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iáo hé dǐng nài |
注音: | ㄊ一ㄠˊ ㄏㄜˊ ㄉ一ㄥˇ ㄋㄞˋ |
词性: | 成语 |
调和鼎鼐的意思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调和五味。喻指宰相治理天下。 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参见“调鼎”。
引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调和鼎鼐费心机,别户分门恩济威;钻火燃寒灰,这燮理阴阳非细。”
《天雨花》第一回:“长成必定功名显,调和鼎鼐济苍生。”
国语词典:
鼎、鼐,古代烹调器。调和鼎鼐指处理国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调味。多用以指宰相的职责。宋.欧阳修〈又回富相公谢书〉:「三接之际,群心以安。出纳枢机,虽为于要任,调和鼎鼐,当正于鸿钧。始塞舆谈,实非私论。」明.徐元《八义记.第一三出》:「赵盾身为正卿,调和鼎鼐,燮理阴阳。」也作「鼎鼐调和」。
网络解释:
调和鼎鼐
- 1、为政者兼听则明,海纳百川;治理者镇暴抑邪,调和鼎鼐,治大国若烹小鲜。
- 2、关键仍在王金平如何发挥调和鼎鼐功力,透过“立法院”既有机制让两岸服贸协议、协议监督条例等尽速通过。
- 3、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的滋味。 ()
- 4、调和鼎鼐画凌烟,乞休始识田园乐,笑傲王侯不羡仙。
- 5、王菲为人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亚鹏则圆融、谦冲,少有疾言厉色之时,擅于调和鼎鼐,消弭各种矛盾与隔阂。
- 6、社论说,王金平主掌“立法院”十余年,自有其表现优异的一面,且在政坛调和鼎鼐更功力。
字义分解
- 拼音tiáo,diào
- 注音ㄊㄧㄠˊ,ㄉㄧㄠˋ,ㄓㄡ
- 笔划10
- 繁体調
- 五笔YMFK
tiáo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
4. 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
5. 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
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
7. 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
diào1. 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
3. 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
7. 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
8. 调动:岗位调整。
9. 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调研。内查外调。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
12. 调换:调座位。
- 拼音hé,hè,huó,huò,hú
- 注音ㄏㄜˊ,ㄏㄜˋ,ㄏㄨㄛˊ,ㄏㄨㄛˋ,ㄏㄨˊ
- 笔划8
- 繁体和
- 五笔TKG
hé
1. 相安,谐调: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和棋。和局。
10. 姓。
hè1. 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huó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huò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hú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与调和鼎鼐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