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ōng huáng |
注音: | ㄓㄨㄥ ㄏㄨㄤˊ |
中黄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称“中黄伯 ”。古勇士名。
泛指勇士。
古指人体的横膈膜。
指黄道。
指黄帝。
中央。
指中黄子。传说中的仙人。见晋·葛洪《抱朴子•地真》。
黄石脂。
帝王府库名。
泛指腹中。
中营。
引证解释:
⒈ 亦称“中黄伯”。古勇士名。
引《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
吕延济注:“中黄伯、夏育、乌获,皆古之力士也。”
⒉ 泛指勇士。
引明梅鼎祚《玉合记·拒间》:“看妖摧太白,士列中黄。”
⒊ 指中黄子。传说中的仙人。见晋葛洪《抱朴子·地真》。
引宋苏轼《和读山海经》之四:“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安知青藜火,丈人非中黄。”
明王鏊《震泽长语·仙释》:“冷启敬,隶淮阳,遇异人,授中黄大丹。”
⒋ 指黄帝。
引《文选·张协<七命>》:“启中黄之少宫,发蓐收之变商。”
吕延济注:“中黄,黄帝也。”
《云笈七籤》卷三:“黄帝以道治世一百二十年,於鼎湖山白日昇天,上登太极宫,号曰中黄真人。”
⒌ 黄石脂。
引《文选·张衡<南都赋>》:“太一餘粮,中黄瑴玉。”
吕向注:“中黄,谓石中﹝黄﹞子,黄石脂也。”
⒍ 中央。
引三国魏曹植《宝刀赋》:“礪以五方之石,鉴以中黄之壤。”
唐崔损《五色土赋》:“众色环封,所以示外共其方职;正色居上,所以表内附于中黄。”
宋范仲淹《明堂赋》:“耽然太室,儼乎中黄。”
⒎ 指黄道。
引晋成公绥《天地赋》:“望舒弭节於九道, 羲和正轡於中黄。”
唐李乂《奉和三会寺应制》:“汉闕中黄近, 泰山太白连。”
⒏ 帝王府库名。
引《后汉书·桓帝纪》:“芝草生中黄藏府。”
李贤注引《汉官仪》:“中黄藏府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
三国魏曹植《自诫令》:“丰赐光厚,訾重千金,损乘舆之副,竭中黄之府。”
⒐ 中营。
引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効足中黄,殉驱驰兮。”
刘良注:“中黄,中营也;以身从物曰徇。言効天子之营以从驱驰。”
⒑ 古指人体的横膈膜。
引明高攀龙《文学景耀唐公墓志铭》:“吾尝读旌阳许仙书,见其所云中黄者,人身膈膜也,膈下体秽浊之气,不得薰心府。”
⒒ 泛指腹中。
引《封神演义》第三二回:“天化在花篮中取出仙药,用水研开,把剑撬开上下牙关,灌入口内,送入中黄,走三关,透四肢,须臾转八万四千毛窍。”
网络解释:
中黄
中黄 (汉语词条)
- 1、其中黄棕壤与黄壤是全县主要植烟土壤类型。
- 2、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络石藤中黄酮苷元成分的方法。
- 3、这巨大的枫林又像一个盛装颜料的调色盆,将斑斓炫目的色彩一下子端到游人面前:大红、深红、淡红、橘黄、中黄、紫色……简直是应有尽有,使人目不暇接。
- 4、目的:对胡柚皮中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
- 5、其中黄素海师傅是练得十分出众的一位,膀粗腰圆,一身肌肉;练起滚轮来,动作娴熟有力,给人一看就是身体棒得不得了。
- 6、目的建立清开灵膏中黄芩苷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字义分解
- 拼音zhōng,zhòng
- 注音ㄓㄨㄥ,ㄓㄨㄥˋ
- 笔划4
- 繁体中
- 五笔KHK
- 五行火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zhòng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与中黄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