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àng shū |
注音: | ㄕㄤˋ ㄕㄨ |
上疏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上疏
(1) 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
引证解释:
⒈ 臣下向皇帝进呈奏章。
引《史记·武帝本纪》:“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
唐杜甫《遣兴》诗之四:“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新五代史·明宗纪论》:“当是时,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时事。”
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第一节:“朱元璋假托有星变,得杀大臣应灾,把李善长和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起杀掉,这年善长已经七十七岁了,一年后有人替他上疏喊冤。”
⒉ 指奏章。
引《汉书·董仲舒传》:“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所著赋、颂、铭、誄、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
国语词典:
向天子进呈奏疏。
词语翻译
网络解释:
上疏
- 1、孙权忿公孙渊之巧诈反覆,欲亲征之,瑁上疏谏。
- 2、蒋钦猜测这是祖先之灵在警告自己,怕他上疏之后遭遇奇祸,于是整顿衣冠道如果是我的先人,何不大声告诉我。
- 3、时帝专心释典,不事坟籍,延俊上疏致谏。
- 4、某位居监察御史,此事乃是分内事,定当上疏弹劾于他等,就是没有今日这事,昨夜那孙荣义府中大摆宴席,歌乐至深夜,如此放肆的事,某也要上书弹劾于他。
- 5、但她指出,在地面上疏散人们也是问题重重,因为还是有暴力风险,同时这些旅行的人必须经过许多安全检查哨。
- 6、迈上疏,以租庸、常平、盐铁、鼓铸各分于诸司而总于户部,发运使无所用之。
字义分解
- 拼音shàng,shǎng
- 注音ㄕㄤˋ,ㄕㄤˇ
- 笔划3
- 繁体上
- 五笔HHGG
- 五行金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shǎng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