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饰
拼音: | jiǎo shì |
注音: | ㄐ一ㄠˇ ㄕˋ |
词性: | 动词 |
矫饰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矫饬”。
整饬;整改。
造作夸饰,掩盖真相。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矫飭”。
⒉ 整饬;整改。
引《荀子·性恶》:“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
《新唐书·杨炎传》:“初, 炎矫飭志节,颇得名。”
⒊ 造作夸饰,掩盖真相。
引《后汉书·章帝纪》:“俗吏矫饰外貌,似是而非。”
《新唐书·朱朴传》:“与朴皆相者孙偓 …… 偓性通简,不矫饰。”
明屠隆《昙花记·遍游地狱》:“只因近日士大夫迷真逐假,矫饰欺人。”
马南邨《燕山夜话·艺术的魅力》:“难道每个时代的本有的特质不是在儿童的天性中毫不矫饰地复活着吗?”
国语词典:
伪装造作以为掩饰。
网络解释:
矫饰
- 1、只有平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实际上只有远离矫饰或特异的地方,才真实。
- 2、智者曰: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放弃难言的负荷,方能解开心灵的枷锁;放弃满腹的牢骚,方能蕴蓄不倦的威力,放弃纤朽的诡辫,方能拥有深邃的思想;放弃虚荣的矫饰,方能赢得真挚的友情,爱情。
- 3、多一些事实,少一些矫饰废话。莎士比亚。
- 4、同时,校园民谣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没有半点矫饰,完全是真情流露,更能打动无数学子的内心。
- 5、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於形,怡悦的精神,在於不矫饰自负,处身於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
- 6、有感于十六世纪矫饰主义与二十世纪以来艺术发展的情形类似,因此兴起深入研究的动机。
字义分解
- 拼音jiǎo,jiáo
- 注音ㄐㄧㄠˇ,ㄐㄧㄠˊ
- 笔划11
- 繁体矯
- 五笔TDTJ
- 五行木
jiǎo
1.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矫正。矫形。矫治。矫世(矫正世俗)。矫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矫枉过正。
2. 假托:矫命。矫诏。矫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3. 强壮,勇武:矫健。矫捷。矫矫(a.勇武的样子;b.出众的样子)。
4. 姓。
jiáo1. 〔矫情〕方言,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如“这个人太矫矫”,(“情”读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