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集
拼音:zǒng jí
注音:ㄗㄨㄥˇ ㄐ一ˊ

总集的意思

词语解释:

犹聚集,集合。
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引证解释:

⒈ 犹聚集,集合。

《南史·沉恪传》:“以岭南勋,除员外散骑侍郎。仍令总集宗从子弟。”

⒉ 指汇集许多人的作品而成的诗文集。

《隋书·经籍志四》:“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 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於是採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是后文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
清龚自珍《<自晋迄隋石刻文录>序》:“何所据?据史。又何所据?总集、别集。”
马其昶《<桐城古文集略>序》:“总集盖源於《尚书》、《诗》三百篇,洎王逸《楚词》、 挚虞《流别》后,日兴纷出,其义例可得而言。”

国语词典:

汇录多人作品的诗文集,相对于别集而言。今所传总集,以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为最古。

网络解释:

总集

  • 总集是中国古代对多人著作合集的称呼。对非中文专业来说,中国最早的总集是《诗经》;从中文专业及中国的传统儒家对书籍之经、史、子、集的划分来说,中国最早的总集是《楚辞》,因为《诗经》属于经部不属于集部,而《楚辞》排在集部第一的位置。但是今天谈《楚辞》更多是将其当做是一种文学样式,所以西晋挚虞《文章流别集》是最早的总集,但是今以亡佚,所以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萧统的《昭明文选》。由于总集保存了很多古代文献(其中不少原著已散佚),并对文学研究和校勘有重要参考价值。
    • 1、看过他总集的人,才会了解他的文学创作之路。
    • 2、但文言小说总集的编选却出现了异常繁盛的局面,并与白话小说融合为这一时代文学的主流。
    • 3、此外,珠海还将支持巨涛油服、三一海洋重等大型装备企业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支持伟创力等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试点。
    • 4、以张灏《学山堂印谱》为代表的总集式近人印谱,被称为明清之际印谱之“三堂”。
    • 5、我们讨论的是对我们所有的父母的仁爱的总集,和如何自觉地生起这样的思想。
    • 6、梁武帝在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共五千四百卷,沙门宝唱撰经目录,这是佛经有藏的开始。

    字义分解

    • 拼音zǒng
    • 注音ㄗㄨㄥ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KNU
    • 五行

    (1)(动)总括;汇集:~之|~其成|~起来|~到一起。

    (2)(形)全部的;全面的:~额|~攻|~评|~数|~长|~帐|~值|~动员|~攻击|~罢工。

    (3)(形)概括全部的;为首的;领导的:~部|~管|~会|~机|~监|~谱|~社|~署|~长|~则|~工会|~路线|~司令|~书记。

    (4)(副)一直;一向(表示情况的经常性):~迟到|~不下雨。

    (5)(副)毕竟;总归:小孩~是小孩|~得向上级汇报。

    • 拼音
    • 注音ㄐㄧ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WYSU
    • 五行

    (1)(动)集合;聚集:汇~|齐~|~思广益|惊喜交~。

    (2)(动)集市:赶~。

    (3)(名)集子:诗~|文~|全~|地图~。

    (4)(量)某些篇幅较多而分为若干部分的书籍中的一部分;本数较多而分为两三个段落的影片中的一个段落:《康熙字典》分子、丑、寅、卯等十二~|这部影片上下两~;一次放映。

    (5)(J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