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览
拼音:yǐ lǎn
注音:一ˇ ㄌㄢˇ

乙览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语本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文宗皇帝……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后称皇帝阅览文书为乙览。

引证解释:

⒈ 后称皇帝阅览文书为乙览。

语本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文宗皇帝 ……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
宋洪皓《松漠纪闻续》:“今先定至官号,品次,职守,上进御府,以尘乙览,恭俟圣断。”
宋洪迈《<容斋续笔>序》:“贵人买以入,遂尘乙览。书生遭遇,可谓至荣。”
清赵翼《观文恭公》诗:“进御例奏名,得邀乙览烛。”

国语词典:

乙,指乙夜,二更时候,约为晚上十点。乙览谓于乙夜观看文书。语本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文宗皇帝尚贤乐善,罕有伦比。…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后以乙览指皇帝阅读文书。宋.刘克庄〈书事〉诗二首之一:「学徒谁是单传者,史藳曾经乙览无?」

网络解释:

乙览

  • 语本卷中:"文宗皇帝……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后称皇帝阅览文书为乙览。阅读的过程中修正颠倒遗漏的文字。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ˇ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NNLL
    • 五行

    (1)(名)天干的第二位。参看(干支)。

    (2)(名)姓。

    (3)(名)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简谱的‘7’。参看〔工尺〕。

    (4)(名)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写字时常常用到;例如读书读到一个地方暂时停止;在上面画个“乙”形的记号;或是写字有颠倒、遗漏;用曲折的线勾过来或把补写的字勾进去;都叫做“乙”。

    • 拼音lǎn
    • 注音ㄌㄢ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JTYQ
    • 五行

    (动)看:游~|展~|浏~|阅~室|一~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