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
拼音: | wáng zuǒ |
注音: | ㄨㄤˊ ㄗㄨㄛˇ |
王佐的意思
词语解释:
王者的辅佐,佐君成王业的人。
清末称襄佐恭亲王理事的部曹中书为王佐。
清末称襄佐恭亲王理事的部曹中书为王佐。
引证解释:
⒈ 王者的辅佐,佐君成王业的人。
引《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 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 筦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晋葛洪《抱朴子·时难》:“怀其王佐之器,抱其邈世之材。”
唐韩愈《合江亭》诗:“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
明徐渭《送李子遂序》:“汉之称王佐者,人皆许之而已,而己则必知其为霸之餘习。”
⒉ 清末称襄佐恭亲王理事的部曹中书为王佐。
引《清朝野史大观·史料·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凡部曹中书充军机处及总理衙门章京者,以其襄佐恭邸,故曰王佐。”
网络解释:
王佐 (井冈山早期领导人、革命烈士)
王佐 (汉语词语)
- 1、经纶文章,今之王佐;出入将相,古之人杰。
- 2、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 3、恩,之前李儒使人来说,他替我父亲寻到了一名王佐之才。
- 4、当年我与他偶遇,就发现他不凡,于是赠他‘王佐之才’四字,加以勉励。
- 5、大魏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智计荀攸,王佐荀彧,狼顾司马,吾皆不惧,唯妖才吕睿乃我大患!
- 6、徐庶卓越的军事才能,令刘备大喜过望,盛赞他有王佐之才。
字义分解
- 拼音wáng,wàng
- 注音ㄨㄤˊ,ㄨㄤˋ
- 笔划4
- 繁体王
- 五笔GGGG
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wàng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