2、皇帝懔然一抖,脑子里想着如此可怖的东西却在她的寝殿里,昨天他还歇在那里,和她共渡云雨之夜。
- 3、老公孙的大义懔然,让平民程婴既悲伤又感动。
- 4、当人员到齐后,况钟仪表威严,懔然升堂,当众大声宣布某一天某官员在某一件事上受贿多少,某一天某官员在某一件事上受贿多少。
- 5、因此,这封奏折表面上慷慨激昂,正义懔然,实际上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 6、雷志胜极少如此近距离听首长讲话,而且是用如此严厉的口气,心中不禁懔然,也有些激动。
字义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