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本
拼音:yàn běn
注音:一ㄢˋ ㄅㄣˇ

赝本的意思

词语解释:

赝本yànběn

(1) 假托名人手笔的书画

赝本杂出。——《翰墨志》
spurious cop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贗本”。伪托名家手笔的书画、碑帖、刻本。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后因召至长安,上作贗本出示,以试之。”
元顾瑛《题侄良用临赵魏公<霜浦渔舟图>》诗:“《兰亭》贋本永宝世,藏护不减囊中珍。”
清戴熙《古钱丛话》卷二:“余见石刻瘦金书数种,神气皆不及此钱,岂贗本耶?”

国语词典:

仿制的古书画。

如:「唐伯虎的书画怎可能如此轻易就买到,八成是赝本。」

网络解释:

赝本

  • 赝本是汉语词汇,拼音是yàn běn,指假托名人手笔的书画。
    • 1、昆仑派五老上山挑衅夺经,海云子将《九阴真经》赝本奉上令其抄录。
    • 2、实际上,后世所称的三卷天书是一个泛称,指的是神明创世时留下的法术,而现在传世的大多是赝本、残本或者被篡改修订过的版本。 ()
    • 3、据王世贞《州山人四部稿续稿》中说“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赝本,余均获寓目。
    • 4、见吕布要离开,卫仲道这下急了,赝本苍白的面色上浮现出一丝不健康的红润。
    • 5、他听说蒋氏贮书楼有宋刻三谢诗,便托人索观,讵料主人竟以赝本相混,未肯以真本示见。
    • 6、当然有了,不过现在内存的都是一些庸俗的副本或赝本吧了。

    字义分解

    • 拼音yàn
    • 注音ㄧㄢˋ
    • 笔划16
    • 繁体
    • 五笔DWWM
    • 五行

    (名)〈书〉伪造的:~品。

      • 拼音běn
      • 注音ㄅㄣˇ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SGD
      • 五行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