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鹰台
拼音: | liàng yīng tái |
注音: | ㄌ一ㄤˋ 一ㄥ ㄊㄞˊ |
晾鹰台的意思
词语解释:
元代游猎之所,猎者常携鹰休憩于此,故名。后为各朝皇家围猎﹑习武之地。其地在今北京市郊南苑。
引证解释:
⒈ 元代游猎之所,猎者常携鹰休憩于此,故名。后为各朝皇家围猎、习武之地。其地在今北京市郊南苑。
引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南海子》:“城南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海中殿,瓦为之……殿傍晾鹰臺,鹰扑逐以汗,而劳之,犯霜雨露以濡,而煦之也。”
清吴家骐《圣驾南苑大阅恭纪》诗:“虎旅自諳《司马法》,鵷班齐侍晾鹰臺。”
《新民晚报》1987.8.13:“南苑,即南海子,自元代起就是皇家围猎和演习武事的场所。 清初皇帝每年五月都要驾幸南海子,登上晾鹰台,观看赛马和斗虎,仪式十分隆重。”
网络解释:
晾鹰台
字义分解
- 拼音liàng
- 注音ㄌㄧㄤˋ
- 笔划12
- 繁体晾
- 五笔JYIY
- 五行火
(1)(动)把东西放在通风或阴凉的地方;使干燥:~干菜。
(2)(动)晒(东西):~衣服。
(3)(动)同“凉”(lià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