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
拼音:è wēn kè zú
注音:ㄜˋ ㄨㄣ ㄎㄜˋ ㄗㄨˊ

鄂温克族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有本民族语言。牧区用蒙文,农区用汉文。建有鄂温克族自治旗。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曾称“索伦”、“雅库特”、“通古斯”等,1957年改称今名。1958年成立鄂温克族自治旗。人口约二万七千多人,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及黑龙江省讷河县一带,主要从事农牧业。

国语词典: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辉河、伊敏、巴彦托海镇、巴彦嵯岗、锡尼河东及嫩江支流、兴安岭等处。人口约二万六千余。经济以农、林、渔、牧业为主。社会组织分氏族(哈拉)​及家族(莫昆)​。婚姻行一夫一妻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通古斯语支。信仰以萨满教为主,亦有信喇嘛教、东正教者。萨满教为泛灵信仰,每一氏族都以一种鸟为其图腾。

网络解释:

鄂温克族

  • 鄂温克族(俄语:Эвенки,旧称通古斯或索伦)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在俄国被称为埃文基人。
  •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
  • 鄂温克民族的语言文化具有独特性,属阿尔泰语系之通古斯语族北语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温克人多数使用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鄂温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农民则广泛使用汉文。
  • 鄂温克人是从游牧发展到定居的,从事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人群。他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丰富性,最为突出的是服饰文化知饮食文化。
    • 1、长期征战虽然给鄂温克族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牺牲,但他们在清代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进程中是功不可没的。
    • 2、山西城市汉族男性与乌孜别克族、鄂温克族、加拿大人、因纽特人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侗族、怒族体型相距最远。
    • 3、土著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锡伯族和赫哲族,其他少数民族还有朝鲜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
    • 4、鄂温克族神话是以萨满教信仰为基础而形成的。
    • 5、三年来,我陆续走访了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和阿荣旗查巴奇鄂温克族乡,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6、然后在‘乌力楞’的首领‘新马马楞’的带领下发出一片乌鸦般的‘嘎嘎’叫声,表明是乌鸦在吃熊肉,不是鄂温克族人。

    字义分解

    • 拼音è
    • 注音ㄜ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KKFB
    • 五行

    (1)(名)湖北省的别称。 

    (2)(名)姓。

      • 拼音wēn
      • 注音ㄨㄣ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IJLG
      • 五行

      (1)(形)温暖;不冷不热。

      (2)(名)温度:气~。

      (3)(动)稍加热:~酒。

      (4)(动)温习:~课。

      (5)(形)性情柔和:~顺。

      (6)(名)瘟。

      (7)姓。

      • 拼音
      • 注音ㄎㄜ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DQB
      • 五行

      (1)(动)攻破;攻下据点;战胜。

      (2)(动)能:~勤~俭|不~分身。

      (3)(动)克服;克制:~己|以柔~刚。

      (4)(动)消化:~食。

      (5)(动)严格限定(期限):~期动工|~日完成。也作“刻”。另见kēi。

      (6)(量)公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旧称公分。

      (7)藏语容量单位;一克青稞约二十五斤。也是地积单位;播种一克种子的土地称为一克地;一克地约合一市亩。

      • 拼音
      • 注音ㄗㄨ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YTTD
      • 五行

      (1)(名)家族

      (2)(名)古代的一种酷刑;杀死犯罪者的整个家族;甚至他母亲、妻子等的家族:~刑。

      (3)(名)种族;民族:汉~。

      (4)(名)事物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大类: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