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
拼音:kǔ kǒu
注音:ㄎㄨˇ ㄎㄡˇ
词性: 形容词

苦口的意思

词语解释:

苦口kǔkǒu

(1) 反复恳切地说

苦口相劝
earnestly;in earnest

(2) 引起苦的味觉

良药苦口利于病
be bitter to the taste

引证解释:

⒈ 味苦难尝。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
唐元稹《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念臣有丹赤之愚,故赐臣以洗心之物;察臣有木訥之性,故赐臣以苦口之滋。”

⒉ 不辞烦劳地再三规劝。

《宋书·赵普传》:“卿社稷元臣,忠言苦口,三復来奏,嘉愧实深。”
清李渔《凰求凤·堕计》:“我方纔在里面,已曾苦口劝他,等他出来,讨箇决烈便了。”

国语词典:

口中引起苦涩的味觉。

词语翻译

英语
lit. bitter taste (cf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法语
donner des conseils durs à entendre

网络解释:

苦口

  • 苦口,汉语词汇。
  • 拼音:kǔ kǒu
  • 指引起苦的味觉,后引申为反复恳切地说。
    • 1、在他妈妈苦口婆心的劝说下,他终于把事情的真相和盘托出。
    • 2、虽良药苦口,但可以根治重病;虽忠言逆耳,但可以帮助你改正错误或不犯错误。
    • 3、良药苦口利于病,人人皆知。
    • 4、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
    • 5、良药苦口利于病,你还是忍耐着点,喝下去吧!
    • 6、面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他低下头来诺诺连声。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ㄎ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ADF
    • 五行

    1.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苦。苦胆。苦瓜。

    2.  感觉难受的:苦境。苦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苦闷。含辛茹苦。吃苦耐劳。苦恼。

    3.  为某种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①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②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4.  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口婆心。刻苦。苦心孤诣。

    5.  使受苦:那件事可苦了你啦!

    • 拼音kǒu
    • 注音ㄎㄡˇ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KKKK
    • 五行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