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岁日
拼音:luàn suì rì
注音:ㄌㄨㄢˋ ㄙㄨㄟˋ ㄖˋ

乱岁日的意思

词语解释:

旧时北京称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到除夕为“乱岁日”。

引证解释:

⒈ 旧时北京称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到除夕为“乱岁日”。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乱岁日》:“二十五日至除夕传为乱岁日。因灶神已上天,除夕方旋驾,诸兇煞俱不用事。多於此五日内婚嫁,谓之百无禁忌。”

网络解释:

乱岁日

  • 乱岁日是中国民俗信仰。指的是农历腊月廿五。玉帝出巡日。这一天玉帝要下界巡视,考察人间善恶,因此这一天有接送玉帝的习俗。
  • 字义分解

    • 拼音luàn
    • 注音ㄌㄨㄢ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TDNN

    1.没有秩序和条理:~七八糟。

    2.武装骚扰:兵~。叛~。

    3.使混乱;使紊乱:捣~。以假~真。

    4.任意;随便:不许~扔纸屑。

    • 拼音suì
    • 注音ㄙㄨㄟ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MQU
    • 五行

    (1)岁星。

    (2)(名)年:~末|年~。

    (3)(名)〈书〉年成:丰~|歉~。

    (4)(量)表示年龄的单位:八~|九~。

    • 拼音
    • 注音ㄖ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JJJJ
    • 五行

    (1)(名)太阳:~出|~落。

    (2)(名)指日本:~圆|~语。

    (3)(名)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班|~~夜夜。

    (4)(名)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天:今~|改~再见。

    (5)(名)每天;一天一天地:~记|~新月异。

    (6)(名)泛指一段时间:往~|来~。

    (7)(名)特指某一天:生~|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