屟廊
拼音:xiè láng
注音:ㄒ一ㄝˋ ㄌㄤˊ

屟廊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亦作'屧廊'。
即响屧廊。春秋时吴宫廊名。廊中地面用梓木板铺成,行走有声。
泛指屋前走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屧廊”。

⒉ 即响屧廊。 春秋时吴宫廊名。廊中地面用梓木板铺成,行走有声。

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诗:“砚沼只留溪鸟浴,屧廊空信野花埋。”
明高启《十宫词·吴宫》:“芙蓉水殿屧廊东,白苧秋来不耐风。”
清吴伟业《圆圆曲》:“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緑。”

⒊ 泛指屋前走廊。

唐戴叔伦《游少林寺》诗:“屧廊行欲遍,回首一长吟。”
《古今小说·张舜美灯宵得丽女》:“那女子小小一双脚儿,只好在屧廊缓步。”

网络解释:

屟廊

  • 屟廊,是汉语词汇,拼音xiè láng,释义泛指屋前走廊。
  • 字义分解

    • 拼音xiè,tì
    • 注音ㄒㄧㄝˋ,ㄊㄧ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NANS

    xiè

    1. 古同“屧”,古代鞋的木底。

    1. 古同“屉”,抽屉。

      • 拼音láng
      • 注音ㄌ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YVB
      • 五行

      (名)廊子;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的有顶的过道:走~|长~|前~后厦。

      与屟廊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