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
拼音:lè bù sī shǔ
注音:ㄌㄜˋ ㄅㄨˋ ㄙ ㄕㄨˇ
词性: 成语

乐不思蜀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文王刘禅)宴,为之作故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喜笑自若……他日,王问曰:‘颇思否?’曰:‘此间乐,不思。’”后因以“乐不思蜀”谓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乐不思蜀”谓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后主举家东迁,既至洛阳”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文王与禪 ( 刘禪 )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他日,王问禪曰:‘颇思蜀否?’ 禪曰:‘此间乐,不思蜀。’”
《扫迷帚》第六回:“去年八月,因赴金陵乡试,往钓鱼巷猎艷,与妓女玉兰有嚙臂盟,从此数月不归,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黄裳《榆下说书·诸葛的锦囊》:“刘备的这种坏脾气,好像也传给了阿斗,‘乐不思蜀 ’的那一幕,就是乃父东吴招亲的翻板。”

国语词典:

蜀汉亡后,后主刘禅被送往洛阳,司马昭设宴待禅,作蜀汉故技于前,禅乐在其中,司马昭因而问禅:「是否思蜀?」禅答:「此间乐,不思蜀。」典出《三国志.卷三三.蜀书.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如:「拉斯维加斯为美国的观光胜地,常使观光客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网络解释:

乐不思蜀 (汉语成语)

  • 乐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蜀:三国时期的蜀汉,始于昭烈帝刘备,终于汉怀帝(刘渊追谥)刘禅。意思是很快乐,不思念蜀国。原义指蜀后主刘禅甘心为虏不思复国。后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出自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1、你到了外国,可不能乐不思蜀,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 2、有的人一到城里,很快沉迷于五光十色中,乐不思蜀,早忘故乡事了。
    • 3、久在北京的他有点乐不思蜀了。
    • 4、这次到海南旅游,大家玩得都乐不思蜀了。
    • 5、想不到他上台北后,就乐不思蜀,怎么也不肯回来了。
    • 6、你到了国外,可别乐不思蜀,忘了我们。

    字义分解

    • 拼音lè,yuè,lào
    • 注音ㄌㄜˋ,ㄩㄝˋ,ㄧㄠˋ,ㄌㄠ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QII

    1. 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3. 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 )施。

    4. 笑:这事太可乐了。

    yuè

    1.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 姓。

    lào

    1.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sī,sāi
    • 注音ㄙ,ㄙㄞ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LNU
    • 五行

    1. 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

    2. 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

    3. 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

    4. 姓。

    sāi

    1.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 拼音shǔ
    • 注音ㄕㄨˇ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LQJU

    (1)(名)国名;三国之一;刘备所建立;(公元221—263年);在今四川省和陕西省汉中一带。

    (2)(名)四川省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