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疮
拼音:lài chuāng
注音:ㄌㄞˋ ㄔㄨㄤ

癞疮的意思

词语解释:

恶疮;顽癣。癞疮(又叫疥癣病)。

引证解释:

⒈ 恶疮;顽癣。 《法苑珠林》卷九二引唐唐临《冥报记》:“唐武德中,印人姓韦与一妇人言誓期不相负。累年宠衰,妇人怨恨。

韦惧其反己,自縊杀之。后数日, 韦身徧痒,因发癩疮而死。”
许杰《改嫁》:“面色是金黄的,头上生着一头的癞疮。”

网络解释:

癞疮

  • 癞疮,读音lài chuāng,汉语词语,指恶疮;顽癣。
    • 1、身上的黑漆已经浸入皮肤,脑袋上的癞疮更加红肿,让人都觉得他活不过这个夏天。
    • 2、远东人养狗大多是为了吃肉,阿布的满身癞疮渐渐起来后,瘸杰克倒是没打狗肉的主意,但却几番三次要扔了它,理由是养人都快养不活,又哪来的口粮喂狗。
    • 3、阿头上的“癞疮疤”就像皇上的姓氏,决不能随便提起,音相同也不能说,否则犯讳。癞疮造句。 
    • 4、他担心有人认得他的模样,便用生漆涂在身上,使得身上生满了癞疮,又吞食木炭,使自己变成了哑巴。
    • 5、但若癞疮在皮上蔓延,凡司祭能看见的地方,从头到脚,癞疮遮盖了患者的全身皮肤。
    • 6、马家小姐忽患癞疮,皮痒脓腥,痛不可忍。

    字义分解

    • 拼音lài
    • 注音ㄌㄞˋ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UGKM
    • 五行

    1.  麻风病。

    2.  癣疥等皮肤病:癞子。癞皮狗(喻不要脸的人)。

    3.  表皮凸凹不平或有斑点的:癞瓜(即“苦瓜”)。癞蛤蟆。

    • 拼音chuāng
    • 注音ㄔㄨㄤ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UWBV
    • 五行

    (1)(名)通常称皮肤发生溃烂的疾病:生~。

    (2)(名)外伤:金~。