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圭
拼音:sān guī
注音:ㄙㄢ ㄍㄨㄟ

三圭的意思

词语解释:

1.亦作"三珪"。 2.三种玉圭,借指公﹑侯﹑伯。后亦指高官重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三珪”。三种玉圭,借指公、侯、伯。后亦指高官重臣。

《楚辞·大招》:“三圭重侯,听类神只。”
王逸注:“谓公、侯、伯也。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故言三圭也。”
《庄子·让王》“﹝楚昭王﹞谓司马子綦曰:‘ 屠羊説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 子綦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陆德明释文:“三旌,三公位也。 司马本作‘三珪’云。谓诸侯之三卿皆执珪也。”
唐权德舆《酬张秘监阁老喜太常中书二阁老与德舆同日迁官相代之作》诗:“正名推五字,贵仕仰三珪。”

网络解释:

三圭

  • 三圭是汉语词语,读音为sān guī,释义为三种玉圭,借指公、侯、伯,后亦指高官重臣。
  •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guī
    • 注音ㄍㄨㄟ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FFF
    • 五行

    (1)(名)古代帝王诸侯举行礼仪时所用的玉器;上尖下方。

    (2)(名)指圭表。

    (3)(量)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