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罪
拼音: | fù zuì |
注音: | ㄈㄨˋ ㄗㄨㄟˋ |
词性: | 动词 |
负罪的意思
词语解释:
负罪
(1) 负有罪责;身担罪名
例
英
引证解释:
⒈ 获罪;背上罪名。
引《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诸臣伪劫君者,而负罪以出。”
宋沉俶《谐史》:“一日刘氏谓二子曰:‘国家用兵,敛及下户,期会促迫,刑法惨酷。吾家积钱列屋,坐视乡党之困与官吏之负罪而晏然不顾,於心安乎?’”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八:“革命之中智识阶级负罪不小。”
⒉ 抱愧;抱歉。
引明归有光《遗王都御史书》:“虽承明公顾念,不遗衰弃,而亦不能少伸候谢之罪,负罪何可言。”
茅盾《子夜》五:“﹝吴少奶奶﹞脸上不禁泛出红晕,眼光里有一种又羞怯又负罪的意味。”
茹志鹃《百合花》:“‘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的说道。”
国语词典:
身负罪恶。
网络解释:
负罪 (词语)
- 1、这种生活让人联想到剥夺、受虐狂,还有负罪感和天谴。
- 2、摆脱这种负罪感,放下没做的事情,享受做完事情的成就感。想把所有事情都处理不过是虚幻的目标,因为总有事情要做。
- 3、没有负罪感、失去道德伦理,“全能神”邪教徒的这一特点在这次招远故意杀人案中也充分体现。
- 4、布坎南通过激发马厄的忠心和负罪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 5、不过,这个电脑大盗跟一般盗贼还不一样,他的“负罪感”很强,每次偷走电脑后还会在现场留张请求原谅的纸条。
- 6、而臣负罪婴衅,自拘海岛,戚戚嗟嗟,日与死迫;曾不得奏薄伎于从官之内、隶御之间,穷思毕精,以赎前过。
字义分解
- 拼音fù
- 注音ㄈㄨˋ
- 笔划6
- 繁体負
- 五笔QMU
- 五行水
(1)(动)〈书〉背(bēi)
(2)(动)担负:~责任|身~重任。
(3)(动)依仗;依靠:~靠|~险固守。
(4)(动)遭受:~伤|~屈。
(5)(动)享有:久~盛名。
(6)(动)亏欠;拖欠:~债。
(7)(动)背弃;违背:~约|忘恩~义。
(8)(动)失败(跟‘胜’相对):胜~未分。
(9)(形)小于零的(跟‘正’相对):~数|~号。(形)指得到电子的(跟‘正’相对):~数|~号。(形)指得到电子的(跟‘正’相对)
与负罪相关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