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拼音:jiāng kuí
注音:ㄐ一ㄤ ㄎㄨㄟˊ

姜夔的意思

词语解释

⒈  南宋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终生未仕。精通音律,作词注重格律,音节谐美。有《扬州慢》等名篇。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国语辞典

姜夔[ jiāng kuí ]

⒈  人名。(西元1155~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宋鄱阳人。终生未出仕,常往来于鄂、赣、皖、浙、苏之间,后病死于杭州。姜氏精通音律,常自度曲,工诗,词尤精。夔词以句琢字炼、清丽婉约见胜。在白石道人歌曲六卷中,有十七首词曲均有古工尺字旁谱,为研究词乐的重要资料。宁宗广元三年进《大乐议》一卷及《琴瑟考古图》一卷,论评古今的乐制问题,建议整理宫廷音乐,但未被采纳,今已失传。著有《白石道人诗集》、《词集》、《歌曲》等。

德语Jiang Kui (Eig, Pers, 1155 - 1221)​

  • 1、南宋江湖词人姜夔一生漂泊,一生落魄,靠友人周济以维持生计。
  • 2、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姜夔也是一位书法理论家,其《楷书帖题跋卷》运笔遒劲、波澜老成,不仅能令人一睹其书法风采,也可从中了解他的艺术见解。
  • 3、其中,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题序的表现功能,是姜夔在词史上的重要创获。
  • 4、本文对南宋诗人和词人姜夔诗集的版本,按照编年、分体两个系统作了考论。 
  • 5、姜夔词题序的审美特质、艺术品格和文学史意义都值得深入探究。
  • 6、法度和创新的相互交融,正是姜夔诗作的主要特点,并由此呈现出一家风貌。

字义分解

  • 拼音jiāng
  • 注音ㄐㄧㄤ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GVF
  • 五行

(1)(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黄色;叶子披针形;穗状花序;花冠黄绿色;通常不开花。根茎有辣味;是常用的调味品;也可以入药。

(2)(名)这种植物的根茎。

(3)姓。

  • 拼音kuí
  • 注音ㄎㄨㄟˊ
  • 笔划21
  • 繁体
  • 五笔UHTT
  • 五行

1.古代传说中一种形状像龙而只有一足的动物。

2.夔州,古地名,在今重庆奉节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