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文学
拼音:shì mín wén xué
注音:ㄕˋ ㄇ一ㄣˊ ㄨㄣˊ ㄒㄩㄝˊ
词性: 成语

市民文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

引证解释:

⒈ 封建社会后期,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 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

网络解释:

市民文学

  • 城市文学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在艺术上,它的主要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因受教会文学影响也采用隐喻、寓意和象征等手法。
  • 主要形式有短小的额韵文故事、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戏剧等。其中长篇叙事诗取得的成就最高。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狐传奇》和《玫瑰传奇》。
    • 1、中国市井风情小说的历史源远流长,现代小说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市民文学的艺术形式。
    • 2、海派画报的市民文学化以及海派文学杂志的画报化,是海派报刊兼顾通俗流行与品位的行销策略。
    • 3、蓬勃生长的市民文学在体现市民阶层思想观念和情感方式的同时,也对其人文价值观念进行了深入思考。
    • 4、民国初年,伴随着上海都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市民文学期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YMHJ
    • 五行

    (1)(名)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市场:米~|夜~。

    (2)(名)买卖货物:~惠。

    (3)(名)城市:~民|都~。

    (4)(名)行政区划单位;分直辖市和市。

    (5)(名)属于市制的(度量衡单位):~尺|~斤。

    • 拼音mín
    • 注音ㄇㄧㄣˊ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NAV
    • 五行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 拼音wén
    • 注音ㄨㄣ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YGY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 拼音xué
    • 注音ㄒㄩㄝ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PBF
    • 五行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