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巳
拼音:sān sì
注音:ㄙㄢ ㄙˋ

三巳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即上巳。原指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魏以后专指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引证解释:

⒈ 即上巳。原指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 魏以后专指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晋王廙《洛都赋》:“若乃暮春嘉禊,三巳之辰,丽服靚粧,祓乎洛滨。”
唐沉佺期《三月三日梨园侍宴》诗:“九重驰道出,三巳禊堂开。”

网络解释:

三巳

  • 词语解释
  • 即上巳。原指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魏以后专指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 (1). 晋 王廙 《洛都赋》:“若乃暮春嘉禊,三巳之辰,丽服靓粧,祓乎洛滨。”
  • (2). 唐 沈佺期 《三月三日梨园侍宴》诗:“九重驰道出,三巳禊堂开。”
  •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
    • 注音ㄙ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NNGN
    • 五行

    (名)地支的第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