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
拼音:mǎ jiā yáo wén huà
注音:ㄇㄚˇ ㄐ一ㄚ 一ㄠˊ ㄨㄣˊ ㄏㄨㄚˋ

马家窑文化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引证解释:

⒈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故名。生产以农业为主,使用石器和骨器。陶器常绘有黑色的花纹,图案与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其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前2000年。

国语词典:

一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民国十二年首次于甘肃临洮马家窑发现。除土陶、石器之外,还发现窖穴,房屋和墓地。陶器常绘有黑、红色花纹,纹饰繁复缛丽,与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石器多为铲、镰刀等农具。分布地区在今洮河、大夏河与青海的湟水流域一带。

网络解释:

马家窑文化

  •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ㄇㄚ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CNNG
    • 五行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 拼音jiā,jie,gū
    • 注音ㄐㄧㄚ,˙ㄐㄧㄚ,˙ㄐㄧㄝ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PEU

    jiā

    1.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家庭。家眷。家长(zhǎng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家训。家规。家喻户晓。如数家珍。

    2.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家。老家。安家。

    3. 居住:“可以家焉”。

    4.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家祖。家父。家翁。家母。家慈。

    5.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家畜。家禽。

    6.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家。农家。

    7.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行(háng )家。作家。科学家。

    8. 学术流派: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纵横家。诸子百家。

    9.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家人家。

    10. 姓。

    jie

    1. 词尾,同“价”:整天家。成年家。

    (古汉语)

    名词

    1.古通“姑” 。如:阿家(称婆婆);阿家阿翁

    2.另见 jiā

    • 拼音yáo
    • 注音ㄧㄠ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PWRM
    • 五行

    (1)(名)烧制砖瓦陶瓷等的建筑物:砖~|煤~。

    (2)(名)指土法生产的煤矿。

    (3)(名)窑洞。

    (4)(名)〈方〉指妓院。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huà,huā
    • 注音ㄏㄨㄚˋ,ㄏㄨㄚ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WXN
    • 五行

    huà

    1.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ào )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

    2.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化缘。化斋。

    3.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化。绿化。

    4. 习俗,风气:有伤风化。

    5. 特指“化学”:化工。化纤。化肥。

    huā

    1. 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