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
拼音:fù chūn
注音:ㄈㄨˋ ㄔㄨㄣ

富春的意思

词语解释:

1.指富春山或富春江。泛指古富春地区。 2.古县名。秦置,汉因之,治所在今浙江富阳。晋太元中避郑太后讳,改名富阳。五代吴越时复名富春,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又改富阳。三国吴曾为安东郡治所。

引证解释:

⒈ 指富春山或富春江。泛指古富春地区。参见“富春江”。

唐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诗:“归舟一路转青苹,更欲随潮向富春。”
唐王维《送李判官赴江东》诗:“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
元张宪《投赠周元帅十韵》:“恩波城外柳,长拂富春潮。”
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年年垂钓鬢如银,爱此江山胜富春 ;歌舞丛中征战裡,渔翁都是过来人。”

⒉ 古县名。 秦置, 汉因之,治所在今浙江富阳。晋太元中避郑太后讳,改名富阳。五代吴越时复名富春,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又改富阳。三国吴曾为安东郡治所。

晋陆机《吴趋行》诗:“大皇自富春,矫首顿世罗。”
南朝宋谢灵运《富春渚》诗:“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
郁达夫《西归杂咏》之八:“风月三年别富春,东南车马苦沙尘。”

网络解释:

富春

  • 富春(富春县),古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原县域幅员辽阔,含桐庐、建德等地,沿富春江一带。秦前为阳城,秦时设富春,东晋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为避简文帝生母宣太后郑阿春讳,更名富阳。
    • 1、为首一将,生锝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 2、我的老家在扬州,它历史悠久、景色优美,既有大名寺等千年古迹,又有瘦西湖的旖旎风光。那里的特产也特别多,如闻名遐迩的玉石漆器……但我最喜欢的是扬州小吃——富春包。
    • 3、一条卧躺在美丽的富春江畔,沉睡了二已七千万年,极其神秘的地下岩暗河今天与世人见面了。
    • 4、画作以平坡丛树作近景,以隔岸群山相呼应,其间岗陵逶迤,草木蒙茸,蹊径屈曲,村舍隐隐,富春江缓缓流向远方。
    • 5、“吾天之下莫不皇土”,试想,假如做了光武帝的刘秀真的有鸟绝弓藏、兔尽狗烹的心思的话,那么一百个严子陵怕也难以悠然在富春江上垂钓了。
    • 6、本文以程为例,介绍富春江大桥程地质勘察条件、方法及桥基处理试验。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PGKL
    • 五行

    (1)(形)财产多(跟‘贫’‘穷’相对)

    (2)(名)资源;财产:~源|财~。

    (3)(形)丰富;多:~饶|~于养分。

    (4)(Fù)姓。

    • 拼音chūn
    • 注音ㄔㄨㄣ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WJF
    • 五行

    (1)(名)春季;一年的第一季。

    (2)(名)男女情欲:~情。

    (3)(名)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