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学
拼音:yì xué
注音:一ˋ ㄒㄩㄝˊ

义学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义学yìxué

(1) 旧时一种免费学校,资金来源为地方公益金或私人筹资

free private school

引证解释:

⒈ 讲求经义之学。

《后汉书·儒林传下·杨仁》:“宽惠为政,劝课掾史弟子,悉令就学。其有通明经术者,显之右署,或贡之朝,由是义学大兴。”

⒉ 指佛教教义的学说,如般若学、法相学等。

《陈书·徐陵传》:“后主在东宫,令陵讲《大品经》,义学名僧,自远云集。”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佛教在南朝重义学(讲义理),在北朝重禅学(坐禅)。”

⒊ 旧时各地用公款或私资举办的免费学校。

《新唐书·王潮传》:“乃作四门义学,还流亡,定赋歛,遣吏劝农,人皆安之。”
清王韬《征设乡义学序》:“义学者,即以补官学之所不及。”

国语词典:

私人募集款项,为公众所设免收学费的学校。

网络解释:

义学

  • 义学是一个汉语词语,义学也称“义塾”,是指中国旧时靠官款、地方公款或地租设立的蒙学。义学的招生对象多为贫寒子弟,免费上学。
  • 义学由范仲淹于北宋创立,经由几代发展,义学的教学内容大多只是识文断字,不会有太高深的内容。
    • 1、武训急公义,募捐兴建义学
    • 2、第二部分: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意义学习的概述。
    • 3、如语言学的语义学,除传统的对文字和词汇意义的研究外,还包括结构主义语义学、生成语义学、形式语义学等等。
    • 4、新课改对课程理念、教学观提出重建的要求,为此,以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观为代表的新理念受到重视。
    • 5、中国乡土历来有“义学”、“义田”等传统,有钱人家帮衬乡族,也是常事。
    • 6、首先,正是生成语义学最先开始了对于转换规则所不能形式化的句法现象的深入探讨。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YQI
    • 五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

    • 拼音xué
    • 注音ㄒㄩㄝˊ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IPBF
    • 五行

    (1)(动)学习:~书法。

    (2)(动)模仿:鹦鹉~舌|~得很像。

    (3)(名)学问:博~|才疏~浅|治~。

    (4)(名)指学科:化~|数~|新~。

    (5)(名)学校: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