阗塞
拼音:tián sāi
注音:ㄊ一ㄢˊ ㄙㄞ

阗塞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拥塞。

引证解释:

⒈ 拥塞。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除蠹》:“陈氏子弟亲属数十人,相率号哭,闐塞堦屏。”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曲江之宴,行市罗列, 长安几於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牀,车马闐塞,莫可殫述。”
清朱锡《幽梦续影》:“余每过莲舫,见其舆盖闐塞,未知能避烦否也。”

网络解释:

阗塞

  • 阗塞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tián sāi,意思是拥塞。
  • 字义分解

    • 拼音tián
    • 注音ㄊㄧㄢ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FHW
    • 五行

    (1)(动)〈书〉充满。

    (2)(名)和阗;县名;在***。今作和田。

    • 拼音sāi,sài,sè
    • 注音ㄙㄞ,ㄙㄞˋ,ㄙㄜˋ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PFJF
    • 五行

    sāi

    1. 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2.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sài

    1.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1.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