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喈
拼音: | bó jiē |
注音: | ㄅㄛˊ ㄐ一ㄝ |
伯喈的意思
词语解释: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
引证解释:
⒈ 汉蔡邕的字。 邕性笃孝。少博学,好辞章,精音律,善鼓琴,工书画。 灵帝时拜郎中。 董卓征召为祭酒,累迁中郎将。后以卓党死狱中。
引《后汉书·蔡邕传下》:“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诔碑》:“孔融所创,有慕伯喈。”
明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孝矣伯喈,贤哉牛氏,书馆相逢最惨凄。”
字义分解
- 拼音bǎi,bó
- 注音ㄅㄛˊ,ㄅㄞˇ,ㄅㄚˋ
- 笔划7
- 繁体伯
- 五笔WRG
bó
1.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2.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3.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4.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5.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文章伯”。
6. 姓。
bǎi1. 〔大伯子〕丈夫的大哥。
bà1. 古同“霸”,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