晬面盎背
拼音:zuì miàn àng bèi
注音:ㄗㄨㄟˋ ㄇ一ㄢˋ ㄤˋ ㄅㄟˋ
词性: 成语

晬面盎背的意思

词语解释:

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引证解释:

⒈ 亦省作“晬盎”。

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宋袁甫《马实夫君子堂记》:“晬面盎背,阳发其华,归根復命,阴结其根也。”
明李东阳《索酒一首与方石》诗:“亦知善戏非成虐,晬盎从来别有方。”

网络解释:

晬面盎背

  • 睟面盎背,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 字义分解

    • 拼音zuì
    • 注音ㄗㄨㄟ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JYWF

    (名)〈文〉周年;特指婴儿周岁。

    • 拼音miàn
    • 注音ㄇ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DMJD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 拼音àng
    • 注音ㄤ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MDLF
    • 五行

    (1)(名)古代的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

    (2)(形)洋溢;盛:春意~然。

    • 拼音bèi,bēi
    • 注音ㄅㄟˋ,ㄅㄟ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XEF

    bèi

    1.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背脊。背包。背影。

    2.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背面。刀背。背后。背景。

    3.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背光。人心向背。

    4. 向相反的方向:背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背道而驰。

    5. 避开,离开:背地。背井离乡。

    6. 凭记忆读出:背书。背诵。背台词。

    7. 违反:违背。背离。背信弃义。

    8. 不顺:背运。背兴(xìng)。

    9. 偏僻:背静。

    10. 听觉不灵:耳背。

    bēi

    1.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背负。背包。背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背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