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
拼音:wú gōu
注音:ㄨˊ ㄍㄡ

吴钩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武器名。一种弯形的刀,相传为吴王阖闾所做。后泛指锋利的宝刀。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吴鉤”。钩,兵器,形似剑而曲。 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参见“吴鸿”。

晋左思《吴都赋》:“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吴鉤越棘,纯钧湛卢。”
唐卢殷《长安亲故》诗:“楚兰不佩佩吴鉤,带酒城头别旧游。”
叶剑英《重读<论持久战>》诗:“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

国语词典:

武器名。一种弯形的刀,相传为吴王阖闾所做。后泛指锋利的宝刀。

网络解释:

吴钩 (词语释义)

  • 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充满传奇色彩,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国的利器已经超越刀剑本身,上升成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
    • 1、于是,吴钩带着女汉纸和软妹纸,带着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在残酷的末日世界中杀出一条血路,揭开阴霾背后的真相。
    • 2、吴钩无语认为,事件中的刘某夫妻,显然是一对无耻下流坯,尤其刘某,实属衣冠禽兽之类。
    • 3、‘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想必你也是听说过的,对于吴钩身上的杀虐之气,‘万年温玉’的作用不过是淡化罢了。
    • 4、男我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 5、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6、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ㄨ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KGDU
    • 五行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吴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

    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吴语。吴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

    4.  姓。

    • 拼音gōu
    • 注音ㄍㄡ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QQCY
    • 五行

    (1)(名)(~儿)钩子:秤~儿|钓鱼~儿|火~子。

    (2)(名)(~儿)汉字的笔画;附在横、竖等笔画的末端;成钩形。形状是“亅、乛、乚”。

    (3)(名)(~儿)钩形符号;形状是“√”;一般是用来标志内容正确的文字、算式或合格的事物;旧时也指勾除或删除的符号。

    (4)(动)使用钩子搭、挂或探取:~住高枝儿采桑叶|把掉在井里头的东西~上来|杂技演员用脚~住绳索倒挂在空中。

    (5)(动)用带钩的针编织:~一个针线包。

    (6)(动)缝纫方法;用针粗缝:~贴边。

    (7)(名)说数字时用来代表9。

    (8)(Gōu)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