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然
拼音:tǐng rán
注音:ㄊ一ㄥˇ ㄖㄢˊ

挺然的意思

词语解释:

挺拔特立貌。

引证解释:

⒈ 挺拔特立貌。

《南史·柳世隆传》:“挺然自立,不与众同。”
唐杜甫《课伐木》诗序:“维条伊枚,正直挺然。”
宋苏轼《祭蔡景繁文》:“挺然不倚,视退如进。”
《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东江家藏集》:“在茶陵一派之中,亦挺然翘楚矣。”

国语词典:

挺拔特立的样子。

网络解释:

挺然

  • 挺然,汉语词汇。
  • 拼音:tǐng rán
  • 释义:挺拔特立貌。
    • 1、宝珠尤擅写松柏,盖松柏傲霜凌雪,莽莽苍苍如伟丈夫挺然天地之间。
    • 2、但是,我知道,即使我看不见它,它仍然在那里挺然耸入天空,仿佛想带给人以希望,以上进的劲头。
    • 3、回来再讲这本小说,我觉得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 4、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然其间。
    • 5、磐磐大树,挺然独立,吾企仰之。
    • 6、故其立朝,于称讥毁誉,俱所不计,一切福国利民之事,挺然为之。 

    字义分解

    • 拼音tǐng
    • 注音ㄊㄧㄥ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TFP
    • 五行

    1.硬而直:笔~。~立。~然屹立(坚强地直立着)。

    2.伸直或凸出(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胸。~着脖子。

    3.勉强支撑:他有病还硬~着上班。

    4.特出;杰出:英~。~拔。

    5.很:这花~香。他学习~努力。心里~不痛快的。

    6.用于机枪。

    • 拼音rán
    • 注音ㄖㄢ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QDOU
    • 五行

    1.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6.  古同“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